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大市场看中国年 | 逛百年大集 寻乡愁记忆

2025-01-24 22:59:49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天津1月24日消息(记者褚夫晴 韩雨晨 实习记者李骏宇)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街道上,天津芦台大集在“人声”中苏醒,用一场热闹非凡的盛会迎接新年的到来。

  芦台大集距今已有约350年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农历逢三、逢八开集。作为天津市规模最大的农村大集,它不仅勾勒出最鲜活的城市烟火,更成为当地人们心中的文化地标。

  “一口锅”焖出幸福味道

  “开锅咯!”随着直径2.25米的“宁河第一锅”锅盖打开,腾腾热气翻滚而上,稻米的清香、肉的浓香融合着蘑菇鲜香的肉焖米饭即将出锅,让大锅前等待的众多游客翘首以盼,只为尝上一口地道美食。

  “我老家就是宁河的,从小时候就吃过这肉焖米饭。这次坐大巴车来赶宁河大集,我特别高兴。”刚拿到米饭,市民张阿姨就忙着往嘴里送了一口,直呼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

  今年,芦台大集在原有基础上增设35亩区域,加开“逛宁河 赶大集”主题年货集,民俗表演、非遗体验、百姓春晚在此汇聚,将最有年味的乡村市集活跃了起来,让最具活力的乡村文化旅游热了起来。

  “我们组织农业企业、农户带着‘土特产’参加赶大集活动,同时还特别策划了‘宁河第一锅’活动,免费请老百姓品尝宁河肉焖米饭、腊八粥、瓜酱、水溜丸子等特色美食,由此吸引更多的人气客流。”天津市宁河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刘玉洁表示,很多游客在这里认识了宁河的红瑶甘薯、岳川辣酱、曹庄草莓等农产品,既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也让广大消费者体味了赶大集过大年的浓厚乡土气息。

  一专区亮出非遗“绝活”

  挤过人群,不远处的民俗表演舞台上热闹起来,“镲镲镲”的飞镲表演开始了。“一镲一镲的打击声叠起来,就像海浪一样,给人澎湃的感觉。”飞镲《海潮》表演者关有志介绍说,从一人到两人打再逐渐演变为多人表演,飞镲已经成为一项独特的技艺展示,见证着重大节日的到来。“每年我们都来表演,这个大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热闹了。”关有志说道。

  舞台一侧,是芦台大集的非遗展示区,盆罐庄村制陶技艺、东丰台镇的木版年画等市级非遗项目让人目不暇接。这些传统技艺在这里得到了新的生命,不仅成为了人们观赏的对象,更成为了可以触摸、可以购买的商品。

  在摆满葫芦的摊位前,芦台葫芦雕刻第四代传承人冯皓正在精心雕刻,不一会儿,一个书法与葫芦结合的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大家都以为这是烙画,其实它跟烙画的区别是可以触摸,不掉色。”冯皓一边回答着游客新奇的提问,一边展示着“绝活”。

  挨着葫芦摊位,一朵朵娇艳美丽的绒花整齐码放,“戴绒花是天津妈妈的一种仪式感,今年又赶上‘双春年’,寓意特别好。”宁河区芦台街道悦港湾社区书记李红表示,绒花又称“妈妈花”,是天津女人除夕夜头上戴的饰品。“社区巧手妈妈团利用半个月时间,手工制作出1000多朵绒花。”

  一群人赶集寻“年味儿”

  从瓜果蔬菜到日用百货,从地方特产到非遗体验,芦台大集上近千个摊位从南逛到北,一眼望不到头。宁河大米、七里海河蟹等当地特色农产品更是吸引了众多顾客驻足选购。

  川流如织的人群让赶大集的脚步愈加放缓,从东北来的曹先生正喝着免费提供的芦根。“这个地方太大了,既能免费品尝各种非遗美食,还能观看各种各样的表演。”曹先生感慨地说,他已经逛了两个多小时,“大伙儿这么热情,虽然天很冷但是心里很热乎。”

  “这里摊位多,种类齐全,第一次过来感觉挺好。”手里腾不出空的市民张先生也迎上来开心地说,年关将至,一家三口特意从天津市北辰区赶来体验年味。

  面对镜头,9岁的薄欣雨也迫不及待分享着赶大集的新奇体验:“这里有我爱吃的萝卜,香甜可口的红薯,还有没吃过的小馒头蘸酱……”稚嫩的童声淹没在鼎沸的人声里,欢快的笑颜映衬出过年的欣喜。

  芦台大集自腊月初八盛大开集以来,累计吸引人流量近50万人次,综合性收益近3000万元。这个蕴藏着人文魅力和乡土气息的大集,不仅是天津特色、特产的鲜活展现,更是人们心中难以忘怀的乡愁记忆。

  • 相关阅读
  • 春节前机票价格再跳水,业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环比小幅下滑

      2025年春节前夕再现机票跳水,部分航线跌至百元。  “没想到晚回家赶上了节前机票跳水,捡漏了!”在北京工作的李萌计划不请假,大年三十再回合肥老家,查询发现除夕机票比1月25日(大年二十六)便宜了1100元,“只花了400块...

    时间:01-25
  • 做好“加减法”、两个“没有变” 外企投资中国有了更多“定心丸”

      央视网消息: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总额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进口规模创历史新高,预计将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在1月23日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积极扩大进口是...

    时间:01-24
  • 美国对华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结构优化

      央视网消息:多名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中美两大经济体不仅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高新技术、智能制造、医药、农业等多个领域高度互补,利益深度融合。  专家表示,最近十年,美国对华投资的规模持续扩大。...

    时间:01-24
  • 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美国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央视网消息: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经贸关系高度互补。中国制造业不断升级,不仅向着高端化、智能化以及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更已成为全球产供链上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随着多项利好政策出台,在华美国企业亲身感受到中...

    时间:01-24
  • 大市场看中国年 | 逛百年大集 寻乡愁记忆

      央广网天津1月24日消息(记者褚夫晴 韩雨晨 实习记者李骏宇)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街道上,天津芦台大集在“人声”中苏醒,用一场热闹非凡的盛会迎接新年的到来。  芦台大集距今已有约350年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可...

    时间:01-24
  • 广东启动全国规模最大的车网互动灵活响应活动

      中新网广州1月24日电 (王华 沈甸)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24日消息,广东电网会同深圳供电局组织了首次全省范围的车网互动灵活响应活动。  据了解,这次活动主要面向10千伏及以上且完成需求响应注册的商业运营充换电...

    时间:01-24
  • 广东启动全国规模最大的车网互动灵活响应活动

      中新网广州1月24日电 (王华 沈甸)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24日消息,广东电网会同深圳供电局组织了首次全省范围的车网互动灵活响应活动。  据了解,这次活动主要面向10千伏及以上且完成需求响应注册的商业运营充换电...

    时间:01-24
  • 上海外资经济规模最大的静安区:将持续引进更高能级全球企业

      中新网上海1月24日电 (记者 陈静)静安区外资经济的规模和占比连续多年位居上海中心城区第一。上海市静安区委书记钟晓咏24日对记者表示,静安区持续引进一批更高能级的全球企业、培育一批更具原始创新能力的本土企...

    时间:01-24
  • 高质量发展亲历者说|博动医疗涂圣贤:科创企业需要引入耐心资本

      中新网1月24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 张尼 宫宏宇)“产学研融合中,需要把高校创新力量发挥出来,这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支重要力量。”上海博动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涂圣贤接受中新网专访时如是表示。 上...

    时间:01-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