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人形机器人上台阶这么稳,是因为有个“肚脐眼”吗?

2025-02-21 15:28:0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人形机器人“天工”,是由工信部和北京市共同支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设计研发的。

  “天工”是纯电驱拟人奔跑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它可以稳定行走、奔跑、翻越障碍等,我们看到的“天工”,不仅是一个人形机器人,还是人形机器人的母平台。

  研发人员介绍,机器人母平台可以作为一个基础平台,扩展出更多的功能。比如更换安装更为精巧的机械臂、更为智能的头部等。在机器人的胸腔内,还留存了足够的空间,方便它扩展电池续航和运算能力。目前,“天工”正在进行持续的迭代和开发,并且拥有了多项技术突破。

  近期“天工”又掌握了哪些新本领?

  要实现诸多技艺有什么难度?

  人形机器人能帮我们干哪些活?

  “天工”最近有了哪些新本领?

  此前,人形机器人“天工”已经可以稳定行走、奔跑、翻越障碍等,甚至还在学习如何惟妙惟肖模仿人体形态。经过不断学习迭代,人形机器人“天工”最近又掌握了哪些新本领呢?

  最近,“天工”人形机器人在户外真实地形测试中,成功登上北京通州区海子墙公园最高点,实现了100多个台阶的连续攀爬,成为全球首例可在室外连续攀爬多级阶梯的人形机器人。

  借助具身“大脑”和具身“小脑”,“天工”机器人能够在行进中精准识别前方地形,并实时调整全身动作和步态,在沙地、雪地、山坡等多种复杂地形中实现高速奔跑,奔跑速度已经由最初的每小时6公里提升至每小时12公里。

  “天工”如何实现攀登百级台阶?

  那么,人形机器人要实现攀登百级台阶 ,具体都有哪些难度呢?“天工”又是怎么实现的呢?攀登百级台阶,“天工”都有哪些好帮手?

  无磕碰、不踩棱、不踏空,在北京的一个公园内,“天工”平稳攀登了134级台阶,这些台阶的高度不一,台阶缝隙甚至还存在破损和松动,对人来说都会有一定攀爬难度,“天工”是怎么实现的呢?

  人形机器人“天工”之所以能实现户外场景攀爬100多级台阶的本领,主要依赖于它新增加的两个装备。

  在它的头部有一个激光雷达↓

  而在它的腹部也就是人类肚脐眼的位置,增加了一个摄像头↓

  这样的两个装备组合在一起,就为“天工”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觉的眼睛,通过对周围环境视觉信号的实时捕捉,可以让“天工”在复杂的环境过程中自主进行识别和行动。

  “天工”顺利实现了依靠视觉融合感知进行上下台阶。视觉的融入,相当于给机器人又增加一层复杂的数据输入,他们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计算和运动控制,决策和行动时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团队介绍,我们看到的人形机器人大多是不具备视觉感知能力的“盲人”。这些没有视觉感知能力的机器人要依靠提前建模,迈出固定步幅去上台阶,或者依赖仿真训练的经验,尝试碰触障碍物的位置,再去判断如何迈步,在一些陌生场景下,踏空摔倒就很常见了。

  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天工项目人员 魏嘉星: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要做到稳定的感知行走,其实对于它的整个计算能力是有非常高的要求的,要保持50毫秒以内的高频率视觉更新。同时我们会把视觉感知的一些信息和本体信息,在虚拟仿真训练的世界里进行部署。部署好了之后,会有成百上千台机器人结合这种算法进行优化和迭代。我们把效果训练好之后,再部署到真实物理世界的机器人身上,就可以让它具备一个很好的感知行走能力了。

  "天工"是依靠"眼睛"来看路吗?

  人形机器人“天工”其中一只眼睛在肚脐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呢?另外,“天工”的运动过程中,是单纯依靠这些眼睛来看路的吗?

  之所以把摄像头放在了机器人的“肚脐眼儿”上,是为了能够让摄像头更好看清脚向前行进的道路。

  但即便如此,它所能获取的环境信息还是十分有限。

  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天工项目人员 魏嘉星:我们的信息可能还是不够的,因为人形机器人在行走的过程中,还会摆动它的身体、手部或者腿部,也会对信息有一定的遮挡。我们通过对于运动算法的突破,能够让机器人从有限的信息,推测出更多全面的信息,从而实现它稳定的感知行走。

  “天工”如何实现雪地奔跑?

