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建设“三北”科技高地 “高”在哪?

2024-11-20 14:49: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在我国北方辽阔的疆土上,一座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正不断延伸和扩展,这就是我国的“三北”工程。

在几代人近半个世纪的艰辛努力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北”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8亿亩,治理沙化土地5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84%,45%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得到初步治理,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4.5亿亩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打赢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科技创新是关键。日前,记者走进中国林科院发现,一年多来,中国林科院瞄准“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区域生态治理的卡点、堵点和难点,全力推进十大孔兑综合治理示范区等15个科技高地的建成和落地。

为什么要打造科技高地?怎么打造科技高地?科技高地有哪些高科技?为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相关负责人和驻点专家。

为什么要打造科技高地?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卢琦表示,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

“新时期的‘三北’工程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这一关键要素,充分发挥科技在‘三北’工程中的作用。”卢琦说,“科技站位前移、内置,尽快提升与国家重大战略相匹配的科技支撑能力。”

成立三北工程研究院,成立了荒漠化研究所,启动实施“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技术研发揭榜挂帅项目……近年来,我国坚持以科技创新提升治沙水平,持续打造科技高地。由中国林科院启动“黄河几字弯岸线控沙、光伏治沙关键技术集成与研发”“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近自然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风沙口流沙治理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3个“三北专项”一期项目,为三大标志性战役区域的生态治理提供技术集成示范。紧接着,中国林科院在三大标志性战役区域部署打造15个“三北”科技高地,派出15支科技特派队,并签署了基本科研业务费“三北专项”军令状,成为打赢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重要科技攻关目标路径。

怎么打造科技高地?

“‘三北’工程建设以来,科技力量始终为工程攻关方向、治理目标与重点任务的确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国林科院院长汪阳东认为,科技高地建设要运用系统思维,重点推动“四个融合”。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科技高地与工程建设融合。要全面了解科技高地所在地区工程建设科技需求,制定严格的包片蹲点工作计划,把科技高地的旗帜插在“三北”工程建设区的核心示范区,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加强基础研究,推动生态系统要素融合。通过吸引信息、遥感、地质、材料、农业等学科人才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深度揭示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的互作过程及功能形成机制,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屏障建设技术体系,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三是加强平台建设,推动全球科研力量融合。做实做好三北工程研究院,以三北工程研究院为平台汇聚全球荒漠化防治力量,通过承担“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技术研发揭榜挂帅项目等,全力以赴开展集中应急攻关。

四是加强院地合作,推动科技高地与地方发展融合。强化与13个省区和新疆建设兵团林草部门的紧密对接,通过蹲点调研了解基层科技需求,达成科技高地共建协议,联合推进相关技术成果与地方“三北”工程建设任务深度融合。

汪阳东表示,未来的科技高地,将通过落地项目、集成技术等措施,建设可示范、可推广的“样板间”,打造“三北”工程建设的“制高点”。

科技高地建得怎么样?

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

“我们要加快转变观念,在推动‘三北’科技高地建设中,牢固树立成果转化应用鲜明导向,坚持以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成效论英雄。”中国林科院分党组书记叶智介绍,为把科技高地建设成为“三北”工程攻坚战的科技先锋,中国林科院遴选出120余名业务骨干组建15支科技特派队,奔赴“三北”工程建设前线,加快推进实用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示范,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其中10个高地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

在中重度盐碱地上,生态经济林与林下中药材复合高效经营,“光伏+治沙”“141”草光互补,新模式、新发展策略层出不穷,成果累计示范推广近50万亩,为解决脆弱生态系统恢复难、盐碱地利用难、人工治沙成本高、生态产业融合度低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叶智表示,打赢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是新时期林草科研工作者的时代课题,打造新“三北”科技高地是中国林科院全体科技工作者的时代课题,要在答好时代课题中成就“大我”,实现“小我”,争当林草科研的真博士、真专家。

  • 相关阅读
  • 今晚,油价不调整!

    本报记者 杜雨萌11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自2024年11月6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波动运行,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11月20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11月6日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

    时间:11-20
  • 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将于12月在京召开

    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新闻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人民网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夏晓伦)11月19日,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新闻发布会(以下简称“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据介绍,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将于12月27日至28日在全国...

    时间:11-20
  • 促进资源共享 2024企业家大会·专题研学即将启动

    人民网北京11月20日电 (唐佳)凝心聚力,向“新”而行。为进一步将“2024企业大会”交流成果转化为促进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及时总结推广富有中国特色、顺应时代潮流的企业家成长经验,促进企业间资源共享,人民...

    时间:11-20
  • 超1.3万亿元股票ETF降费 每年为投资者降本超50亿元

    本报记者 吴晓璐11月19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第三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提出,“稳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等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特别是指数化投资。”当日晚间,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易方达基...

    时间:11-20
  • 相约乌镇峰会 共话“智能向善”

    2024年初冬,“乌镇时间”再次开启。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相聚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坐而论道、共商大计。 今年,人工智能成为热议焦点。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这一技术在深刻改变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

    时间:11-20
  • 乌镇“网事”| 在乌镇,寻找最有趣的AI“搭子”

    聚焦人工智能,共探数字未来。11月19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乌镇盛大开幕。今年,哪些展位吸引了最多游客前来打卡,哪些展品让人连连惊呼?本期《乌镇“穿越”记》带你一睹为快。 策划、出镜:王仁...

    时间:11-20
  • 财经观察:基础设施投资提速为经济发展添动力

    基础设施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催化剂。随着“两重”“两新”等政策的持续推进,我国基础设施投资迎来了显著回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10月份,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3%,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为今年3月份以来的首次回...

    时间:11-20
  •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趋热 持续优化资源配置

    人民网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黄盛)新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一个月来,已并购重组多家央企相关资产和业务;龙源电力收购国家能源集团下属资管公司、甘肃公司和广西公司所持有的山东、江西、甘肃、广西区域共计8家...

    时间:11-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