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中欧合作共护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

2025-02-03 21:55:18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年,中国和欧盟迎来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特朗普重返白宫带来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形势下,作为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受益者和坚定支持者,中欧携手合作将给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带来稳定性和确定性。

  中国和欧盟互为重要经贸伙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层出不穷的风险挑战,中欧经贸合作依然延续快速发展势头,呈现强大韧性。双边贸易方面,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年中国与欧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858亿美元,同比增长0.4%,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5164亿美元,同比增长3.0%,自欧盟进口2694亿美元,同比下跌4.4%。欧盟是中国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而据欧方统计,中国则保持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投资合作方面,近年来中欧双向投资流量持续增长,显示良好势头。2020—2023年,中国吸引来自欧盟的外资从56.9亿美元增加至105.8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比重从3.8%上升至6.5%;据欧方统计,来自中国的外资流入从2020年的62.7亿欧元增加至2023年的80.6亿欧元,其中2023年绿地投资达到53亿欧元,较2022年增长48%,而2021—2023年欧盟整体吸引外资净流入连续3年为负值,仅2020年为正值。

  中国和欧盟各自发展需要中欧合作。中国始终坚持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将欧盟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伙伴,坚持合作共赢。然而,近年来,欧盟在对华关系中更加突出“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的定位,将安全因素置于经济因素之上,实施对华经贸“去风险”政策。但作为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体,欧盟经济的发展需要超大规模的中国市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期间对华出口的强劲增长以及中国资金的流入有力拉动了欧盟经济的复苏。据中欧双方的统计,从双边贸易角度看,双方货物出口分别支撑欧盟约300万人就业和中国600万人的就业;从投资角度看,双方相互投资确保了欧洲企业的利润增长和欧洲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中欧双向投资合作,2024年德国大众二分之一、宝马三分之一和奔驰汽车36%的全球销量来自中国市场;匈牙利有望在2030年成为欧洲最大、全球前五大新能源电池生产中心。

  世界经济增长需要中欧合作。受地缘政治紧张加剧,以及人口老龄化、投资疲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等结构性挑战影响,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一些国家构筑“小院高墙”、推行“脱钩断链”,实行以邻为壑的贸易和产业政策,进一步制约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预计增长3.2%,继续触探2021年以来新低;同期据世界贸易组织分析,全球贸易虽同比增长2.7%,好于2023年的下跌1.1%,但近年来全球贸易在增长和下跌之间反复、且碎片化明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已不复存在。中欧两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球的三分之一,2023年中国和欧盟经济分别同比增长5.2%和0.4%,合力拉动全球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3%。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5%,而据欧委会最新预测,2024年欧盟经济将增长0.9%,双方对于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的拉动将更为有力。

  全球经济治理需要中欧合作。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遇阻。同时,全球层面尚未形成有关绿色贸易、数字贸易以及其他贸易新业态的规则共识,导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缺乏新的动力,亟待通过完善全球治理重振全球发展。美国摒弃多边主义、回归“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全球贸易可能陷入四分五裂的不利局面。中国和欧盟都支持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健康、稳定、可预期的全球贸易环境符合双方乃至绝大多数经济体的利益。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中欧双方有责任探索维护国际贸易正常往来,同时兼顾各自产业发展的路径,反对贸易问题政治化,让贸易回归经济本身属性,这将有助于重新激发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中国和欧盟也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践行者。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充分发挥双方内部市场优势,引领绿色低碳领域全球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和规则制定,中欧两大经济体责无旁贷,也关乎双方共同发展。

  (中国日报网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姚铃、副研究员夏传信)

  • 相关阅读
  • 政策“工具箱”有望进一步丰富 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本报记者 吴晓璐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求是》杂志刊发了题为《奋力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署名文章。在“坚持稳字当头,全力形成并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方面,吴清提出,“会同...

    时间:02-05
  • 冰雪经济火热升级 为东北振兴增添新动能

    本报记者 杜雨萌“3、2、1,茄子!”大年初三(1月31日)上午10点,在吉林省长春市的冰雪特色景区“长春冰雪新天地”红色招牌下,一位来自江苏的游客在全家人的欢呼声中按下快门,留下了他们入园游玩...

    时间:02-05
  • 年味儿游激活消费潜力 出入境游持续复苏

    本报记者 李春莲 见习记者 梁傲男春节假期,文旅消费火热。返乡探亲和休闲度假需求叠加,推动旅游出行订单、旅客运输量大幅攀升。美团数据显示,蛇年春节期间,“春节旅游”搜索量整体同比上升168%。交通...

    时间:02-05
  • 最美金融人用坚守诠释别样年味儿

    本报记者 冷翠华 熊悦 杨洁 李冰当新春的钟声敲响,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或踏上归途,奔赴家的温暖怀抱;或携亲带友,追寻“诗和远方”。在这洋溢着喜庆与祥和的春节假期里,无论是阖家团圆的温馨,还是远行游历...

    时间:02-05
  • 谷歌公司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立案调查

      中新网2月4日电 据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消息,因谷歌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谷歌公司开展立案调查。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截图...

    时间:02-04
  • 2月3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33876.2万人次

      中新网2月4日电 据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2月3日(春运第21天,农历正月初六),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3876.2万人次,环比增长5.2%,比2024年同期增长7.4%。  铁路客运量1645.4万人次,环比增长12.7%,比2024年同...

    时间:02-04
  • 2月3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645.4万人次 创春运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中新网2月4日电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月3日正月初六,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645.4万人次,创春运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运输安全平稳有序。2月4日正月初七,预计发送旅客1690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2196列...

    时间:02-04
  • 五粮液:超10万份“和美好礼”添彩春晚

      2025年总台春晚盛大落幕。与以往不同,因前不久春节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除夕春晚也吸引了更多全球目光。  作为聚焦全球华人目光的顶级文化盛宴,影响了数代人的春晚,历来是各大...

    时间:02-04
  • 香港2024年本地生产总值预估同比上升2.5%

      中新社香港2月3日电 (记者 戴小橦)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3日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本地生产总值预先估计数字显示,香港2024年全年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实质上升2.5%。  统计显示,根据预先估计数字,2024年第四季度本地...

    时间:02-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