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经济观察)中国多地重大项目新年密集开工建设

2025-01-09 18:15: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9日电 (冯玲玲)2025年伊始,中国多地密集部署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江苏、安徽、陕西、贵州、上海、重庆等地近日相继宣布2025年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

  银河证券前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2024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重大项目投资额度大、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就业与改善民生、推动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年以来,多地公布第一季度或全年的重大项目情况:陕西今年安排省级重点项目616个,总投资近2.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江苏一季度计划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807个,比去年增加97个;安徽第一批开工重大项目622个,总投资达4057.5亿元;重庆一季度共304个重大项目开工投产,总投资达3860亿元。

  谈及今年首批重大项目的特点,受访专家指出,多地首批开工的重大项目成色更新、质量结构更优。

  安徽第一批开工的622个项目中,新兴产业项目占比55.3%,高技术项目占比40%,涵盖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重庆一季度开工投产的项目涉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城建、交通、民生等多领域;厦门首批开工7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775亿元,涵盖了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对中新社表示,今年各地开工建设的首批重大项目呈现三个特征:一是围绕国家“两重”“两新”政策展开谋划,其中“两重”建设是重点。

  二是科技创新与地方特色相结合,重点推进高技术产业等领域的项目,不同地区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绿色转型等方面各有侧重。

  三是社会事业、城市更新等民生工程,也是今年的重点。

  “围绕科技突破与数字经济,今年将建设一些智慧型的重大项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说。

  左小蕾认为,今年首批重大项目更加强调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方面的布局,结构上也更加优化,有利于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回顾2024年,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大项目投资拉动效应显著,为经济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达465839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8%,增速比全部投资高3.5个百分点。

  白明指出,2024年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含量高,为经济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发展空间。

  万喆表示,2025年重大项目建设与去年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和延续性,如对先进制造业、民生工程的重视。随着2024年9月底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以及“两重”“两新”政策效应日益凸显,更多实物工作量的形成将在2025年完成,对整体经济的拉动力度会比2024年更大。

  官方透露,去年12月,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分三批全部安排到项目,另安排3000亿元用于加力支持“两新”工作。全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全部安排完毕。此前,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也已基本发行完毕,这些都为今年各地重大项目建设及投资创造了积极条件。

  专家提醒,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地要特别关注方式方法。万喆建议,一是各地方应因地制宜,精准谋划;二是应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健全项目推进机制,确保项目顺利落地;三是在推进重大项目的同时关注中小型项目,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与动力。(完)

  • 相关阅读
  • 多部门详解深化养老服务改革 优化养老服务政策 加大资金投入支持

    本报记者 韩昱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1月9日,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意见》是对加强养老服务作出的系统性制度设计,也是紧...

    时间:01-09
  • 商务部:我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

    本报记者 刘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日前迎来生效实施三周年。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1月9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RCEP是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生效...

    时间:01-09
  • 增值税发票数据折射经济运行六大亮点

    本报记者 韩昱1月9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伴随去年9月26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前期已出台的存量政策持续落地显效,2024年四季度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明显改善,经济运行呈现六方面...

    时间:01-09
  • 地方政策加码布局脑机接口 相关投融资快速增长有望

    本报记者 寇佳丽伴随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脑机接口的应用范围正不断拓展,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近日,重庆、上海、北京等地抢抓发展机遇,围绕脑机接口筹划或发布新的政策举措。以北京为例,1月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

    时间:01-09
  • 绿色债券发展势头强劲 政策助力市场发展空间大

    本报记者 刘琪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朱鹤新在会上指出,近年来金融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形...

    时间:01-09
  • 央行将在港发行600亿元离岸央票 稳汇率信号明显

    本报记者 刘琪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公告称,为丰富香港高信用等级人民币金融产品,完善香港人民币收益率曲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的《关于使用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

    时间:01-09
  • 2024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0.1% PPI同比下降2.3%

    本报记者 孟珂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12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2024年12月份,全国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0.1%。2024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2023年上涨0.2%。2024...

    时间:01-09
  • 广西小米粉工业化发展十年:“嗦”出百亿元产业

      中新社柳州1月9日电 (林馨)柳州螺蛳粉工业化十周年大会9日晚在广西柳州市举行。多年来,柳州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和产业链思维来谋划产业发展,小米粉“嗦”出大产业。据初步预测,2024年柳州市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为75...

    时间:01-09
  • 第二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开幕 行业数字化变革受关注

      中新网天津1月9日电 (记者 王君妍 周亚强)9日,以“聚新质生产力 谋可持续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在天津开幕。多名嘉宾在论坛中表示,非常关注人工智能、数字化对于行业的影响。1月9日,第二...

    时间:01-09
  • 湖南实有经营主体超760万户

      中新网长沙1月9日电(向一鹏)记者9日从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2024年底,湖南省实有经营主体达764.11万户,同比增长7.20%,其中企业210.10万户,同比增长10.57%。  经营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2024年,该局以主体强...

    时间:01-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