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

2025-01-09 13:33: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1月8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召开。“见手青”蘑菇中毒致幻可当儿戏?食用油燃烧变“沥青”?“神仙酒”真有神奇功效吗……对于这些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的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陈君石、孙宝国、谢明勇、金征宇等多位来自食品科技界的院士及专家学者在会上进行了权威的科学解读。

  此次发布的“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主要基于2024年12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征集的近10家主流媒体筛选的舆情热点,以及在社交平台上受到高度关注的相关热点,涵盖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标准法规等多个方面。再经专家多轮评议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10个热点,最终形成“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这些热点中既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的食品欺诈事件,也有引发公众热议的脱氢乙酸钠标准调整,更有在网上被娱乐化而对健康带来危险的蘑菇中毒事件。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依然不容忽视,国外发生的大肠杆菌O157:H7污染含洋葱条汉堡事件,成为热点之一,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在会上针对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形势进行了分析。她指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新的发展环境中,食品安全与健康呈现出新的特征,亦面临新的挑战。对未来食品安全与健康的发展,邵薇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强化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科普。科普重点应逐渐从辟谣,向推动全民科学素养提升而转变,使食品领域的前沿科技和重大成果更加可知、可感、可触,进而推动高质量科普的有效供给。二是,加快推进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扩充,将更多原料纳入备案管理。建立基于传统食养理念的食药物质健康声称管理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的健康选择。三是,强化自媒体平台监管,维护网络空间健康清朗。四是,新时期的科普工作需要有组织、有针对性和有系统性。建立全国性科普专家队伍,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形成矩阵式传播,放大科学的声音。

  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发布

  热点一:食品欺诈频发——货真价实何其难?

  解读专家: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

  “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为代表的食品欺诈,虽然不一定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但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打击了消费者对食品供应的信心,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要通过完善法制、行业自律、科普宣传、加强监督等,共同构建食品真实性社会共治共建的良好生态。

  热点二:减油、增豆、加奶——做好健康“加减法”

  解读专家:李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研究员

  围绕“合理膳食、健康生活”主题,针对我国居民油摄入过多,豆、奶类食品摄入不足等膳食结构现状,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提出“减油、增豆、加奶”的针对性改善措施,对于促进我国居民合理膳食结构形成,提升健康素养,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热点三:脱氢乙酸钠——标准调整引热议

  解读专家: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脱氢乙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为保障公众健康和食品产业发展,我国对食品添加剂一直实行严格的准入和淘汰机制,开展持续的、动态的跟踪评价,不断调整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并对部分物质禁止使用。强制性标准实施前都会设置一定的过渡期,给予食品生产企业以调整的过程。要科学、理性看待标准的调整。

  热点四:食用油燃烧变“沥青”?——陈年老“梗”莫恐慌

  解读专家:王兴国,江南大学教授

  食用油在不完全燃烧后都会形成黑色胶状物,这是油脂的共性,是高温加热的缘故,将食用油烧热变“沥青”与“问题油”挂钩的说法是错误的。各方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传播食品营养和安全信息,以免误导公众。同时,消费者在家庭烹饪时可多采用蒸、煮、炖或水焯的烹调方式,尽量减少高温煎、炒。

  热点五:大肠杆菌O157:H7污染含洋葱条汉堡——食源性疾病仍为“头号杀手”

  解读专家:刘秀梅,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食品安全首席专家、研究员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以大肠杆菌O157:H7为代表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极易污染生肉、生乳和生鲜蔬菜,引发人群疾病的负担加大。国内外正逐步完善基于风险的控制措施,我国社会各界都应予以高度重视,食品企业要加强对食品原料、生产经营过程的风险管理,将食品安全“五要点”落到实处。

  热点六:“中药奶茶”爆红——食药物质圈粉年轻人

  解读专家:谢明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南昌大学教授

  食药物质是指传统作为食品,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物质。食药物质的创新应用是我国食品行业健康转型的重要方向。行业在应用食药物质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规的要求,同时加强食药物质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建立我国食品功能声称管理体系,为食药物质相关产品的市场定位提供标准化依据。

