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安徽马鞍山造新能源叉车如何从郑蒲港走向世界?

2025-01-13 20:12: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马鞍山1月13日电 (记者 张俊)寒冬时节,从马鞍山市郑蒲港码头远眺长江,大吨位船舶正从港口依次远航,开启新一批外贸订单派送。这次航运货物中,令王尚友欣喜的是,由马鞍山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新能源叉车整车将通过郑蒲港江海联运驶抵巴西。

  王尚友今年61岁,是众力智能科技(马鞍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与叉车打交道大半辈子。今年10月11日,该公司首台新能源叉车整车下线。王尚友说,他们公司主要承接外贸订单,首批整车产品出口中东地区,未来计划拓展东南亚、欧美市场。“目前外贸订单不愁,预计今年四季度产值能达3000万元(人民币,下同)。”

新能源叉车通过马鞍山郑蒲港装船销往海内外。马鞍山郑蒲港新区 供图

  临港而生

  “叉车也称工业搬运车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叉车是依托港口的大量搬运业务而生,在港口的应用非常广泛。”王尚友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叉车企业工作,对叉车的发展变迁,可谓十分熟稔。

  王尚友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叉车技术被引入到中国市场,其应用领域逐渐扩大,中国本土的叉车制造企业也开始崛起,研发和生产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叉车产品。

  “最早的叉车,样子笨笨的,使用起来也不灵活,运载的物重也有限,车身也较大。”王尚友说,进入21世纪,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叉车在我国市场的需求量不断攀升,技术也不断创新,出现了电动叉车、无人叉车等新型产品。

  王尚友说,我们“临港而生”,更要“临港而兴”。目前,企业已在马鞍山建立了叉车全产业的生产链,未来将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大力扩展海内外市场。

马鞍山生产出口的新能源叉车。中新网记者张俊 摄

  追新而行

  在王尚友的带领下,记者走进现代化工厂内,一排排灵活的机械臂在精准的编程控制下,正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新能源叉车的生产工作。这些机器人拥有先进的视觉识别系统,能够自动识别零部件,进行精确的组装。

  在这些机器人的旁边,工程师们通过触摸屏监控着整个生产流程,他们只需轻点屏幕,就能调整生产参数或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生产线上的传感器实时收集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确保每台叉车的生产过程都能得到优化和监控。

  “随着机器人的加入,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王尚友介绍,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减少了人为错误,同时也降低了劳动强度,工人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质量检测和创新研发上。

  众力智能科技(马鞍山)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克喜和王尚友既是同事,也是研发生产叉车的“战友”。曹克喜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叉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去年销量达到104.80万台(含出口),占全球总销量的五成以上。如何把马鞍山制造的叉车推向世界舞台,是其多年来的努力方向。

  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低碳发展,叉车采用新能源技术,实现了环保、节能的目标。王尚友说,锂电叉车具有更大的优势,也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可以实现快速充电、换电或无线充电,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灵活性。

工作人员正在介绍新能源叉车的性能。中新网记者张俊 摄

  向洋而兴

  曹克喜把厂房车间选址落户马鞍山综合保税区,一方面是看重这里营商环境好,另一方面是看重郑蒲港江海联运、铁水联运的区位优势。曹克喜说:“通过郑蒲港运输,我们测算了,一个外贸集装箱能省1000多元的物流成本。”

  和众力一样,近年来,众多优质企业选择了落户郑蒲港新区、入驻马鞍山综保区。2024年,新区进一步突出重点,大力开展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白色家电等内外贸业务。为帮助企业实现24小时不间断自主申报,同时确保车辆24小时内随时进出综保区卡口,马鞍山综保区联合海关创新“马鞍山综保区—郑蒲港码头”双向“区港联动”业务模式,变“陆陆运输”为“水陆运输”。

  进口目的地是马鞍山的货物,到达本地港口后,可直接向综保区海关申报,实现了综保区与港口之间“无缝隙对接”。通过该模式运输,单个外贸进出口货柜能节约1000至2500元物流成本,切实增强外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马鞍山综保区还联合马鞍山海关通过数字赋能深化各项业务改革,不断优化监管流程,创新开展“无感验放+入区e路通”,全力打造“智慧综保区”,通关效率明显提升。“区港联动+智能通关”模式为综保区大外贸发展注入了催化剂,提供了新动力。2024年,郑蒲港新区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4.22亿美元,同比增长6.5%,其中马鞍山综保区进出口额完成11.97亿美元。

  “众力并,则万钧举。”马鞍山这座曾经以钢铁闻名的城市,正在展现出其转型升级的新面貌。而郑蒲港新区作为这一变革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区港联动”“江海联运”等比较优势,锚定“大港口、大物流、大外贸”定位持续发力,正成为马鞍山乃至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完)

  • 相关阅读
  • 2024胡润中国外商投资企业200强发布 平均年销售额500亿元

      中新社深圳1月13日电 (记者 王华)胡润研究院1月13日在深圳发布《2024胡润中国外商投资企业200强》,这200家外资企业平均每家年销售额500亿元(人民币,下同)。  这是胡润研究院第三次发布该榜单,并将榜单规模从100强...

    时间:01-13
  • 浙江宁波前湾新区通用机场建设基本完成 将助力低空经济

      中新网宁波1月13日电 (张斌)据宁波发布13日消息,日前,宁波前湾新区通用机场一期飞行区场道工程、航站区及空管工程、机场弱电工程、助航灯光等专业工程陆续交工验收,标志着该通用机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宁波前湾新区...

    时间:01-13
  • 大连机场春运期间预计运输旅客225万人次 国际通航点增至18个

    图大连机场外景。大连机场供图  中新网大连1月13日电 (记者 杨毅)记者13日从大连国际机场获悉,今年春运期间,大连机场预计运输旅客225万人次、保障航班飞行1.67万架次,分别同比2024年增长7%和4%。  随着春节假期的延...

    时间:01-13
  • 意大利创新中心落地杨浦滨江

      中新网上海1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意大利创新中心13日在上海杨浦区成立。上海市杨浦区与意大利罗马市一区签署友好交流意向书。根据意向书,双方将加强交流互动,促进在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间交...

    时间:01-13
  • 首批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典型案例发布

      中新网1月13日电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消息,为深入推动中办、国办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大型工商企业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引导大型制...

    时间:01-13
  • A股周一缩量震荡 油气相关板块走强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A股13日(周一)缩量震荡,主要股指互有涨跌,沪深两市成交总额跌破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关口。  截至当天收盘,上证指数报3160点,跌幅为0.24%;深证成指报9796点,较上一个交易日微幅...

    时间:01-13
  • 证监会:出台中小投资者保护政策措施文件

      中新网1月13日电 “证监会发布”微信公众号13日消息,1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和投资者保护水平。出台中小投资者保护政策措施文件,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

    时间:01-13
  • (经济观察)中国外贸展现强劲韧性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李晓喻)2024年,中国进出口成功顶住“压力测试”,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此间分析人士认为,面对新一轮挑战,2025年中国外贸料将继续展现强劲韧性。  据官方数据,2024年中国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

    时间:01-13
  • “现金红包”回报投资者 中国A股分红“热度持续”

      中新社上海1月13日电 (高志苗)世华科技发布未来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中国建设银行进行现金红利发放……2025年开年,诸多中国A股上市公司通过“现金红包”的方式回报投资者,分红“热度持续”。  2024年全年,A股上...

    时间:01-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