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平台价格“见人下菜”,“反向驯化大数据”有用吗?

2025-01-28 06:17:28

来源:央视网微信公众号

  春节假期要开始了,很多人在线上平台买机票、订酒店,为避免“大数据杀熟”等情况,不少人会选择多平台比价,甚至有人选择“反向驯化”大数据,即试图通过各种方法,改变自己的“用户画像”干扰大数据算法。

  但是,大数据真能被“反向驯化”吗?

  01

  “见人下菜”的平台价格

  近日,记者邀请了15位不同年龄、职业背景、消费习惯的平台用户,在同一个时间段,对4家知名线上旅游预订平台进行测试(分别以平台A\B\C\D指代)。

  记者根据春节假期的出行习惯,随机选择了7趟航班和6家酒店,让这15位用户同一时间段下单,发现不同人之间,价格确实存在区别。

  首先,在相同平台上,不同账号的预订价格不同。以正月初二某趟航班的经济舱票价为例,在平台B上预订,最低价为1428元,最高价为1840元;不同平台间也有价格差异。测试者们在平台A上预订同样的航班,最低价为1522元,最高价为1888元。这意味着,这一趟航班,不同人和不同平台之间的价差是460元。

  为计算返程票价,测试者们在预订正月初七的同一航班同等舱位时,发现有人在平台C的预订价格为1260元,平台B则为1387元,差额达127元。

  酒店预订同样如此。比如选择在平台D上预订除夕当晚上海某高端酒店的大床房,最低价与最高价之间相差681元;同一个用户在预订正月初四某家位于景区旁的连锁酒店时,平台B和平台D之间的差价达到189元。

  从上述测试看,光是来回机票和两晚住宿,“用对”账号和平台就能省下1457元。

  02

  价格差异是怎么造成的?

  测试发现,不同用户的价差,主要是以下因素造成的:

  1、优惠券不同

  比如,平台A主要靠“账户券包”拉开价格差距,其中新客账户分别有10元及20元优惠券的差别,有的账户还有面值200元的当地文旅消费券;

  在平台D中,不同用户的“账户券包”的数量及金额不同,从20余张优惠券至50余张优惠券不等;

  而平台B有早鸟价、春节补贴、抹零卡等不同优惠活动,不同人享受的活动不同,补贴金额也不同。

  2、高频次搜索

  高频次的搜索可能会带动机票、酒店等价格出现起伏。

  首先是,在测试平台B过程中,多位用户同时搜索,“动作慢”、搜索时间靠后的人,预订价格会出现上涨;等到当天晚些再搜索,价格又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不过,高频搜索带来的影响并不确定。有的产品不会出现这一现象,有的价格波动是因优惠券的调整引起的。

  3、商家不同

  除了以上原因外,也会出现因平台推荐排名靠前的分销店铺不一致,或者产品提供商不同,有的是官方店铺、有的是代理商家而导致的价格差异。

  03

  什么样的用户更能拿优惠?

  在15名测试人员中,有喜欢“货比三家”的理性消费者,有习惯宅家极少出门旅游的平台新用户,身份上有仍在大学就读的学生、经常出行的旅游达人、喜爱家庭出游的宝妈等。

  从测试结果来看,价格敏感、出行频次较少人群,更容易被平台“看重”。

  相比之下,经常出行的人,账户券包金额通常较小或没有优惠券;出行频次较少的用户,在预订时界面会频繁显示航司礼遇、春节大额补贴等活动。

  对于价格敏感的用户,在主打性价比的平台B,预订机票会更高频次弹出早鸟价及春节补贴。

  有人担心,手机不同也有可能影响预订价格。记者注意到,在测试过程中,数千元至上万元的不同型号手机,在平台预订时没有明显差别。

  04

  这些方法能“压价”?

  有些用户会采用拨打客服电话、反复评论留言、改变消费习惯等方式,来影响大数据对自己的判断。在本次测试中,记者对部分常见方法加以求证。

  1、先下单不付款有效吗?

  有效。

  用户未付款时,平台会随机为账号发放优惠券,且限时较短,催促用户下单。此外,平台B还会在浏览阶段添加“当前有XX数量的人也在看该航班”的信息,给用户预订增加紧迫感。

  2、拨打平台客服电话反映问题有效吗?

  有效。

  在出现价格不同时,拨打电话提供相关截图给平台客服,有的平台会予以退差价或赠送一定金额的优惠券,以消除用户预订时的顾虑。有的平台还会进行数次电话回访,以确保用户的问题已经被解决。

  3、价格会越搜越便宜吗?

