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去年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六成

2025-01-24 16:51: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吕少威)2024年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突破1.7万亿元,占北京市GDP比重接近35%,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六成。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到上述内容。

  2024年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迈上新台阶。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处处长王德介绍,从产业规模看,北京信息软件业营业收入突破3万亿元,站稳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医药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北京万亿级产业集群再添新力量;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2万亿元,经济发展基本盘更加稳固。

  从市场主体看,北京制造业和信息软件业新设市场主体超过1.2万家,较2023年增长56.9%,日均新设中小企业720余家;从研发创新看,新建氢能、智能检测装备、氢能通用航空等3家市级创新中心,12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6个产业创新平台完成74项共性技术突破、194项关键成果落地应用。2024年1-11月,全市大中型工业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9%,增速居各行业首位。

  2024年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迸发新动能。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超过三成和四成,同比增速达14.6%和9.6%。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双引擎”实现“15%”以上增长,成为全市制造业增长的关键带动力量。新能源汽车产量约30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集成电路产量258亿块;智能手机产量达到1.2亿部。

  北京工业重点产业和信息软件业投资均实现30%以上增长。投资结构向新提质,以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超过九成。智能算力供给超2.2万P,备案上线大模型105款、稳居全国首位。

  2024年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实现新升级。2024年北京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累计建设5G基站13.3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61个、居全国首位。新增9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累计建设126家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GE医疗北京基地获评中国医疗设备首座“灯塔工厂”。新建3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80家市级绿色工厂、5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家市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2024年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打造新服务。2024年北京出台了商业航天、医疗器械、新材料等领域40项产业政策。市级8支政府投资基金和高精尖基金投资支持企业近180亿元,服务企业上市融资280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过万亿元。

  北京构建“12358”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聚力金融助企,中小企业首次贷款贴息直接惠及企业近2万家,降低融资成本超过3.4亿元。深入开展企业服务,解决200余项急难愁盼诉求,化解企业债务12.9亿元。打造专精特新实体化服务载体,率先建设110家专精特新服务站,打造“五公里服务圈”。实现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突破1万家、总营收突破1万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千家的“双破万一过千”目标,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小巨人”第一城地位。

  王德表示,下一步,北京市经信局将全面推动政策措施靠前发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壮大现代化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强化政策保障、突出项目牵引,统筹推动产业经济结构更优、动能更强、态势更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根基。(完)

  • 相关阅读
  • 央行两项新工具实施进展顺利 有力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本报记者 刘琪近日,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求,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其中明确提到“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

    时间:01-25
  • 锁定招商引资“新”方向 地方政府各有妙招

    本报记者 田鹏新年启新篇,各地忙“招引”。迈入2025年,从繁华都市到特色小镇,从热火朝天的线下推介会到形式新颖的云端招商洽谈,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项目引入到新兴科技领域的前沿探索,各地招商引资&l...

    时间:01-25
  • 央行缩量续作2000亿元MLF 中标利率保持2%不变

    本报记者 刘琪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中标利率2%,维持前值不变。操作后,MLF余额为42940亿元。鉴于本月有9950亿元MLF...

    时间:01-25
  • 多地公布重大项目清单 持续发力稳增长

    本报记者 韩昱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又有新动态。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地方公布了2025年重大项目投资清单,持续发力稳增长。例如,据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月23日消息,福建...

    时间:01-25
  • 商务部: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更大成效

    本报记者 刘萌1月24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促进节日消费有关情况。谈到2024年以旧换新成效,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2024年,全国汽车以旧...

    时间:01-25
  • 四部门发布指导意见 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刘琪1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消息,为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

    时间:01-25
  • 做好“加减法”、两个“没有变” 外企投资中国有了更多“定心丸”

      央视网消息: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总额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进口规模创历史新高,预计将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在1月23日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积极扩大进口是...

    时间:01-24
  • 美国对华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结构优化

      央视网消息:多名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中美两大经济体不仅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高新技术、智能制造、医药、农业等多个领域高度互补,利益深度融合。  专家表示,最近十年,美国对华投资的规模持续扩大。...

    时间:01-24
  • 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美国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央视网消息: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经贸关系高度互补。中国制造业不断升级,不仅向着高端化、智能化以及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更已成为全球产供链上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随着多项利好政策出台,在华美国企业亲身感受到中...

    时间:01-24
  • 大市场看中国年 | 逛百年大集 寻乡愁记忆

      央广网天津1月24日消息(记者褚夫晴 韩雨晨 实习记者李骏宇)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街道上,天津芦台大集在“人声”中苏醒,用一场热闹非凡的盛会迎接新年的到来。  芦台大集距今已有约350年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可...

    时间:01-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