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浙江县域GDP开启“3000亿+”时代 余杭3355亿蝉联“第一区”

2025-01-23 10:31: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月22日电(记者 王逸飞)1月22日晚,“浙江经济第一区”杭州市余杭区官宣去年经济成绩单。2024年,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5.67亿元、增长6.0%,继续稳居全省首位。同时这一数字也是浙江县域GDP的“新高度”。

杭州余杭区城区。谭琴 供图

  浙江县域经济新台阶

  浙江是县域经济大省,该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的主平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区,就位于余杭。该区由2021年杭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裂变而来,即原余杭区分为现余杭和临平两区。

  从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看,余杭交出的成绩单,既是纵向层面对自身的超越,在横向层面也是全省范围内的新高。

  在2020年,彼时的余杭曾以3051.61亿元达成“浙江首个GDP超3000亿区(县、市)”成就。而随着去年的成绩出炉,余杭经济总量正式超越分区前的原余杭区水平。

  从全省层面看,浙江虽县域经济发达,但与全国头部梯队对比,该省各区(县、市)在经济体量上尚有差距。如深圳的南山区、福田区、宝安区、龙岗区GDP在2023年均迈过5000亿元大关;在江苏,昆山GDP已连续三年突破5000亿元,江阴去年GDP预计突破5000亿元,成为继昆山后全国第二个GDP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而此前的浙江“十强”均处在“2000亿+”梯队。

  去年,除余杭正式将浙江县域GDP带入“3000亿+”时代并创下新高外,此前居浙江榜眼之位的宁波鄞州区,也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当地去年GDP预计超3000亿元。

杭州余杭区夜景。谭琴 供图

  增长实现较高“含金量”

  聚焦余杭去年的表现,其6%的增速高于杭州市(4.7%)、浙江省(5.5%)和全国(5%)水平。量增的同时,其成绩单也凸显出较高“含金量”。

  财政收入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余杭去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03.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9.3亿元,均持续保持浙江省第一,也是浙江唯一的财政收入超800亿元的区(县、市)。

  从产业维度看,去年当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2%,总量居浙江省第一。其中,作为“浙江数字经济第一区”,余杭去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预计超2000亿元,成为浙江首个实现“2”字头成绩的区(县、市)。

  再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去年,当地有效投资再破千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网络零售额达3309.18亿元,总量持续居杭州第一;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537.3亿元,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1.2%、19.8%、43.6%。

  此外,“新设市场经营主体5.86万家、总量突破30万家,增量和总量均列杭州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1,持续位居省市最优行列”等成绩,也成为当地发展活力与均衡性的体现。

余杭一家企业的“未来工厂”内。余杭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留下多重发展看点

  近期,余杭已围绕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定下主要预期目标,其中GDP增长目标为5.8%以上。“十四五”收官之年乃至此后更长一段时间,“浙江经济第一区”的发展也有多重看点值得关注。

  其一是如何在总量增长上持续向领先梯队靠拢。

  从余杭党政代表团先后赴深圳南山区、上海和苏州考察学习,到组织干部前往深圳培训,再到前往广州、深圳招商引资……过去两年,余杭“对标先进”“跳出浙江看余杭”的态度愈加明显。接下来,其如何将自身优势与“他山之石”做好结合,通过“做大蛋糕”夯实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值得聚焦。

  其二是如何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创新引领”。

  “创新”是余杭的名片。2022年,该区曾经历GDP增速1%的低谷,此后两年迅速回归中高速增长轨道,靠的正是科技创新。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重点任务的背景下,余杭今年明确将推动科技创新再提升、数字经济再攀高、数实融合再深化、未来产业再争先。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其答卷之于浙江县域经济而言也具有示范意义。

  其三是如何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持续先行示范。

  前述提及的余杭城乡收入比持续位居省市最优行列,是当地接续推进高均衡性发展的体现。今年,余杭将着眼高质量发展走好共同富裕路,着力缩小“三大差距”,持续推进“美好教育工程”“舒心就医工程”等,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当下,浙江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列为核心任务,而志在展现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头雁风采的余杭,在接下来的探索中有望带来更多惊喜。(完)

  • 相关阅读
  • 2025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出炉:鼓励采用支付立减等方式 补贴优惠直达消费者

    本报记者 刘萌据商务部1月23日消息,近日,商务部等5部门以办公厅(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度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2025年度延续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活动自2025年1月1...

    时间:01-23
  • 商务部:加大引资稳资力度 让外资企业安心、放心、有信心

    本报记者 刘萌商务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62.5亿元人民币。1月2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谈到2025年商务部拟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吸引外资时表示,2025年,商务部将...

    时间:01-23
  • 国家能源局: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储能科技创新 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

    本报记者 毛艺融1月23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储能发展、油气勘探开发和绿证核发有关情况,解读《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并回答记者提问。2024年是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一年。国...

    时间:01-23
  • 我国水资源税改革首个征期平稳有序 效果逐步显现

    本报讯 (记者韩昱)据国家税务总局网站1月23日消息,我国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改革后首个征期近期顺利结束。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采访了解到,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水资源税首个申报期平稳有序,企业普遍反映良好,水资源...

    时间:01-23
  • 尚赫公益走进心心语,元旦佳节共筑希望之梦

      2024年12月27日,在这个充满温情的日子里,天津市尚赫公益基金会的志愿者们带着对特殊儿童的深切关怀,走进了天津市心心语儿童康复中心河西校区,与这里的师生及家长们共同庆祝即将到来的元旦佳节,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

    时间:01-23
  • 陈东升、钱理群、陈铭谈长寿时代养老观重塑

    《长寿时代会客厅》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寿命正在不断延长。这一变化的到来,将深刻改变传统的三段式人生模式,即:成长学习期——工作期——退休期。  当生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你是否已经学会...

    时间:01-23
  • 广西2024年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达5885亿元

      中新社南宁1月23日电 (韦佳秀)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副行长杨正东23日介绍,2024年,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达588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14.6%。广西企业境外直接投资(ODI)资本金汇出2.66亿美元,增长5.03...

    时间:01-23
  • “洋年货”车厘子的中国机遇

      中新社长沙1月23日电 题:“洋年货”车厘子的中国机遇  中新社记者 唐小晴  蛇年春节临近,在湖南长沙雨花区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从事水果批发生意的严君妮不断接到订购电话。她身后,工人们忙着从货柜卸下新鲜的智利...

    时间:01-23
  • 中国商务部回应美或于2月起对华加征关税

      中新社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 李晓喻)针对美国或将对华加征关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23日称,关税措施不利于中美双方,也不利于整个世界。  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第一天表...

    时间:01-23
  • 中国首家运河实验室——广西现代运河实验室揭牌成立

      中新网南宁1月23日电(记者 杨陈)1月23日,中国首家运河实验室——广西现代运河实验室在南宁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胡亚安受聘为广西现代运河实验室首届主任。  2024年底,广西壮族自治...

    时间:01-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