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央行宣布将择机降准降息 “择机”以何为标志?专家解读

2025-01-05 08:16:5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昨天(4日)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2025年我国货币政策基调为“适度宽松”,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

  01

  降准降息目的是什么?

  “择机”又以何为标志?

  那么,降准降息目的是什么?是不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一部分?“择机”以什么信号为标志?专家进行了解读↓

  招联首席研究员 董希淼:“降准”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政策力度较大的措施,具体而言,降准一方面将向市场注入更多的长期资金,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一方面有助于银行降低资金成本,保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持续性,推动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6.6%,降准既有空间也有必要,预计2025年人民银行将多次实施降准。

  招联首席研究员 董希淼:“降息”一般是指降低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预计2025年人民银行将继续降低政策工具利率,引导银行降低存款利率,促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继续下降,进而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减少企业和居民利息的支出。

  招联首席研究员 董希淼: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这既是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适度宽松的重要手段。如果外部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那么降准降息的时间点会提前,力度会加大;如果国内经济恢复回升态势稳固,降准降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或将下降。总之,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更具前瞻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为稳增长、促消费、扩内需创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02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2025年我国的货币政策立场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具体怎么干呢?总台央视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对热点问题进行了权威解读。

  2025年,我国将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持续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加强利率自律管理,提升银行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兼顾银行业稳健经营和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促消费、扩投资创造有利的利率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深入挖掘有效融资需求,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2025年,我国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亟需领域,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效能。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强化预期引导,有力应对外部冲击,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2025年,我国要发挥好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监管等其他宏观政策的合力,保持政策取向一致,更加注重支持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提升政策整体效能,进一步畅通政策传导。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任 金鹏辉: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更加重视消费,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助力上海更好发挥“挑大梁”作用。

  03

  金融“五篇大文章”如何推进?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政策框架。2025年,“五篇大文章”该如何推进呢?

  在科技金融方面,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加大工具支持力度。创新科技领域贷款、科技创新债券等产品,积极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

  在绿色金融方面,加快推动绿色金融标准统一,提升绿色金融质效。优化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完善绿色金融评估。创新绿色贷款和债券产品,形成碳中和、绿色、转型等完整的金融产品谱系。

  在普惠金融方面,继续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五大专项行动,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和金融服务效果评估机制,推动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政策,提升普惠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和覆盖面。

  在养老金融方面,着力健全养老金融支持体系,探索养老金融特色产品和服务模式。提高养老再贷款资金使用效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的支持。

  在数字金融方面,优化数字经济金融服务,制定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政策举措,培育高水平金融数据市场,提升金融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 巢克俭: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发力,推动已经制定的相关政策文件落地、落实、落细,激励金融机构向重点领域投入更多资源。建立健全金融“五篇大文章”数据监测、成效评估和结果运用。

  (总台央视记者 张道峰 杜雷鸣)

  • 相关阅读
  • 最高法发文,做好资本市场司法保障!

    本报记者 吴晓璐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举行2025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8件人民法院科技创新领域典型案...

    时间:01-06
  • 最高法:优化涉科创板金融纠纷审判机制

    本报记者 吴晓璐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2025年首场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简称《意见》)及典型案例。《意见》提出,妥善处理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纠纷,促进健全科技创...

    时间:01-06
  • 财政部发布关于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

    本报讯 (记者韩昱)财政部网站1月6日发布的《财政部关于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显示,为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挥财政贴息政策引导放大作用,进一步加力支持设备更新和技术...

    时间:01-06
  • 大利好!三部门明确!

    本报记者 杜雨萌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对外发布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简称《指引》)提出,2027—2028年,建成支撑数据规模化流通、互联互通的数据基础设施,数网、...

    时间:01-06
  • 2024年12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5.9点 达到全年最高水平

    本报记者 孟珂1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林安物流集团联合调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5.9点,比2024年11月回升1.3%,比2023年同期回升1.86%。从周指数看,第一、二、四周运价指数环...

    时间:01-06
  • 多地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议题 深耕企业生存“土壤”

    本报记者 寇佳丽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升经济治理能力的关键抓手,亦是应对当前经济承压、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迫切需要。近日,甘肃、湖南、吉林、福建等多地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议题,以召开专题会议或...

    时间:01-05
  • “两新”工作加力扩围 激发消费新潜力

    本报记者 韩昱“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又有新动向。在1月3日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以下简称“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

    时间:01-05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释放出哪些积极信号?

    本报记者 刘琪作为下阶段货币政策的风向标,近期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明确,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

    时间:01-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