  热点七:溴酸盐“达上限”——乌龙事件“水”落实出

  解读专家:王竹天,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主任委员、研究员

  用欧盟对天然矿泉水中溴酸盐含量的标准评判饮用天然水产品,属于标准套用错误,而对于“溴酸盐达上限”的表述也易引起公众误解。溴酸盐在涉事产品中的含量符合标准要求,且远低于能够引发健康风险的量。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应遵循科学、严谨的态度,避免造成消费者恐慌。

  热点八:“见手青”出圈——蘑菇中毒非儿戏

  解读专家: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野生的“见手青”多属于条件食用菌,味道鲜美,但同时可能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其中毒机理复杂,中毒后果严重。网络中将“见手青”中毒体验娱乐化,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公众应坚持“不采、不买、不吃”不认识的野生蘑菇,相关部门要强化相关科普宣传。网络平台应加强内容审核管理,规范自媒体行为。

  热点九:节粮减损——耕好“无形良田”

  解读专家:金征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教授

  做好“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减损,控制好“舌尖浪费”,将大大减少我国食物资源的浪费。依靠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建立节粮减损的长效机制,实现“藏粮于食品”。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要多方协同,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良好风气,向“舌尖”餐桌要食物。

  热点十:央视揭秘“神仙酒”——神奇功效原是虚假宣传

  解读专家:钟凯,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中心主任

  食品企业在市场营销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要求,确保产品宣传的真实性。普通食品不应宣称具有保健功能,更不应宣传能治疗或预防某些疾病。消费者购买保健功能酒类产品时应查看“蓝帽子”标识,并按标签、说明书要求使用。牢记“小酌怡情,酗酒伤身”,坚持健康饮食。

  据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自2012年开始,持续举办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10多年间,共邀请上百人次专家,解读了逾百个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引导我国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舆情向科学、理性和客观的方向转变,为夯实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基石提供科技支撑。(完)

  • 相关阅读
  • 多部门详解深化养老服务改革 优化养老服务政策 加大资金投入支持

    本报记者 韩昱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1月9日,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意见》是对加强养老服务作出的系统性制度设计,也是紧...

    时间:01-09
  • 商务部:我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

    本报记者 刘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日前迎来生效实施三周年。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1月9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RCEP是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生效...

    时间:01-09
  • 增值税发票数据折射经济运行六大亮点

    本报记者 韩昱1月9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伴随去年9月26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前期已出台的存量政策持续落地显效,2024年四季度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明显改善,经济运行呈现六方面...

    时间:01-09
  • 地方政策加码布局脑机接口 相关投融资快速增长有望

    本报记者 寇佳丽伴随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脑机接口的应用范围正不断拓展,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近日,重庆、上海、北京等地抢抓发展机遇,围绕脑机接口筹划或发布新的政策举措。以北京为例,1月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

    时间:01-09
  • 绿色债券发展势头强劲 政策助力市场发展空间大

    本报记者 刘琪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朱鹤新在会上指出,近年来金融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形...

    时间:01-09
  • 央行将在港发行600亿元离岸央票 稳汇率信号明显

    本报记者 刘琪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公告称,为丰富香港高信用等级人民币金融产品,完善香港人民币收益率曲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的《关于使用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

    时间:01-09
  • 2024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0.1% PPI同比下降2.3%

    本报记者 孟珂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12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2024年12月份,全国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0.1%。2024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2023年上涨0.2%。2024...

    时间:01-09
  • 广西小米粉工业化发展十年:“嗦”出百亿元产业

      中新社柳州1月9日电 (林馨)柳州螺蛳粉工业化十周年大会9日晚在广西柳州市举行。多年来,柳州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和产业链思维来谋划产业发展,小米粉“嗦”出大产业。据初步预测,2024年柳州市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为75...

    时间:01-09
  • 第二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开幕 行业数字化变革受关注

      中新网天津1月9日电 (记者 王君妍 周亚强)9日,以“聚新质生产力 谋可持续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在天津开幕。多名嘉宾在论坛中表示,非常关注人工智能、数字化对于行业的影响。1月9日,第二...

    时间:01-09
  • 湖南实有经营主体超760万户

      中新网长沙1月9日电(向一鹏)记者9日从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2024年底,湖南省实有经营主体达764.11万户,同比增长7.20%,其中企业210.10万户,同比增长10.57%。  经营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2024年,该局以主体强...

    时间:01-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