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解锁经典产业“出道”的浙江密码

2025-03-10 20:42: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 (邵燕飞 周健)浙江丝绸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4700多年的良渚文化时期,如今营收占全国一半;“天下黄酒源绍兴”,绍兴黄酒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产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二……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其中包括“打造名品精品、经典产业”。浙江多项历史经典产业生生不息,有何经验?

  创新:科学技术引领“新玩法”

  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杭州是中国桑蚕丝织生产的发祥地之一,历经数千年,当地涌现一大批丝绸品牌。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从小与丝绸结缘。如今,步入该企业的科创中心大厅,可见一面面色彩靓丽的丝巾花型从一台轻巧的智能设备中鱼贯而出,过程丝滑。这是万事利研发的无水印染技术和无水印染一体机,创造性地攻克了0污水排放的难题。

  考量产业未来发展,屠红燕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以丝绸行业为例,屠红燕建议加大行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强机器选茧、智能缫丝等关键技术研发,支持蚕丝蛋白骨钉、蚕丝纳米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同时鼓励企业改造升级落后技术设备,建设一批智能化车间、数字化绿色化工厂,建议将其纳入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支持范畴。

2024年,浙江绍兴,两名技术人员在数字化中控室调节酿酒数值。(资料图)  项菁 摄

  在浙江,科学技术为历史经典产业赋能的例子屡见不鲜。譬如,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技术部部长李智慧所在的黄酒企业建立了数字化工厂,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均得到大幅提升。

  “历史经典产业发展不均衡,行业转型发展较慢,整体规模偏小,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李智慧建议,将历史经典产业纳入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认为这将为历史经典产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传承:因“业”施教打造“后备军”

  “后继有人”是历史经典产业发展的基础。

  尤其对于中医药产业,“望闻问切”难以用机器替代,培养中医药人才迫在眉睫。从扁鹊学医于长桑君、张仲景学医于张伯祖,到清代叶天士从师学医,师承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

  “实践证明,师承教育是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和学术传承规律的教育模式。在教育体系日趋完善的今天,我们要与时俱进,推进师承教育。”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文秀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文秀。 屠轶钦 摄

  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改革?黄文秀认为,首先要健全中医药师承教育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还要遴选具良好口碑声誉、扎实学术造诣、独特技能方法、显著临床疗效的名中医等加入师承导师队伍,为中医药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眼下,春日和煦,茶园飘香。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同样提及,要为“手艺”留下更多后备力量。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樊生华自幼在茶山长大,13岁开始炒茶,至今已有50多年经验。为更好把西湖龙井交棒给年轻人,樊生华推动茶园管理更加智能化,降低茶叶种植门槛,并通过短视频等形式,让龙井茶制作技艺走进校园和社会。

樊生华(右)指导学生炒茶。 (受访者 供图)

  “年轻一代才是我们西湖龙井茶的未来。制茶虽是老技艺,但要传承下去,还是需要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手段。”樊生华说。

  历史经典产业扎根于深厚的历史土壤,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科技赋能、人才引领……在时光长河中,它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完)

  • 相关阅读
  • 培育创新型企业 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动能

    本报两会报道组 刘琪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明确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

    时间:03-11
  • 行业转型升级路径明晰 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可期

    ■本报两会报道组 陈潇“稳楼市”是2025年多地有关房地产工作的首要目标。在3月9日下午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坚...

    时间:03-11
  • 财政部发行今年首批储蓄国债

    本报记者 韩昱3月10日,2025年第一期和第二期储蓄国债(凭证式)开始发行,这是今年发行的首批储蓄国债。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国债业务公告2025年第35号》(以下简称《公告》),第一期和第二期国债(以下统称“两期国债...

    时间:03-11
  • 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长25% 规上高新技术产业营收达2.06万亿元

      中新网成都3月10日电 (王利文)四川省2025年科技工作会10日在成都召开。会议披露,2024年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增长25%,预计2025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6万亿元、增长3%以上。3月10日,四...

    时间:03-10
  • 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长25% 规上高新技术产业营收达2.06万亿元

      中新网成都3月10日电 (王利文)四川省2025年科技工作会10日在成都召开。会议披露,2024年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增长25%,预计2025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6万亿元、增长3%以上。3月10日,四...

    时间:03-10
  • 浙江举办“浙里暖企”恳谈会 聚巾帼强信心谋发展

      中新网杭州3月10日电(蓝伊旎)为深入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坚定发展信心、强化政企同心,3月10日,“浙里暖企”恳谈会暨2025年浙商女杰第二届品牌展在杭州举办。3月10日,“浙里暖企”恳谈会在杭州举办。(主办方供...

    时间:03-10
  • 浙江举办“浙里暖企”恳谈会 聚巾帼强信心谋发展

      中新网杭州3月10日电(蓝伊旎)为深入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坚定发展信心、强化政企同心,3月10日,“浙里暖企”恳谈会暨2025年浙商女杰第二届品牌展在杭州举办。3月10日,“浙里暖企”恳谈会在杭州举办。(主办方供...

    时间:03-10
  • 用算法解析方言 沪语大模型迭代升级

      中新社上海3月10日电 (记者 许婧)记者10日从“当上海话遇到大模型——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研讨会”上获悉,名为“小沪”的沪语大模型已迭代升级为“小沪2.0版”。  去年11月,上海大学沪语大模型“小沪”正式发...

    时间:03-10
  • 用算法解析方言 沪语大模型迭代升级

      中新社上海3月10日电 (记者 许婧)记者10日从“当上海话遇到大模型——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研讨会”上获悉,名为“小沪”的沪语大模型已迭代升级为“小沪2.0版”。  去年11月,上海大学沪语大模型“小沪”正式发...

    时间:03-10
  • 渝昆高铁云南段已贯通36座隧道

      中新网昭通3月10日电 (杨文武 韩胜 邓小龙)10日,由中国铁建大桥局承建的渝昆高铁三观楼隧道贯通。至此,渝昆高铁云南段隧道已贯通36座,隧道贯通已达70%。3月10日,由中国铁建大桥局承建的渝昆高铁三观楼隧道贯通。邓小...

    时间:03-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