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多家电商平台推出“先用后付”服务 小心踩到陷阱

2025-01-22 10:56:41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褒贬不一 毁誉参半

  使用先用后付 小心踩到陷阱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李燕京

  近年来,很多电商平台推出“先使用后付款”服务,允许消费者网上购物时无须立即付款,待商品确认收货后再进行支付,并在一定还款周期内为消费者免息。这一支付模式以独特的便捷性迅速吸引了很多消费者使用,但也有不少消费者对此吐槽,甚至多地消费者组织纷纷发布关于“先用后付”的消费警示。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先用后付”这一新型服务毁誉参半,又让不少消费者爱而却步?

  便捷灵活受喜爱 开通容易关闭难

  某小额信贷机构的负责人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先用后付”这一支付概念可以追溯到2005年,由瑞典的一家支付公司Klarna首次提出。当时,这种模式主要是为信用卡覆盖不到的用户设计的,旨在提供一种便捷的支付解决方案。2020年“双11”前,淘宝与芝麻信用合作推出了“先用后付”服务,之后这一支付方式在网络购物中被迅速推广。

  一位家庭主妇对记者说:“购物时不用付款,只是占用平台授予的额度,退货后平台还会自动恢复额度,一个月结一次账。这一模式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去检查商品质量,还不占用任何现金。”

  除了日常购物,“先用后付”还逐渐覆盖到了很多课程培训和软件,消费者可以通过试听、试用后再决定是否掏腰包购买。

  “先用后付”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购物体验,因此得到了部分消费者的喜爱。但与此同时,网上也有大量消费者吐槽该服务,吉林省消协、辽宁省消协、上海市消保委等消费者组织在2024年底陆续发布关于“先用后付”的消费警示。

  北京消费者李女士对记者说:“我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开通了‘先用后付’,尽管我每次都刻意选择其他支付方式,但下次结算时‘先用后付’依然是默认选项。”

  “我开通了‘先用后付’,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功能变成了自动付款,下单时不用输入任何密码,也不需要指纹、面部验证。我4岁的女儿玩我的手机时下单了400多元的商品,当我收到快递后检查购物记录才发现被自动付款了。”辽宁消费者金女士对记者说。

  此外,与近乎无障碍的开通流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先用后付取消步骤却异常复杂。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尝试关闭“先用后付”功能,却一直找不到关闭页面,最终不得不致电客服,在其指导下进行操作后才彻底关闭。而北京消费者张女士的一次取消“先用后付”经历更加复杂,“取消时需要在多个子菜单中如大海捞针般找到‘支付设置’,再进入‘先用后付’专属板块,接着填写一份冗长的调查问卷详细解释取消原因,最后还要等待平台审核,审核周期得3—5个工作日。”她告诉记者。

  风险提示不充分 平台争利引不满

  记者了解到,“先用后付”实则是一种信用消费、信贷消费。根据消费者的信用评分和消费历史,平台会给予消费者一定的信用额度,消费者可以在额度内进行消费。然而,若在规定时间内未能按时全额付款,平台便会将消费款项转为贷款消费。这样不但会产生各种贷款费用,而且逾期还将面临高额追偿、信用记录受损等后果。

  消费者小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电商平台上看到一款心仪已久的笔记本电脑可以“先用后付”,便购买了该款电脑。他告诉记者:“因为学业繁忙,一个疏忽便错过了还款日期,几天后收到账单,在本金外还额外产生了一笔逾期费用。后来,我发现整个购物过程中,平台关于逾期风险的提示信息仅仅是在付款页面的角落里,用极小的字体显示了一行文字。当时在购物的兴奋与匆忙中,根本没有引起我的重视。而且付款时平台也没有任何醒目的提示信息指出是信贷消费。”

  作为信贷消费的新型模式,按理说平台应该充分向消费者揭示其风险。但记者发现,“先用后付”功能开启的相关提示信息公示并不充分。记者查看多个平台的开通协议发现,有的平台用户协议内容晦涩难懂,有的字号极小、颜色暗淡,极易被消费者忽视。这也是许多消费者反映自己在未仔细阅读的情况下便点击了确认按钮,根本不了解“先用后付”服务的本质是什么、会带来哪些风险,直到经济遭受损失才恍然大悟的原因。

  “我觉得‘先用后付’功能是个很好的服务,但由于一些平台的不规范操作,让我觉得其中充满了未知风险,想用而不敢用。”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说,“我觉得一些平台是为了利益才给消费者‘挖坑’的。”

  一位网店店主告诉记者,部分平台的操作其实是有意为之,因为“先用后付”给平台开拓了一个新的盈利点。如果消费者在付款日不能按时还款,就会产生本金以外的费用,这就成为了平台的利润。此外,消费者使用“先用后付”时,平台会向商家收取销售额0.4%的服务费,用的人越多,平台的利润也越多。

