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专家从林草视角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2025-02-27 21:02:0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在林草系统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如何从林草视角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文件?笔者带着这一问题,采访了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草经贸研究院院长程宝栋教授、杨超副教授和秦光远教授。

三位专家认为,文件基于对当前“三农”形势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求的科学研判,继续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政策导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抓到底的坚定决心。

专家们说,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林草工作的部署,本质上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政策响应。未来政策的落地成效,取决于林草部门在管理思路上的创新程度,取决于环保与资源、农业与林草等跨部门协同的耦合程度,取决于社会资本参与渠道等配套制度的完善程度,这需要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持续探索。

林草定位升级为“国家安全支撑”

三位专家特别注意到,文件对林草工作的定位已从传统的“林草资源保护与管理”升级为“国家安全支撑”。这凸显了林草资源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生态安全和战略资源安全中的基础性作用。

专家们说,通过安全维度、治理维度、产业维度、制度维度的系统性创新,林草的定位正从“生态屏障”升级为“安全基石”“经济引擎”与“改革试验田”。这一转型不仅契合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更在实践层面探索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

文件围绕“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六大主题,提出30项具体任务。专家说,具体任务中涉及林草领域的内容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空间广阔、前景光明,相关论述贯穿产业发展、生态保护、资源利用、改革创新四大维度。

文件着重提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专家们强调指出,“林草在这些方面能够发挥重大作用。”

强调发展森林食品丰富森林“粮库”

文件在强调“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等传统林草工作的重要性之外,还鼓励林草部门积极参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特别强调“支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和“发展森林食品,丰富森林‘粮库’”,以此作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重要举措。

三位专家认为,这一战略调整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大农业观”打破了农业用地的局限,将面积广阔的林地草地纳入食物生产与保障体系;二是“大食物观”超越了主粮依赖的传统思维,将木本油料、菌类、林果等非耕地食物资源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这一结构性调整不仅有效缓解了粮油安全对耕地和进口的双重依赖,还通过林产品的差异化开发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求,积极探索“耕地保基本、林地拓增量”的新型粮油安全格局。

从“条块管理”向“系统集成”

专家们注意到,文件中对林草治理模式的要求,从“条块管理”向“系统集成”转变。在生态治理方面,文件强调“强化资源协同与联防联治”。

专家说,其方法论创新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空间维度上,“推进‘三北’工程”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形成跨区域治理联动,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推进,实现土地治理与流域生态服务的双重增益;二是在要素维度上,长江珍稀濒危物种拯救工程突破单一物种保护模式,将栖息地修复、种群重建、社区共管纳入统一框架,体现了“生命共同体”治理理念的深化;三是在制度维度上,以落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一关键棋子统领林草工作一盘棋,以“林木采伐管理制度”重点突破带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协同推进。

专家认为,这种系统集成治理模式,打破了传统“林业管树、农业管田、水利管水”的职能壁垒,为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

从“单点突破”到“全链整合”

文件中对林草产业的部署呈现出“单点突破”到“全链整合”的路径跃升。专家们对此十分关注,并做了深入分析。

在前端种业环节,文件提出“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橡胶、油茶等林草种质资源建设和特色林木育种技术攻关有望依托“南繁硅谷”这一加速器平台,通过加代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中端生产环节,文件提出了林地空间立体开发构想,犹如一幅立体的画卷缓缓展开,林下经济、森林粮库、食用菌产业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在画卷上熠熠生辉。

在后端附加值提升环节,在“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依托森林景观资源开发的特色化、精品化新型文旅业态有望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

专家们说,以全产业链思维整合林草资源,不仅释放了林地的空间经济价值,更通过“三产融合”重构了乡村产业生态,使林草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强农惠农富农新途径。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

文件提出“调整优化林木采伐管理制度”。专家们指出,这标志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

专家说,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下一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即通过“调整优化林木采伐管理制度”,“赋予权利人更加充分的林木处置权和收益权”,推动集体林改取得更大进展,不仅要激活森林经营,更要激发林业产业活力,以兴旺的林业产业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专家认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矛盾在于平衡生态保护与林农权益。此前严格的采伐限额制度虽保障了森林覆盖率,但却导致大量集体林因收益不足而缺乏必要的经营。在福建先期进行“承诺制采伐”试点获得成功后,文件提出的“调整优化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犹如一把钥匙,严格的限额采伐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松绑,翻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篇章。这种“放活经营权同时强化监管权”的协同改革,既通过市场机制激活了21.83亿亩集体林的生产潜力,又通过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铁铮)

  • 相关阅读
  • 乳业分析师宋亮:中央一号文件助力行业转型,奶业发展如何实现新突破?

    奶牛养殖业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中国奶业在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多重驱动下,稳步发展中不断前进。近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

    时间:02-27
  • 不断夯实农业基础 加力推进乡村振兴——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新华社记者高敬、古一平、胡璐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23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时间:02-27
  • 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本报记者 刘琪自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作为稳经济增长一揽子增量措施出台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迅速响应。据2月26日召开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座谈会披露,目前已实现18个试点城市签约全覆...

    时间:02-27
  • 行业协会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有望增长10%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王梦瑶)27日在北京举行的光伏行业2024年发展回顾与2025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预计,乐观情况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10%。  他指出,2024年全球光伏...

    时间:02-27
  • 打造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 北京如何以“新”聚能?

      中新网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 徐婧)“这个固态锂离子便携式移动电源可存储两度电,重17公斤。在它旁边,相同容量的传统移动电源重23公斤。”26日,卫蓝新能源董事长助理陈丽叶在北京房山为人们介绍一款新型固态锂离子电...

    时间:02-27
  • DeepSeek冲击之下,英伟达还能“扛住”吗?

      中新网北京2月27日电(宫宏宇)在经历了DeepSeek带来的股价巨震和博通等对手ASIC芯片冲击后,备受关注的AI巨擘英伟达于当地时间26日发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  营收393.3亿美元、净利润220.66亿美元、毛利率...

    时间:02-27
  • 如何提振消费?调查报告揭示低质低价困局与“破局”之道

      中新网上海2月27日电(记者 陈静)上海市消保委27日发布的《好产品与消费新需求》调查报告(简称:调查报告)指出,提振消费,必须打破低质低价的困局,以更多好产品引领新的消费需求。  上海市消保委方面指出,随着消费者信...

    时间:02-27
  • 杭州:机器人展示应用迎两热

    2月26日,2025年杭州市西湖区文创大会上,哪吒装扮的机器人和舞狮装扮的机器狗同场表演吸引民众。 王刚 摄  中新网杭州2月27日电(记者 王逸飞)自杭州多家企业的机器人在春节登上各大晚会以来,机器人的身影在杭州愈发高...

    时间:02-27
  • 东莞公布2025年GDP增长预期目标:5%以上

      中新网东莞2月27日电 (记者 许青青)广东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7日开幕,东莞市市长吕成蹊在2025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2024年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2282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居广东省第2...

    时间:02-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