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民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产业营商环境?

2025-01-23 20:00:47

来源:《中国新闻》报

  2024年1月,由全国工商联指导的首届产业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在浙江台州举行,“优化产业营商环境”成为民营企业家的热议话题。一年过去,产业营商环境有何变化?民营企业家有何新感受?相关专家学者接受《中国新闻》报采访,对于各地构建与优化产业营商环境的实践,分享了他们的观察与思考。

  “相比于区域营商环境,民营企业更关注产业营商环境;新兴产业企业对当前营商环境建设成果更有获得感;产业营商环境实践正在向专业化、多向化、复合化升级……”这些研究发现,来自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和北京零点有数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点有数”)联合建立的中国民营经济政策监测系统于2024年开展的三期调研(以下称“调研”)。据介绍,调研共征集近2000名民营企业家的感受和看法,覆盖175个城市,涵盖不同规模企业类型。

  “这三次调研是针对‘企业家感受’的持续监测。”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表示,调查问到受访企业家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的了解程度、对政策落实的满意度、对地区法治营商环境的满意度以及相关时间段内的投资预期等问题,通过民营企业家这一市场主体的“体感”,探知产业营商环境的“温度”。

  调研显示,新创企业、新兴产业对产业营商环境的感知更为敏锐——创建不到5年的企业对产业营商环境抱有更高期待,作为未来发展新支柱、新赛道的新兴产业对产业营商环境有更高评价。从细分产业来看,新能源、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农林牧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更多应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如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其对所在产业营商环境的评价较高。

  “得益于国家统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相关企业对于产业营商环境建设成果更有获得感。”袁岳说,“像农林牧渔业这样的传统产业,一名普通农民或许对营商环境的好坏没什么感觉,但从事现代农业、农业新业态的市场主体一定有明显的感受。”

  调研发现,自首届产业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举办以来,这一年多地产业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成效,但在突出主题、供需适配、服务边界等方面仍有创新空间。“一地优化营商环境,通常从企业创建之初的简化政务手续开始。但好的营商环境除了政务手续便利,还包括人才、金融等方面的支持。”袁岳认为,各地应进一步强化“围绕产业抓营商”的理念,聚焦本地核心产业,让龙头企业、商协会、专业服务机构等参与产业营商环境建设,为产业及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对于产业营商环境建设的目的、路径与实践,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曙光总结了优化产业营商环境的三种具体模式,并提出基于“四种逻辑”建立一套弹性体制,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对于各地在产业营商环境建设实践中的创新,王曙光将其概括为链式、台式、网式三种模式:链式思维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要素供给、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保障,使上下游企业交易更加便利;台式思维强调平台建设和平台创新,为域内不同产业集群搭建产权交易所、技术创新平台、融资平台等,企业可以通过平台获得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的支持;网式思维则是将产业的生命周期和科技水平等产业性质指标作为横轴,将基础设施、税收、金融、人才等相关政策支持体系作为纵轴,打造网络式的产业营商环境支撑体系。

  “在产业营商环境建设实践中,链式、台式、网式三种思维模式往往是交叉运用、交融进行的。”王曙光说。

  这些具体实践遵循着怎样的底层逻辑?王曙光表示,构建优质产业营商环境要从政府逻辑、市场逻辑、企业逻辑、产业逻辑这四种逻辑的关系结构入手,创造一种四种逻辑深度兼容耦合的弹性体制——鼓励资本有效扩张但阻止资本垄断,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但避免过度干预,利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但防止市场失灵。“在创造这种四大逻辑深度兼容耦合的弹性体制方面,中国既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又有自己独特的体制优势。”王曙光说。

  通过优化产业营商环境来推动产业发展,其核心目标是激励企业创新。王曙光说,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扮演好“制度供给者”和“守夜人”的角色,为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制度环境,同时尊重市场主体与经济社会演化规律,“我们要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保持一种‘历史的耐心’”。

  在袁岳看来,这一年来各地围绕产业构建营商环境的态势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于新质生产力的新产业培育环境建设,正呈现趋于一体化的态势。“产业营商环境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探索。”袁岳同时透露,“2025年第二届产业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大家将能看到更多创新实践案例。”(完)(《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报道)

  • 相关阅读
  • 贵州茅台参加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 分享中国企业对ESG的理解和实践

      瑞士时间1月20日,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在瑞士东部小镇达沃斯拉开帷幕。年会汇聚了全球130多个国家的近3000名各界领袖,聚焦“智能时代的合作”主题,围绕“重新构想增长”“智能时代的产业”“投资于人”“保卫地球...

    时间:01-23
  • 2025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出炉:鼓励采用支付立减等方式 补贴优惠直达消费者

    本报记者 刘萌据商务部1月23日消息,近日,商务部等5部门以办公厅(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度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2025年度延续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活动自2025年1月1...

    时间:01-23
  • 2024年新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逾48万人

      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23日电 (记者 王小军)记者从23日召开的新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作会议上获悉,2024年,新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32万人。会议现场。王小军 摄  据新疆人社厅党组书记陈志江介绍,2024年,新疆在促...

    时间:01-23
  • 上海浦东推百余项新春活动

      中新社上海1月23日电 (记者 李姝徵)随着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China Travel”成为海外社交平台上的热词。记者23日从上海市浦东新区官方获悉,春节来临之际,上海浦东将推出160余项活动,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

    时间:01-23
  • 北京今年将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范围

      中新网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23日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范围,推进外资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  进一步扩大非现场监管覆...

    时间:01-23
  • 商务部:加大引资稳资力度 让外资企业安心、放心、有信心

    本报记者 刘萌商务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62.5亿元人民币。1月2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谈到2025年商务部拟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吸引外资时表示,2025年,商务部将...

    时间:01-23
  • 义乌中欧班列携“洋年货”返程 丰富中国百姓餐桌

      中新社义乌1月23日电 (张斌 胡晓炜 楼林军)一趟满载红酒、火腿、糖果等100个标箱进口食品的中欧班列23日缓缓停靠在铁路义乌西站。这是2025年该站迎来的第14趟返程中欧班列。  随着中国农历新年临近,“洋年货”...

    时间:01-23
  • 国家能源局: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储能科技创新 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

    本报记者 毛艺融1月23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储能发展、油气勘探开发和绿证核发有关情况,解读《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并回答记者提问。2024年是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一年。国...

    时间:01-23
  • 走在前、挑大梁,山东经济冲刺10万亿

      中国第3个10万亿大省呼之欲出,这便是山东。  根据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山东2024年GDP达9.86万亿元,增长5.7%,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  山东提出2025年经济增长5%...

    时间:01-23
  • 我国水资源税改革首个征期平稳有序 效果逐步显现

    本报讯 (记者韩昱)据国家税务总局网站1月23日消息,我国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改革后首个征期近期顺利结束。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采访了解到,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水资源税首个申报期平稳有序,企业普遍反映良好,水资源...

    时间:01-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