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打造更高水平的创新活力之城”,杭州底气在哪?

2025-03-10 14:2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3月10日电(鲍梦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大篇幅着墨科技创新,让各地的创新发展干劲被进一步激发。其中,在科技创新领域已声名在外的杭州,正围绕“打造更高水平的创新活力之城”再谋提升。何为实现“更高水平”的路径、底气?透过该市的新迹象、新部署、新动作,可以找到答案。

浙江杭州。 王刚 摄

  激发更强内生动力

  做好科技创新文章,以设备、基建、研发能力为代表的“内生动力”是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的竞争力所在,也是城市的创新引擎所在。

  近期,杭州传出了不少与之相关的“头条”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在阿里巴巴的不远处,由浙江大学牵头建设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土建建设步入尾声,投用后可实现“一眼望万年、一步行千里”……

  长期的创新聚集效应让不少企业慕名而来。天元航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朱月很清楚,杭州拥有航天新材料、特种液体橡胶研发的高校资源和人才队伍,能够为公司的科研进步提供诸多支撑。

  “后来我们将研发中心落户杭州,和杭州本土高校达成研发合作,共享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和人才资源。”朱月说,如今该企业已能生产和国外头部企业同等级别的产品,今年的重点工作就是找到“吃螃蟹的人”,让国际头部企业接纳国产进口替代产品,并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加速新产品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如其所愿,杭州今年的经济政策明确,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培育一批“1到10”“10到100”的引领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为目标,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300项以上,企业牵头或参与的市重点科研项目占比不低于80%。

  “打造更高水平的创新活力之城”框架下,杭州明确了更为具体的角色定位——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一跃”。该市官方在1月下旬提出,要通过创新生态圈助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通过“科技工兵”寻找更多可转化的科研成果,通过“杭转中心”(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推动全球全国科研成果在杭转化,破解创新成果如何高效转移转化的问题。

  前不久,在杭转中心,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AI大模型——“智者”大模型完成迭代升级。该中心系统开发部部长姚彬表示,通过不断优化模型潜在需求分析和供需匹配算法,“智者”大大提升了预测企业需求的准确度,以及成果转化供需之间潜在关联性推理的逻辑准确度。经过企业实际测试,75%以上的智能化分析结果被企业标记为“强相关”。

  类似的“加速度”在杭州各区(县、市)中表现尤甚:萧山发布教科人融合贯通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15条改革举措,在浙江率先推出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安心宝”制度;拱墅启用新质成果转化中心并发布科技成果转化“拱智大模型”,加快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整个链条;在余杭,微纳科学与分析测试协同创新中心与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推动学科、团队和平台的协同发展……

杭州市科技局举办新赛道科技型小微企业座谈会。  杭州市科技局供图

  营造更优营商环境

  作为“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这一理念的发源地,杭州始终在营商环境打造上狠下功夫。

  只需点一点鼠标,780万元政策资金在5秒内精准兑付……不久前,新升级的“亲清在线·政策超市”平台通过智能匹配、无感兑付、动态跟踪三大机制,实现从“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加速政策资金直达快享。

  完善政策直达快享兑付机制的同时,资金支持也在加码。今年,杭州提出在两个15%政策的基础上(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用于科技投入),新增第三个15%,即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的15%集中投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更优的营商环境,还体现于政府对企业真心实意地服务保障。

  杭州新博思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高级政府事务主管韩迎春为此“点赞”。她展示了一份工作日程表:上周参加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政策培训会,周四参加高层次人才政策宣讲会,周五申报生物制造专项资金……谈话间,她还接到了余杭区仓前街道的电话。春节复工后,基层干部立马进入“摸排时间”,以便第一时间提醒辖区企业相关项目“应申尽申”。

  “我对政策有不懂的地方就到处问,问园区、问街道、问政府部门。他们的解答都很清楚,最迟次日就会反馈。”韩迎春说。

  其口中的园区,是累计孵化600余家科技企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杭州师范大学科技园。该科技园为每家园区企业配备“企业联络员+创业辅导员+创业导师”3级辅导和N家战略合作伙伴支持。