  有时会。

  测试后的第三天,当参与测试的人员再次搜索同一酒店产品时,在平台D上,一家高端酒店客房价格降了百元,主要是大额优惠券的数额增加所致。但这种现象并没有出现在所有平台中。

  05

  “反向驯化大数据”

  技术人员:作用不会很大

  “平台通过算法对用户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用户对价格敏感度、购买意愿等与优惠券发放相关的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助理杨洪浦分析。

  在技术层面上,用户的浏览历史、搜索偏好、预订频率、消费能力,以及是否是新用户、比价用户,以及市场需求、产品库存等因素,都会影响平台算法的判断。

  至于能否“反向驯化大数据”,有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人为干扰的作用并不会很大。因为大数据依托的维度十分广泛,平台的用户账户大多数是实名制,使用虚拟账户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很难通过一些简单伪装行为迷惑大数据模型,而且大数据模型本身就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06

  “大数据杀熟”合法吗?

  在采访中,多名律师表示,“针对不同用户发放不同优惠券本身并不一定违规,需要分情况看待。”

  杨洪浦认为,如果平台的优惠券发放规则是公开透明的,并且用户能够清晰知晓获得优惠券的条件,那么这种行为是合规的。

  从法律层面来说,大数据算法与大数据杀熟有着本质区别。杨洪浦介绍,大数据算法本身是一种技术手段,可以高效运营、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而大数据杀熟指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对老客户或者消费能力较高的用户,在相同产品或服务上设置比新用户或其他用户更高的价格,以此获取不正当利润。

  “大数据杀熟”的核心在于,利用信息不对称,对特定用户群体进行价格歧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中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只是针对消费者特点,展示不同的商品和服务,法律是允许的。

  但是,“如果经营者利用大数据算法,通过抓取和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价格偏好,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设定不同的价格、增加额外的费用,就涉嫌违法。”北京市法学会旅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广说。(央视网微信公众号)

  • 相关阅读
  • 特色农产品等受追捧,北京年货大集您逛了吗?

      特色农产品、老字号产品、非遗美食受追捧  北京年货大集,您逛了吗?  “免费试吃!”“先尝后买,不好吃不要钱!”1月19日,记者刚进入位于北京东三环农展馆的老北京年货大集,吆喝声、叫卖声便迎面而来,烟火气十足。  ...

    时间:01-28
  • (新春走基层)风从瓜州来 绿电通九州

      中新网兰州1月27日电 (丁思 刘潇)素有“世界风库”之称的瓜州,利用独特优势,把风变成了电,又用绿电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能源局党组副书记、瓜州县能源事务中心主任杜晓勇近日接...

    时间:01-27
  • 海南自贸港首票石化新材料加工增值业务落地

      中新网海口1月27日电 (李松苁)海口海关27日介绍,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一票聚乙烯、聚丙烯于26日通关放行,这是海南自贸港首票石化新材料加工增值业务。  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简称“加工增值政策”)...

    时间:01-27
  • 财政政策向消费注入强劲动能

      提振消费,需要让百姓有钱消费,也就是增强消费能力,财政资金补贴可以发挥直接、立竿见影的效果。还需要居民具有一定收入水平和经济能力,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才能让消费升温更持续。  今年春节,用新手机发出新年祝福的...

    时间:01-27
  • 【光明论坛】从用电量增长看我国经济向好、向绿、向新而行

      【光明论坛】  作者:赵恒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98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表明我国经济活力持续释放。需注意的是,此前...

    时间:01-27
  • 广西电网建设简易、移动变电站 保障春节电力供应

      中新网南宁1月27日电 题:广西电网建设简易、移动变电站 保障春节电力供应  作者 毛雨贤 韦露 池锦雁  连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广西高寒山区和桂北局地出现冰冻、霜冻和道路结冰。截至1月27日,广西电网累计有5条10...

    时间:01-27
  • 2024年上海海关RCEP进口享惠各项数据均稳居全国首位

      中新网上海1月27日电 (记者 姜煜)据上海海关2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24年,上海海关累计受理RCEP享惠进口报关单5.7万份,货值459.5亿元,税款减让1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3%、30.6%和37.6%,进口享惠各项数据均稳居全国首位...

    时间:01-27
  • (新春走基层)探访“甲天下”的“阜宁滤料”:一块小滤布“书写”80亿元传奇

      中新网盐城1月27日电 题:探访“甲天下”的“阜宁滤料”:一块小滤布“书写”80亿元传奇  作者 顾名筛 谷华  在江苏阜宁环保滤料科技中心的展陈大厅内,放着一块厚实的白色布块,这是阜宁县的第一块滤布,是上世纪七十...

    时间:01-27
  • A股三大股指甲辰龙年上涨幅度均超一成

      中新社北京1月27日电 (记者 陈康亮)在农历甲辰龙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中国A股遭遇调整,主要股指悉数下跌。但就龙年全年表现而言,三大股指涨幅均超一成。  截至27日收盘,上证指数报3250点,当天下跌0.06%;深证成指报101...

    时间:01-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