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中国新特产何以圈粉全世界

2025-02-20 07:39:33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新特产何以圈粉全世界(评论员观察)

  ——新春里的经济新气象③

  打开购物软件,搜索“鹅肝”“鱼子酱”,出人意料的是,这些传统印象里的“洋玩意”,不少都标注“山东临朐直发”“四川雅安优质产区”等。社交平台上,还有一些热度颇高的测评帖,细细对比山东和安徽的鹅肝哪个好吃,四川、浙江和湖北的鱼子酱口味有何区别。

  不仅是鹅肝和鱼子酱。威士忌、蔓越莓、油橄榄……很多原本产自域外的“舶来品”,已悄然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仅拓宽了乡村产业振兴的赛道,也为中外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元的选择,被网友称为“中国新特产”。

  “新特产”的扎根、走俏,背后是消费大市场的蓬勃、升级,是中国产业体系的敏锐、灵活。规模化培育下,本土鱼子酱、鹅肝、抹茶等食材价格优势明显。越来越多更具性价比的国产高端食材“飞入寻常百姓家”,助力深挖内需新潜力。消费新亮点,又吸引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食品工业品质化、品牌化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新特产”的成功,本质是市场需求与供给能力的精准匹配,是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的缩影。

  化“洋产品”为“新特产”,绝非“复制粘贴”,而要因地制宜。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甘肃陇南在引种前,经过专家多次考察论证,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才成功为其找到适宜生长的“家”。在后续发展中,当地依靠农业科技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最终获得国际认可。从“水土不服”到“开花结果”,“中国新特产”的成长之路,折射“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坚定步履。由此,更能深刻领悟“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正是得益于科技赋能,“中国新特产”并非简单“平替”,而是以“中国制造”的身份反向输出、圈粉世界。贵州铜仁建设高标准抹茶原料基地,建成4条世界一流的抹茶精制生产线,产品出口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抹茶超1200吨。云南发展澳洲坚果产业,通过本土化改良,从最初仅有5株种苗,成长为全球最大产区,形成集研发、育苗、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从无到有,再到世界级规模,“中国新特产”是产业升级结出的硕果,背后是“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强力支撑。

  “中国新特产”看起来是农业,实则“脚跨三界”,宜农宜工宜游。通过不断壮大农业产业新版图、开辟高附加值赛道,“新特产”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更进一步,蔓越莓啤酒、抹茶糍粑等“新吃法”花样迭出,产业又延伸至工业、商业、旅游业。当江西金溪香料产业携手“闻香之旅”,当云南孟连牛油果产业搭上土司宴、音乐节,农业便从单一生产向农文旅融合生态跃迁。“中国新特产”的繁荣,生动演绎了开放的中国如何将“外来品种”转化为“本土优势”、如何将发展短板锻造为后发优势,为中国经济向上向好增添了底气。

  “中国新特产”的故事,早已超越农业,超越国界。每隔4天,就有2吨云南蓝莓空运阿联酋迪拜;鱼子酱从通关放行到端上海外餐桌,最短只需要3天,强大的物流体系助力中国农产品重新定义全球食品贸易格局。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外贸“新三样”,到网文、网剧、网游等文化出海“新三样”,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内涵不断丰富的“中国新特产”,正书写中国经济“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生动案例,以合作共赢造福全世界。

  当法国厨师团队与中国企业交流鹅肝加工技术,当俄罗斯客户说四川鱼子酱让他“回忆起了小时候伏尔加河畔的时光”,“中国新特产”正在成为跨文化对话的媒介。这种由国外供给激活国内需求,再以本土化产品反哺全球的模式,何尝不是和羹之美、和合共生的时代新篇?

  以开放姿态吸纳全球资源,以创新精神赋能本土产业,当“中国味道”与“世界餐桌”深度交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的转型升级,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全球化时代的自信与包容。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周珊珊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0日 第 05 版)

  • 相关阅读
  • 毕马威中国发布报告:今年一季度经济有望持续修复

    本报讯 (记者闫立良)毕马威中国日前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伴随当前“抢出口”活动延续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码推进,今年一季度经济有望持续修复。...

    时间:02-20
  • 欧盟准备与美国讨论降低汽车关税

      中新网2月20日电(宫宏宇)据彭博社报道,欧盟最高贸易官员Maros Sefcovic19日在华盛顿表示,欧盟准备讨论削减汽车和其他商品的关税,以阻止与美国的贸易战,其中可能包括降低甚至取消工业产品的关税。截图自彭博社报道。...

    时间:02-20
  • 全球车市为何迎来密集调整期

      “整合重组”与“合并终止”同屏出现  全球车市为何迎来密集调整期  当前,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无论是传统汽车制造商还是造车新势力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近年来全球各主要汽...

    时间:02-20
  • AI跨界发展,人才需求能否跟上

      小时候对声音敏感的赖锘林,能够分辨出不同家人的钥匙声和脚步声。工作后,他获得了一个很酷的称呼——“噪音猎手”。只不过这一次靠的不再是耳朵,而是AI技术。基于他们的努力,“穿梭”在不同声学场景和终端设备上的声...

    时间:02-20
  • “人工智能+”,如何加速跑

      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人工智能+”,如何加速跑(议政)  近日,由中国企业训练的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火爆出圈,受到广泛关注;蛇年春晚舞台上,身着花袄的人形机器人扭起大秧歌,引发热议……随着人工智能产业...

    时间:02-20
  • AI闯入寻常百姓家

      “小艺小艺,给我们讲几个关于春节的故事。”  今年春节,大学生孟婷回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原上村老家,跟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团圆时,70岁的奶奶突然对着智能手机开口说道。  看到大家一脸惊奇的表情,奶奶笑着告诉大家...

    时间:02-20
  • “羊绒衫里没羊绒”,任何时候货真价实都是底线

      直播间的秩序、产品的质量,关乎直播电商的未来。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网购时代,“吆喝”可能是必须的,但不能信口开河、满嘴跑火车。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极尽忽悠之能事,会让消费者逐渐失去对电商的信赖,也会侵蚀直播...

    时间:02-20
  • 储能行业重磅文件发布 如何让新型储能产业“走向世界”?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将加快锂电池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  记者注意到,方案中一大亮点是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简单...

    时间:02-20
  • 新闻1+1丨促进民营经济,重在政策落地!

      从2月17日2025民营企业座谈会到这两天国家相关部门释放的政策信号,如何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显然是这两天舆论关注的重点。现阶段,民营企业展现出了哪些新的特点?持续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还有哪些老问...

    时间:02-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