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经济观察)中国外贸展现强劲韧性

2025-01-13 19:26: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李晓喻)2024年,中国进出口成功顶住“压力测试”,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此间分析人士认为,面对新一轮挑战,2025年中国外贸料将继续展现强劲韧性。

  据官方数据,2024年中国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进口18.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

  在总量稳中有升的同时,中国外贸结构也在优化。如更多高科技属性的新产品加速出海,高端装备出口同比增长超过四成;自主品牌占中国出口比重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达21.8%。

  在市场结构上,除欧美等传统贸易伙伴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日益成为中国外贸企业的新选项。去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中国进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

  新业态新模式也在加快发展壮大。官方数据显示,去年跨境电商新业态进出口达2.63万亿元,比2020年增加1万亿元。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整体趋缓,贸易保护加剧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情况下,中国外贸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表明其韧性和竞争力经受住了考验。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2024年中国贸易增势良好。

  展望2025年,中国外贸面临新一轮“压力测试”。

  一方面,外需能否持续回暖存在变数。瑞银集团亚洲经济研究主管汪涛表示,2025年全球经济可能略有放缓,这将给外需带来一定压力。

  另一方面,主要经济体经贸政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不容忽视。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美国政府换届后,相关政策主张可能对全球需求和产业链供应链产生新一轮冲击,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与需求走弱。

  中国官方对此有清醒认识。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日前举行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也称,要全力以赴稳外贸,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外贸企业“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对企业拿出口订单、保全年业绩意义重大,官方系列支持政策料将及时出台,为企业降低成本、开拓市场提供便利。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潘圆圆称,眼下国际环境对中国外贸的影响日益明显,但外部压力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最终还是取决于中国在这一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强化中国在市场和产业上的优势,调整外贸发展策略,有望有效破解不利局面,将外部压力转化为中国外贸增长的新动能。

  如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所言,尽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挑战增多,但中国出口有产品种类齐全、增长动能转换灵活、市场多元稳定等特点,出口将继续展现韧性和活力。(完)

  • 相关阅读
  •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 稳汇率信号明显

    本报记者 刘琪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宣布,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央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

    时间:01-13
  • 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人民币汇率完全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

    本报讯 (记者刘琪)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月13日消息,近日,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近期外汇市场形势,部署了加强外汇自律管理有关工作。会议认为,2024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美元指数震荡...

    时间:01-13
  • 四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培育一批数据标注龙头企业 提高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本报记者 杜雨萌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发布的《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

    时间:01-13
  • 海关总署:2024年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本报讯 (记者寇佳丽)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以下简称“进出口”)情况。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2024年,我国...

    时间:01-13
  • 深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示范引领“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

    本报记者 田鹏近期,多家深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科技创新投入等举措,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推动国企改革...

    时间:01-13
  • 慧眼观楼市 | 专项债推动盘活存量 助力房地产市场回稳

    本报记者 张芗逸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相关政策将在2025年进一步细化推进,并逐步释放政策效应。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

    时间:01-13
  • 1月份资金面存多个扰动因素 春节前降准预期升温

    本报记者 刘琪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4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5%。鉴于当日有141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公开市场...

    时间:01-13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经济政策

    本报记者 刘琪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亚洲金融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致辞,涉及中国的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助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等方面。“2024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波动中回升向好,预计可以...

    时间:01-13
  • 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服务消费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部署要求,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6个方面18项具体措施。一...

    时间:01-13
  • 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将访波兰

      中新社伦敦1月13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白金汉宫13日消息称,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将于1月27日访问波兰并参加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80周年活动。  这将是查尔斯三世2025年的首次出国访问。白金汉宫表示,外访期间,查尔...

    时间:01-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