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经济观察)入地10910米,中国又一超级工程刷新深度纪录

2025-02-20 21:44: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电 题:入地10910米,中国又一超级工程刷新深度纪录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20日下午,位于北京的中国石油大厦内,发布会刚结束,一群记者就争相上前,拍摄一块比砖头小些的灰色岩石。

  “别摸!”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执行董事王清华提醒,这块岩心来自地下超万米深处,是5.4亿年前的岩石标本,其珍贵程度堪比月壤。

  当日,中国石油举办新闻发布会称,中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近日在地下10910米完钻,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万米科探井是全球油气勘探领域的一项超级工程。其钻探深度相当于钻穿珠穆朗玛峰后,又向地下继续钻进两公里多,风险难度非常大。经由这口井取出、来自地下超万米的岩心自然也非同一般。

  万米深度的超级工程

  深地塔科1井所在的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含油气盆地。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芳介绍,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但盆地油气藏埋深普遍在6000至1万米。在中国油气勘探开发中,一般认为埋深超过4500米的地层为深层,埋深超过6000米的地层为超深层。资源埋深处于超深层加之地质情况极其复杂,塔里木盆地一度被视为“勘探禁区”。

  打破“禁区”的是一项超级工程。深地塔科1井于2023年5月30日开钻,开钻以来先后创造了全球尾管固井“最深”、全球电缆成像测井“最深”、全球陆上钻井突破万米“最快”、亚洲直井钻探“最深”、亚洲陆上取芯“最深”等五大工程纪录。

  越到深处钻探越难。王清华介绍,深地塔科1井从地表到钻抵万米,用时279天;从万米到最后近1公里,耗时300多天。

近日,中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完钻,图为深地塔科1井现场。(中国石油供图)

  万米“取心”难在哪里?

  王清华在发布会上举着一块来自超万米深的岩心做了5-6分钟的介绍。他告诉记者,这块岩心的珍贵主要在于其获取不易,“光下一趟钻就得5天时间”。他展示的这块岩心也成为会后记者争相拍摄的对象。

  据介绍,在钻探过程中,科研人员经历了超重载荷、井壁失稳、工具失效、地层井漏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

  王清华说,全井要钻遇12套不同岩(物)性、不同压力系统的岩层,地质构造复杂多变,深部地层可钻性极差、井壁失稳严重,加之井下最高温度220摄氏度、最高压力145兆帕,常规钻井工具、材料、元器件难以适应如此苛刻的工况环境,极易造成工具损坏或材料失效,极易发生井眼垮塌、卡钻、恶性井漏等井下事故。

  而且因为井特别深,超重载荷,对装备工具提出极限要求。井筒自上而下首尾连接1130多根钻杆,自重超过350吨,最细的钻杆仅有杯口大小,10千米的钻杆在井筒内部如同面条般柔软,钻杆断裂风险高、钻头冲击损伤严重。作业过程中,下套管时最大吨位达665吨。

  面对这些极限挑战,中国石油联合集团内外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共计数万人开展集智攻关,研发了全球陆上首台12000米自动化钻机、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技术等十大技术利器。

图为深地塔科1井在万米深层取得的珍贵岩心。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摄

  破解深地油气密码

  经过艰难钻探,科研人员得以与5亿多年前的岩石相遇。中国石油科研人员根据岩芯、岩屑以及测录井等地质样品和数据,绘制出亚洲第一份万米地质剖面图,为深地科学探索和油气勘探提供一手实物资料。据介绍,这将有力支撑地球深部结构与物质组成、地球演化、气候变迁等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郝芳指出,深地塔科1井的顺利完钻,不仅刷新了系列工程技术纪录,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首次获取到万米以深地质资料,同时验证了塔里木盆地在万米深层仍有油气资源潜力。深地塔科1井将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带来更大活力。(完)

  • 相关阅读
  • 深市4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入场 进一步满足债券ETF投资需求

    本报记者 田鹏近年来,指数化投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借道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实现资产配置的优化与投资组合表现的提升。在众多ETF类型中,债券ETF凭借在固定收益领域的独特优势脱颖而出,逐渐成...

    时间:02-21
  • 四部门“剧透”2025年稳外资工作计划

    本报记者 刘萌2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四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好2025年稳外资工作有关情况。为进一步做好2025年稳外资工作,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

    时间:02-21
  • 北交所市场表现活跃 北证50指数月内涨幅超23%

    本报记者 孟珂自2月份开市以来,北交所市场表现活跃,相关产业链个股表现尤为突出。截至2月20日收盘,北证50指数涨幅已达到23.72%。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合伙人常春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北交...

    时间:02-21
  • 各地加速推进化债工作 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本报记者 韩昱各地正在加速推进化债工作。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四川在2月20日完成了再融资专项债券(二至四期)的招标发行,实际发行规模达到506.75亿元。这是近期各地密集发行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再融资专项债...

    时间:02-21
  • LPR连续4个月保持不变 后续仍有调降空间

    本报记者 刘琪2月份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出炉。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月20日,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两个品种LPR均与前值保持一致。“年...

    时间:02-21
  • 央行:落实落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各项举措

    本报讯 (记者刘琪)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

    时间:02-21
  • “并购六条”催生百单重大资产重组 支持上市公司向“新”布局

    本报记者 吴晓璐2月19日晚间,安宁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以支付现金的方式取得攀枝花市经质矿产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至此,自去年9月份《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并购...

    时间:02-21
  • 央行: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 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本报讯 (记者刘琪)2月17日至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要...

    时间:02-20
  • 金融监管总局:允许港澳银行内地分行开办外币银行卡业务

    本报记者 刘琪2月2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消息,为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修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关于修订〈...

    时间:02-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