  除了普通路况,您知道“天工”是如何应对特殊天气和路况的吗?比如如何实现雪地奔跑?应对复杂地形的移动能力提升,将成为人形机器人走出实验室,在真实环境执行任务,甚至在山地、雪地救援、废墟等极端环境下作业的基础。

  目前“天工”的最大奔跑时速已提高至12千米。在雪地进行高速奔跑,环境松软湿滑,对于机器人来说并不容易。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会在虚拟仿真场景下,给机器人注入一段短时记忆,让机器人能够知道,在特殊环境和情况下,如何更好进行本体的自我控制。

  人形机器人如何变身电力巡检员?

  随着技术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愈加成为人类的好帮手。一起来看看“天工”是如何变身电力巡检员的。

  只见“天工”走进配电室,手持超声波低电波局部放电检测仪,对多台电柜进行多点位局部放电检测,高效完成巡检任务。同时还能顺利完成合闸、分闸等操作任务。

  发挥如此稳定的“天工”,在日常训练中,也要面对很多不稳定的场景,增加它的抗干扰性。比如重达10公斤的大球,直接砸在“天工”身上,它简单调整步伐,很快就站稳了脚步。之所以做这种击打训练,目的就是让机器人在面对任何一种突如其来的冲击,如大风天气等,依然能够稳稳执行任务。

  • 相关阅读
  • 假扮专家明星、秒变各种身份 “智能体”会改变生活吗?

      “自称”业内人士、假扮专家明星、秒变各种身份——  “智能体”会改变生活吗?  “您有法律问题,我来帮您解决”“心理学专家,回应你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伴随大模型飞速发展,面向个人用户的相关App(应用)也愈...

    时间:02-21
  • 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站前工程完成70%

      中新网重庆2月21日电 (张旭)记者21日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目前,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全线站前工程已完成70%。图为成渝中线高铁建设现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成渝中线高铁是中国“八纵...

    时间:02-21
  • IEC TC110专家:激光电视健康护眼、绿色节能

      2月17日至21日,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显示技术委员会(IEC TC110)国际标准会议在青岛召开,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等全球120多位专家学者和技术代表参与。本次IEC TC110大会上,激光显示技术凭借健康护眼、节能环保、...

    时间:02-21
  • 我国实现全球首次地下万米油气资源探测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今天(2月20日),我国深地工程获得重大突破,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完成钻井任务,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发现地下万米的油气资源,为深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向万米挺进...

    时间:02-21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娄山关下新农人 “植物工厂”开创新赛道

      报效祖国,建功西部。今天来认识一位贵州遵义娄山关下的“新农人”徐纬。他原本是一名互联网从业人员,工作稳定且待遇优厚,因为对农业的热爱,2017年,作为高层次人才从浙江被引进到贵州遵义,从此扎根西部,在娄山关下当起了...

    时间:02-21
  • 春管向“新”而行 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在广袤田野徐徐展开

      央视网消息:随着气温回升,全国多地陆续进入春耕春管时节。田间地头到处是一副繁忙的景象。这两天,山东济宁邹城市的50余万亩小麦进入返青期,当地抢抓农时,利用智慧喷灌设备精准灌溉,全力做好春灌工作。  在邹城市石墙...

    时间:02-21
  • 人勤春来早 开工干劲足丨长三角首个“华龙一号”项目进入并网发电冲刺阶段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目前,国内外在运在建机组数量已达33台,包括国内30台,国外3台,这也是全球在运和在建机组数量最多的一种核电堆型。新春伊始,“华龙一号”的建设者们都在忙什么?  当记...

    时间:02-21
  • 我国支持更多民营企业参与能源领域开发建设

      记者昨天从国家能源局了解到,今年我国将加大力度,鼓励支持更多民营企业参与能源领域开发建设。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国将加大力度,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承担核电领域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支持民营企业...

    时间:02-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