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尺素金声丨这张中长期资金入市“施工图”,突破点在哪?

2025-01-24 22:43:32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近日,资本市场迎来一则重磅消息。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消息一出,引发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

  何谓中长期资金?简单说,就是投资期限比较长、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资金。比如,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都是比较典型的中长期资金。此次印发的方案旨在重点引导这些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意义重大。中长期资金能够长期持有股票,专业程度更高、稳定性更强,是市场健康发展的“稳定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不仅有利于资本市场本身健康稳定发展,还有利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为实体经济引入更多资金活水,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我国资本市场来说,机构投资者及中长期资金占比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长期以来,对推动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的呼声不断,金融部门也已给予不少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引导,推动解决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

  事实上,关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纲领性文件去年已经“露面”。去年9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曾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着眼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总体目标,重点提出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三方面举措。意见亮出了“路线图”,而此次更具有实操性的实施方案出台,意味着“施工图”已经铺开。从这份“施工图”中,我们看到了不少的突破。

  突破来自于更加明确的定量要求。实施方案明确了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的具体安排:对公募基金,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并持续提升比例和规模,意味着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明确的定量要求不仅有利于切实落实政策,也能够给予市场更加明晰稳定的政策预期。

  突破来自于制度性的改革创新。此次实施方案明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就是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全面建立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从考核制度这个“指挥棒”入手提升中长期资金投资行为的稳定性。考核周期短是多年来制约中长期资金扩大A股投资的卡点,实施长周期考核能够有效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可以说解决了多年要解决没解决的问题,让“长钱”更加从容地“长投”。

  突破来自于对培育市场生态的更加重视。可观的投资回报和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是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基础。实施方案把提高上市公司回报放在首位,从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等方面作出部署,以资本市场自身高质量发展增强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

  中长期资金加快入市,也与每一位投资者息息相关。因此,实施方案也特别强调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推动更加重视投资者的回报。同时,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老百姓的“养老钱”,安全性始终是第一考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也进一步强调,在保证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稳步加大股市投资力度,更好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需要久久为功。顶层设计严密、实施细则明晰的实施方案在六部门的合力推动下已经落地,在后续落实过程中仍需要进一步强化部门合力,让这一利长远的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效力。相信在六部门的密切配合、合力推动下,“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将加快形成,助推实现中长期资金保值增值、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人民日报客户端)

  • 相关阅读
  • 央行两项新工具实施进展顺利 有力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本报记者 刘琪近日,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求,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其中明确提到“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

    时间:01-25
  • 锁定招商引资“新”方向 地方政府各有妙招

    本报记者 田鹏新年启新篇,各地忙“招引”。迈入2025年,从繁华都市到特色小镇,从热火朝天的线下推介会到形式新颖的云端招商洽谈,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项目引入到新兴科技领域的前沿探索,各地招商引资&l...

    时间:01-25
  • 央行缩量续作2000亿元MLF 中标利率保持2%不变

    本报记者 刘琪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中标利率2%,维持前值不变。操作后,MLF余额为42940亿元。鉴于本月有9950亿元MLF...

    时间:01-25
  • 多地公布重大项目清单 持续发力稳增长

    本报记者 韩昱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又有新动态。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地方公布了2025年重大项目投资清单,持续发力稳增长。例如,据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月23日消息,福建...

    时间:01-25
  • 商务部: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更大成效

    本报记者 刘萌1月24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促进节日消费有关情况。谈到2024年以旧换新成效,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2024年,全国汽车以旧...

    时间:01-25
  • 四部门发布指导意见 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刘琪1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消息,为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

    时间:01-25
  • 新春走基层丨遭受重创→焕发生机 来看养马甸子乡香菇宝宝的重生日记

      去年夏天,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遭遇极端降雨,引发严重洪灾,房屋受损、农田被毁,群众生活受到巨大冲击。今年春节前夕,新春走基层记者走进受灾严重的养马甸子乡,实地探访灾后重建恢复得如何。  下午三点,是一天中阳光最...

    时间:01-24
  • 2024年中国消费品新增2163.9万种

      中新社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刘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24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年全国消费品新增2163.9万种,同比(下同)增长14.1%。其中,传统节日文化产品供给增速明显。  2024年,传统节日文化产品新增38...

    时间:01-24
  • (新春走基层)免签政策惠及浙江义乌外商:“我的生意会更好”

      中新网义乌1月24日电 题:免签政策惠及浙江义乌外商:“我的生意会更好”  作者 张斌 刘子琳  中国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让浙江义乌外商成为一大受益群体。  1月25日,以义乌国际商贸城为主的...

    时间:01-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