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国际会展业人士天津共论行业创新发展

2025-01-10 21:37: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天津1月10日电 (记者 王君妍)会展业被称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第二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日前天津举办,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展业人士以及政府部门、贸促机构、研究机构等600余人参会,共论行业创新发展与合作机遇。

1月9日,第二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在天津启幕。图为与会嘉宾参观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20年回顾展。记者 佟郁 摄

  展览业国际化水平提升

  展览业是对外开放的助推器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风向标。10日在论坛上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近年来,中国展览业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展商客商参加中国展会的热情不断高涨,经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会员单位和展览项目数量较快增长,中国展览企业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推动展会出海,加速中国展览业国际化进程。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表示,会展业是联通各国企业、市场和要素资源的重要桥梁,对于国际经贸合作的促进作用无可替代。要进一步完善会展业国际规则和行业标准,加快全球会展业双向开放,加强复合型高端会展人才培养和交流,增强会展在展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中的功能作用,更好推动各国开放合作。

  天津市商务局副局长刘新国说,下一步,天津将持续吸引优质的展会落地,支持现有项目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不断研究优化会展支持政策,更好地把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消费提升等结合,促进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有意愿、有能力、有信心将天津打造成新的会展目的地”。

  2024年,中国不断提升外国人来华便利性,对于促进外籍人员来华办展参展、提升展会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有力推动释放了中国展览业发展活力。报告显示,国际展商客商参加中国展会的积极性高,重大展会的境外参展商比重不断提升。进博会、链博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是推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境外参展商的比重不断提升彰显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

  展览“数智化”受关注

  《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科技创新不断成为展览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引擎。目前,中国展览业已进入优化布局、提升质量的重要阶段。展览业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数智化”为展览业创造新需求、新模式和新增长点。

  报告显示,2024年,各地鼓励顺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发展趋势,利用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大数据可视化、元宇宙等新技术,推动“数字+会展+体验”等新场景加快发展。

  任鸿斌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重塑会展设施、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推动会展业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向现代化服务业的转变。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会展业的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加快推进会展场馆智能化改造升级,积极打造会展线上智慧服务平台。

  国际展览业协会首席执行官柯世祺称,人工智能、AI现在已经被会展组织者、场馆方进行广泛使用,使用于销售、市场营销、客户管理维护、研发等方面,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人工智能的覆盖范围还会扩展到大多数的活动当中,包括展会活动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等。

1月9日,第二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在天津启幕。图为香港贸易发展局副总裁张淑芬向与会嘉宾介绍香港会展发展情况。记者 佟郁 摄

  香港贸易发展局副总裁张淑芬说,随着资讯科技的快速发展,会展业进入了“数智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为会展业带来了新机遇。

  全球合作受关注

  “现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加强互联互通,所以我们组织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越来越重要。”德国汉诺威展览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阿诺·莱希说,“塑造我们展会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建立战略联盟,要有跨界的思维,要推动创新,不断地满足市场观众的需求。展望未来,相信我们会进一步去拥抱变革、分享专业知识、分享信息,建立可持续的伙伴关系。”

  论坛发布的《第二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天津倡议》表示:坚持开放合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顺应全球发展大势,加强国际交流,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更加紧密、高效的全球会展和产业网络,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与繁荣。

  本次论坛举行多轮项目签约,其中,天津市贸促会和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澳中博览会组委会等9家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在组织企业出海参展、共同举办专业性展会、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

  此外,天津市会展工作局、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津南区会展经济区管委会与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等9家机构签署项目合约,围绕招展引会、拓展渠道、展会筹办、宣传推介、产业研究、人才培训以及组织举办自行车产业展、动漫作品展、国际自行车赛事、篮球系列赛事、国际音乐节等集会议、展览、赛事活动于一体的展会活动开展深入合作,涉及展览面积27万余方平米。

  《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随着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不断提升、重点展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外国人出入境更加便利,我国展览业在推动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完)

  • 相关阅读
  • 2025年中国将提高赤字率扩大债务规模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赵建华)2025年中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10日在北京表示,将提高赤字率,扩大债务规模,保障重点支出,提高资金效益。  当天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

    时间:01-10
  • 天津宏观经济论坛举办 2025年“十大看点”值得关注

      中新网天津1月10日电 (记者 周亚强)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天津宏观经济论坛(2025)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会”10日在天津举行。会上发布了《天津经济发展2024年十大亮点和2025年十大看点》和《天...

    时间:01-10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会见卢森堡财政大臣罗特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题: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会见卢森堡财政大臣罗特  中新财经记者陈康亮  中国证监会10日发布消息称,2025年1月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京会见了卢森堡财政大臣罗特(Gilles Roth)。双方就中卢...

    时间:01-10
  • 证监会发文解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相关条款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题:证监会发文解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相关条款  中新财经记者陈康亮  中国证监会10日发布消息称,为统一投资者权益变动标准,正确理解与适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证...

    时间:01-10
  • 天津临港综保区通过预验收

      中新网天津1月10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从天津港保税区获悉,10日,天津临港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天津海关等相关部门联合预验收,标志着天津临港综合保税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向正式验收及封关运行迈出关键一步。10日,天...

    时间:01-10
  • 中国副财长:2024年中国财政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10日在北京表示,2024年9月份以来,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宏观经济回稳,财政运行趋势总体转好。2024年全年财政收入可以完成预算目标,全年可以实现收支平...

    时间:01-10
  • 去年前三季度京津冀三地工业增加值超1.8万亿元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吕少威)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10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前三季度,京津冀三地工业增加值超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  吴家喜介绍,近年来,工信部...

    时间:01-10
  • 报告料2025年中国消费品市场将继续回升

      中新网香港1月10日电 (记者 戴小橦)香港科技大学利丰供应链研究院(简称“研究院”)10日发布《2025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报告》(“报告”)。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消费品市场将迎来更为强劲的发展态势。《2025年中国商...

    时间:01-10
  •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打造数字经济等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打造以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建筑业和现代金融为支柱的四大千亿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以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为特色的十一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布局形成一批十亿级未来产...

    时间:01-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