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2025年财政政策取向将更明确 支持消费有提升空间

2025-01-01 23:42:0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孟珂 韩昱

2024年全球经济在复杂多变中展现韧性,中国经济在多重挑战下依然实现了稳健前行,成就斐然。步入2025年,中国经济航船将再次扬帆起航。

2024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今年的经济工作举旗定向。面对新一年的经济机遇与挑战,中国将如何精准施策,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证券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进行解读。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对于2025年宏观经济,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5年,我国经济增速预计仍将维持在5%左右,投资和消费增速略高于2024年。受政策支持的投资和消费领域或成为经济亮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2025年各项重点任务的首位,促消费和扩投资的增量政策都值得期待。

对于具体领域,李迅雷表示,2025年公共消费与基建将是亮点。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政策有必要聚焦于加力扩大内需。而大力提振消费以及适度加力基建投资,都将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提振需求的另一个重要抓手是财政直达民生。”中金公司研究团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货币要通过中介机构才能传导至最终需求,而财政直达民生可以绕过中间渠道,逆周期力度更强。尤其在贸易摩擦不确定性较高、出口价格仍然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财政扩张提振内需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提高财政宏观调控效能

具体从财政政策角度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加大财政支出强度”等多方面举措。

2024年12月13日,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工作。会议指出,要及早谋划、落实落细各项财政工作,进一步提高财政宏观调控效能,有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财政政策方面,2025年的基调是‘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有所不同,显示2025年财政政策稳增长取向更为明确有力。”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财政政策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时发挥了积极作用。”李迅雷表示,毫无疑问,2025年通过财政政策加力,来对冲家庭和企业部门的消费需求不足,非常有必要。中国通过优化财政资金投向,去支持消费恢复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王青分析,具体而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一个提高、两个增加”,即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其中,预计2025年目标财政赤字率会从2024年的3.0%上调至4.0%左右,这会增加约1.3万亿元的财政支出能力,并释放财政逆周期调节加力的清晰信号;预计新增地方专项债券规模会从2024年的3.9万亿元扩大到6.5万亿元左右(包含化债额度);预计2025年除了发行1万亿元左右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外,超长期特别国债还会继续发行,发行规模会从2024年的1万亿元提高至1.5万亿元至2万亿元,其中对“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力度会从2024年的3000亿元加大到6000亿元左右。整体上看,2025年政府新增举债额度有望达到15.4万亿元,显著高于2024年。

  • 相关阅读
  • 供应足人气旺 元旦消费市场亮点纷呈

    本报记者 寇佳丽灯光秀、打铁花、演唱会、泡温泉……丰富多彩的跨年夜活动让人目不暇接。今年元旦假期,消费市场供应足人气旺,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主题活动与惠民举措。比如,在呼和浩特市,“乐享...

    时间:01-01
  • 元旦假期餐饮消费火爆 新场景、新供给涌现

    本报记者 李静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多家餐饮门店生意火爆。无论是北方的冰雪城市还是南方的温暖之地,餐饮消费市场均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在各大城市的核心商圈,知名餐饮门店人头攒动,顾客络绎不绝。北京、上海等...

    时间:01-01
  • 央行2024年末运用多种工具释放中长期流动性 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本报记者 刘琪2024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公告,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4年12月份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其中,3个月(91...

    时间:01-01
  • 上证国新科创板国企指数将于2025年1月2日正式发布

    本报记者 田鹏2024年12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指数”)宣布,将于2025年1月2日正式发布上证国新科创板国企指数。该指数从科创板中选取国...

    时间:01-01
  • 2单证券集体诉讼诞生 投资者保护力度显著提升

    本报记者 吴晓璐12月31日,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深圳中院”)、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南京中院”)先后发布美尚生态、金通灵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权利登记...

    时间:12-31
  • 人社部:夯实稳健运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基础

    本报讯 (记者张芗逸)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2月31日消息,12月30日至31日,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

    时间:12-31
  • 央行12月份开展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本报讯 (记者刘琪)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业务公告显示,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4年12月份人民银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其中,3...

    时间:12-31
  • 央行:12月份公开市场国债净买入债券面值为3000亿元

    本报讯 (记者刘琪)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国债买卖业务公告显示,为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4年12月份人民银行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3000亿元。 ...

    时间:12-31
  • 最新!最高法、证监会联合发布!

    本报记者 吴晓璐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中国证监会(以下简称“证监会”)联合发布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新规,提高重整质效。12月31日,最高法、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

    时间:12-3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