  例如2月,该园区联络员在日常走访过程中得知,一家企业在申报专业资质过程中需大量资金注入公司,辅导员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联络战略合作银行及金融领域的专业导师,最快速度为企业出具银行贷款方案及知识产权证券化等联动方案。十天后企业得到银行的放款通知,解决燃眉之急。

  “人勤春来早,万象始更新”。开年以来,杭州的政府部门也在密集与企业座谈,以期帮助企业抢占下一个发展制高点。不久前,十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负责人面对杭州市科技局、杭州市经信局等部门代表,畅言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前沿领域的发展所需。

  “此次会议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倾听企业心声,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启发。”杭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俞钧表示,杭州市科技局将认真梳理企业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针对产业基金、产品推广、研发支持、人才需求等领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企业诉求得到有效回应和解决。

  充沛的阳光雨露,构建起了“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创业生态。据悉,杭州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连续5年获全国城市第1,连续3年居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城市排名第14位,创新能力指数排名居全国第4。

  杭州市市长姚高员公开表示,杭州将全力营造政府大抓创新、企业深耕创新、人才投身创新的创新氛围。一方面,更加注重增强基础研究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三个15%”科技投入政策,力争产出更多前沿性、引领性科技创新成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以更大力度引育各类创新人才,健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基金支持体系,打造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完)

  • 相关阅读
  • 十位首席经济学家热议“稳住楼市”稳定房地产资产价格 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本报两会报道组 孟珂 张芗逸房地产市场产业链条长、关联上下游行业众多,其平稳健康发展对于稳内需与防范宏观系统性风险至关重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进总体要求,再次释放...

    时间:03-11
  •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 力促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本报两会报道组 韩昱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ldq...

    时间:03-11
  • 发展新型离岸贸易 以新业态打开外贸新空间

    本报两会报道组 刘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型离岸贸易。在受访专家看来,“发展新型离岸贸易”将推动外贸新业态的发展,开拓外贸新空间。对...

    时间:03-11
  • 聚焦科技创新代表委员共话“创新引领发展”

    本报两会报道组 刘钊 刘晓一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

    时间:03-11
  • 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长25% 规上高新技术产业营收达2.06万亿元

      中新网成都3月10日电 (王利文)四川省2025年科技工作会10日在成都召开。会议披露,2024年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增长25%,预计2025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6万亿元、增长3%以上。3月10日,四...

    时间:03-10
  • 浙江举办“浙里暖企”恳谈会 聚巾帼强信心谋发展

      中新网杭州3月10日电(蓝伊旎)为深入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坚定发展信心、强化政企同心,3月10日,“浙里暖企”恳谈会暨2025年浙商女杰第二届品牌展在杭州举办。3月10日,“浙里暖企”恳谈会在杭州举办。(主办方供...

    时间:03-10
  • 用算法解析方言 沪语大模型迭代升级

      中新社上海3月10日电 (记者 许婧)记者10日从“当上海话遇到大模型——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研讨会”上获悉,名为“小沪”的沪语大模型已迭代升级为“小沪2.0版”。  去年11月,上海大学沪语大模型“小沪”正式发...

    时间:03-10
  •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公司总裁助理兼科研中心主任尹花:加快产业“出题”科技“解题”市场“阅卷”协同,推动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如何发力?创新和产业“两条链” 如何无缝对接?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激活消费主引擎、激发产业新动能展开热议。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公司总裁助理兼科研中心主任尹花对此建议强化企业创...

    时间:03-10
  •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刘亮)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今年全国两会,消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多次提及,这一关键词也受到外资机构的密切关注。多家外资机构表示,随着中国提振消费的政策“组合拳”落地,今年中...

    时间:03-10
  • “人工智能+医疗”怎么加?代表委员建言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赵方园 王庆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如今,AI医疗作为一个重要探索方向,正在从辅助诊断、疾病管理向更深入的领域延伸。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AI+医...

    时间:03-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