  携手补漏促发展 “一老一小”需关注

  安理律师事务所顾问储江对记者分析说,消费者有权知道服务或商品交易过程的具体细节。当“先用后付”功能的开通、关闭被设置为自动时,如提示信息难以找到或服务用户协议内容晦涩难懂,则既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律师于川对记者表示,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会伴随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先用后付”服务其实是一种“信贷服务”,目前在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保护方面存在诸多漏洞,只有不断补漏才能真正给消费者带来无忧的消费便利。

  于川分析说,不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尤其是价格不高的商品时,可能在未充分预知后果的情况下就被开通信贷账户并获得小额贷款。尤其是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即使平台进行信息披露,他们也可能难以关注到信息、看不懂条款,而无法明确自身应承担的责任。“电商平台仅通过一个简单的点击就形成了一个合同关系,这个点击确认是不是代表老年人、未成年人进行了充分了解并认可合同条款?如果没有做好相关的确认,我认为合同效力是存疑的。”于川说。

  于川进一步建议,对于“一老一小”使用“先用后付”应该做出特殊的安排。在确认的时候,平台可以考虑通过年龄评估、认知水平评估等,在确认消费者能够理解合同条款、认识到与平台之间产生了一种信贷关系后,再进行点击确认。

  储江建议,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定,针对电商领域新兴信用消费模式及时更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制定提示信息和开通、关闭按钮设置的统一标准;强化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电商平台和商家的日常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提示

  “先用后付”需电商平台从消费者角度出发

  记者采访了12位开通“先用后付”功能的消费者,发现他们都没有认真阅读过用户协议,其中10位消费者不知道如果没有按时还款会转成贷款,更不知道贷款的各种费率是多少。

  事物具有两面性,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电商平台,在看到“先用后付”便捷性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其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

  对电商平台而言,应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持续优化“先用后付”的系统设计和功能设置,确保消费者在开通该功能时,能够充分理解其含义与后果;在关闭该功能时,能便利简捷。同时,建立高效的消费者投诉处理渠道,及时响应并处理消费者投诉,妥善解决分歧。

  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仔细阅读相关服务信息,包括交易条款、自动支付等的说明,对于不清楚的地方及时向电商平台或商家客服咨询,同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避免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经济损失。此外,消费者在使用“先用后付”服务时,要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规划消费,确保能够按时还款。如果遇到还款困难,应及时与平台沟通寻求解决方案,申请分期还款、延期还款等。 (李燕京)

  • 相关阅读
  • 1月22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340万人次 多措并举增加运力

      中新网1月22日电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月22日(农历腊月廿三)是北方小年,铁路客流进入节前高峰期,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340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346列。1月2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312.3万人次,运输...

    时间:01-22
  • 31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哪家强?去年6省份超5万元,京沪超8.5万元

      第一财经 作者:林靖  去年有6个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上海、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了8.5万元。  国家统计局网站21日公布31个省份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数据显示,去年有6个省份...

    时间:01-22
  • 2024年中国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 同比增14.8%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电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22日披露,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比上年同期增加7.24亿,同比增长14.8%。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出游人次43.7亿,同比增长16.3%;农村居民国内出游...

    时间:01-22
  • 【冰雪春天】万亿冰雪经济 正在“上新”

      中新网1月22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左雨晴) 随着新冰雪季来临,冰雪消费再度升温。曾经刷屏热搜的“尔滨”迎来“回头客”,新疆、内蒙古的冰雪游热度上升,滑雪成为冬季休闲运动中的“顶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时间:01-22
  • 11575亿元,央行最新操作!

    本报记者 刘琪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公告,为对冲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现金投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充裕,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固定利率、数量...

    时间:01-22
  • 连续9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获A类经营评价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了2023年度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经营评价结果,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再次获评A类。这是自2015年开展此项评价以来,该公司连续第9年荣获A类评价,这一殊荣不仅...

    时间:01-22
  • 大学生“自媒体”就业满意度高,算法平台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平台型媒体的崛起和对优质内容的竞争催生了“自媒体”创业,或曰“内容创业”这一新型样态。在这波兴起于2014年、兴盛于2016年的创业浪潮中,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技能和专业优势,成为“自媒体”创业的生力...

    时间:01-22
  • 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 同比增长14.8%

      今天(1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4年度国内旅游数据情况。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比上年同期增加7.24亿,同比增长14.8%。其中,城镇居民国内出游人次43.70亿,同比增长16.3%;农村居民...

    时间:01-22
  • “AI”意满满,幸福年年 中信银行首次携手豆包大模型向亿万用户送上新春祝福

      2024年是大模型应用元年,诸多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在上年末举办的“2024 FORCE原动力大会”上,火山引擎升级了豆包大模型家族系列产品,以及聚焦大模型能力应用的企业数智化新模式数据飞轮2.0,引发广泛探讨与实践热潮。...

    时间:01-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