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多地补贴研发经费 护航瞪羚企业跑出加速度

2024-10-09 00:07:0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寇佳丽

伴随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瞪羚企业持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近期,陕西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多地积极行动,进一步助力瞪羚企业跑出加速度。

例如,“西安发布”微信公众号于10月7日发布消息称,近日,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网站发布关于2024年拟认定陕西省瞪羚企业名单的公示。名单中,305家企业为陕西省瞪羚企业,57家企业为陕西省潜在瞪羚企业。

在支持力度方面,“对首次认定的瞪羚企业,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研发经费补贴;认定的潜在瞪羚企业在有效期内成长为瞪羚企业的,给予30万元的研发经费补贴。”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在科技计划项目申请、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对瞪羚企业和潜在瞪羚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加大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普惠性财政奖励力度。

协助企业发挥先锋力量

瞪羚企业是指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各地围绕企业培育主动作为,既是对顶层设计的具体落实,有利于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也是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的有益尝试。

“瞪羚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之一,可极大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有效助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成长壮大有利于各行业核心技术的迭代更新和各地企业的布局优化。”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兰日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瞪羚企业的高成长性意味着它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创造更多就业与投资空间,自我成就的同时也可为地方发展引入资本,以自身为示范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创新道路。

作为独角兽企业的“预备队”,大多数瞪羚企业兼具“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多重属性。此外,它们往往能以突破性技术、产品创新或新颖商业模式颠覆传统路径,成为引领产业变革的先锋。

“因此,各地对瞪羚企业的重视与培育至关重要。地方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科研院所等若能联手将其‘扶上马,送一程’,将更好地帮助它们完成从瞪羚企业到独角兽企业,再到科技型龙头企业的转变。”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为企业成长壮大扫除障碍

我国高度重视对瞪羚企业的引导和支持。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瞪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瞪羚云数据库的统计,截至2024年7月底,我国瞪羚企业数量超过35000家,涉及92个行业大类。

不过,目前我国瞪羚企业的整体发展仍面临多个瓶颈,总结为“三不足一苦恼”。宋向清分析称,一是人才引进跟不上发展节奏,关键岗位人才不足问题普遍存在;二是资金投放跟不上实际需要,外部市场化融资成本过高,而政策性资金扶持往往不足以应对前期高投入需求,致使部分瞪羚企业后续资金严重不足;三是政策、社会和市场环境对瞪羚企业的关爱不足。

“苦恼的地方是企业人才主要集中在研发环节,管理运营尤其是市场营销方面明显存在短板,导致部分瞪羚企业有好技术、好产品也卖不出去。”宋向清说。

今后,如何破除瓶颈,为企业扫除发展障碍?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董晓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核心在于资金的全方位支持。一方面,要完善融资支持,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服务,比如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通过提供丰富、可持续的资金支持,鼓励瞪羚企业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另一方面,针对已发布的优惠政策,简化申请流程,缩短审核周期,推动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高效落实到位,真正惠及企业。同时,还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和社会对瞪羚企业的了解与认知,为其保持战略定力打造良好基础。

  • 相关阅读
  • 前八个月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7% 多家上市公司鼎力相助水利工程建设

    本报记者 肖伟 李立平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统计数据,今年1月份至8月份,我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8019.4亿元,同比增长10.7%。《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多家上市公司为建设提供输水...

    时间:10-09
  • 《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 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 郭冀川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提出计划到2026年底,基本建成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围绕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

    时间:10-09
  • 三部门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本报讯 (记者张芗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10月9日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三部门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江...

    时间:10-09
  • 2024年诺贝尔奖带火微小核糖核酸赛道 全球研发持续推进

    本报记者 张敏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7日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

    时间:10-09
  • 国家能源集团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正式开工

    本报讯 (记者杜雨萌)10月8日,规划总投资1700亿元的国家能源集团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其核心工艺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二代技术将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应用。项...

    时间:10-09
  • 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联合工作组召开首次正式会议

    本报讯 (记者刘琪)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

    时间:10-09
  • 财政部将于10月份在香港发行80亿元人民币国债

    本报讯 (记者韩昱)据财政部网站10月9日消息,根据有关工作安排,财政部将于10月16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2024年第五期人民币国债,发行规模为80亿元,具体发行安排将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

    时间:10-09
  • 两部门:进一步推动协调机制“扩围增效” 扩大“白名单”覆盖范围

    本报讯 (记者张芗逸)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10月9日消息,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召开全国保交房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会议全面贯彻落实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近期国务院专...

    时间:10-09
  • 多地发放新一轮消费券 “真金白银”促市场升温

    专家预计,在消费券助力作用下,10月份乃至整个第四季度的消费数据将稳固向好本报记者 刘萌为配合以旧换新政策,充分放大乘数效应,进入10月份,多地派发新一轮消费券。比如,河南省从10月份起,分4批发放金...

    时间:10-09
  • 9月份新增信贷、社融有望实现环比增长

    本报记者 刘琪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强化逆周期调节,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从近期金融数据来看,8月份金融数据在高基数上仍保持平稳增长,彰显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时间:10-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