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1月份财新中国服务业PMI为51.0 供需均有改善

2025-02-06 00:52:0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孟珂

2月5日公布的2025年1月份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为51.0,低于2024年12月份1.2个百分点,为2024年10月份以来最低,但仍维持扩张。

此前公布的1月份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回落0.4个百分点至50.1,同样为近四个月以来最低。两大行业景气度走弱,拖累当月财新中国综合PMI回落0.3个百分点至51.1。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制造业、服务业PMI分别下行1.0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至49.1、50.3,前者时隔三个月重回收缩区间;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1,低于去年12月份2.1个百分点,仅轻微扩张。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1月份制造业和服务业供需均有改善,但价格水平总体较为低迷,尤其是制造业出厂价格,市场乐观预期回升但仍低于长期均值。

从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分项数据看,1月份供给与需求扩张幅度收窄,当月新订单指数虽然仍高于荣枯线,但边际下降。在2024年12月份短暂收缩后,新出口订单指数重现扩张。受访企业称,外国对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中国服务业兴趣增长,带动新出口业务量的上升。

人员主动离职叠加企业裁员节支情况持续,服务业用工连续两个月收缩,1月份就业指数降至2024年5月份以来最低。由于新订单增长放缓、企业效率提高,1月份积压工作量指数跌至临界点以下。

原料价格和用工成本增加,带动1月份投入品价格继续上涨,但涨幅有限;销售价格指数在扩张区间微降。

服务业企业家乐观预期加强,1月份经营预期指数稳中有升,但仍低于长期均值。样本企业称,新业务品类推出,业务拓展力度加大,叠加政策扶持,有助于提振未来一年的销售。但国际竞争加剧,国际贸易前景仍不明朗,亦使部分企业感到忧虑。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月份PMI数据较去年末走弱,且弱于季节性因素,显示开年以来经济复苏力度有待加强。在如期完成2024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之后,如果要继续保持经济回稳向好势头,政策应“主动靠前发力”。特别是在外部面临不确定性时,稳内需政策需尽快加码落地。

王喆认为,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能力意愿有待提升,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应是政策着力重点。此外,2024年新出生人口数量仍位于低位,相关补助激励措施亦应尽快响应。

  • 相关阅读
  • “非遗版”春节年味儿浓 ​年俗热引爆文化游

    本报记者 毛艺融 张芗逸观摩并尝试非遗手工艺制作、逛庙会、看英歌舞、打卡博物馆、品尝地方特色美食……今年春节假期,在南来北往的旅行潮流中,全国各地文化游持续升温,为新春消费注入了强劲动力,...

    时间:02-06
  • 小县城大市场:县域旅游如何走向“长红”?

    本报记者 张敏 见习记者 梁傲男从年轻人的“反向旅游”“平替旅游”到中青年群体的“奔县游”“老家游”,县域旅游正凭借独特的魅力异军突起,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春...

    时间:02-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