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落地满四个月 累计420单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计划顺利推进

2025-03-18 00:19:0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田鹏

3月18日,监管部门推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专项政策工具正式满四个月。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自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推出以来截至3月18日,400家A股上市公司累计披露420单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计划,拟申请贷款金额上限合计803.04亿元,占首期额度(3000亿元)的26.77%。其中,294单用于回购,涉及金额上限合计473.70亿元,占比58.99%;126单用于股东增持,涉及金额上限合计329.34亿元,占比41.01%。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这一制度创新正在重构资本市场价值生态。通过建立“政策激励-企业行动-市场反馈”的正向循环机制,引导上市公司从被动市值维护转向主动价值创造,还通过专项工具精准滴灌,促进优质资本向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聚集。未来,随着后续贷款审批流程优化、质押率动态调整等配套措施的完善,预计将有更多上市公司启动“回购+增持”组合操作,形成市场稳定器的规模效应。

上市公司密集行动

四个月前,为构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应时推出。该工具甫一亮相,便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上市公司密集行动释放市场信心。从使用情况来看,专项工具使用规模迅速增长,大额案例频频现身。

Wind资讯数据显示,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合计达到1亿元及以上的企业共有201家。其中,获得贷款金额最高的三家上市公司分别为,江苏东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盛虹”)合计获得最高28亿元的增持贷款、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最高获得回购贷款24亿元、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威视”)最高获得回购贷款17.5亿元。

上述使用专项工具的400家上市公司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力诺医药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统肉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和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既披露了回购贷款方案,也披露了股东增持贷款方案。

另外,还有多家公司披露了多单回购增持贷款方案。例如,中电科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盛虹等6家上市公司先后披露2次及以上股东增持贷款方案;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若羽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上市公司先后披露2次回购贷款计划。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和增持股份来稳定或提升公司股价,有助于提升公司形象,吸引长期投资者。多次申请使用相关专项工具,充分体现了这些公司和股东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表明他们利用政策工具进行市值管理的态度积极。

参与主体广泛多元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市场活力,更吸引了多层次、多类型主体的积极参与。

首先,从行业分布来看,参与企业覆盖化工、农业、科技、能源、医药、有色金属、消费品等领域,既包括传统制造业龙头,也不乏新兴科技产业领军者。例如,化工巨头东方盛虹、畜牧业龙头牧原股份、安防科技领军企业海康威视等,凸显这一政策工具的普适性。

其次,应用主体既有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也有民企背景的上市公司。上述420单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项目中,有107单是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起,涉及金额上限合计达310.53亿元;另有279单是由民营上市公司发起,涉及金额上限合计达431.00亿元。

此外,从参与主体层级看,控股股东、大股东、管理层及上市公司自身均参与其中。例如,112单股东增持贷款中,申请增持贷款的大多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下简称“双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涉及金额合计281.90亿元。这种多层级参与结构,不仅强化了内部人信心绑定,更通过“企业-股东”协同形成价值维护合力。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多元化主体参与回购增持再贷款,为市场注入新的力量。从长期来看,这一行动还能规范市场行为、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强化监管力度,为投资者营造更公平、公正、公开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本流入,推动整个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 相关阅读
  • 国家统计局:前2个月国民经济起步平稳 新质生产力成长壮大

    本报记者 孟珂3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前2个月,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继续发力显效,工业服务业较快增长,消费投资继续改善,就业形势总...

    时间:03-18
  • 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企业制订科学合理有挑战性的经营目标

    本报讯 (记者杜雨萌)3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在3月10日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有关团组会上重要讲话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紧紧围...

    时间:03-18
  • 房地产市场延续回稳态势 新房销售基本稳定

    本报记者 孟珂3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从环比看,受春节销售淡季等因素影响,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总体稳中略降。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从同比看,各线城市商品...

    时间:03-18
  • 经合组织将2025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1%

      中新社巴黎3月17日电 (记者 李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17日将2025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由3.3%下调至3.1%。  经合组织当天发布最新经济展望报告称,全球经济在2024年保持韧性,但是最近的经济活动指标表明全...

    时间:03-17
  • 事关就业补助、育儿补贴……今年提振消费这样干

      今天(3月1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有关负责人针对《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重点任务进行了介绍并答记者提...

    时间:03-17
  • 天津口岸首批进口动物源性生物材料鲎血清蛋白通关

      中新网天津3月17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17日从天津海关获悉,在天津海关所属北塘海关监管下,天津口岸首批来自越南的进口动物源性生物材料鲎血清蛋白完成属地查检作业后,近日顺利进入辖区企业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

    时间:03-17
  • 香港联交所发布《2024年上市委员会报告》

      中新社香港3月17日电 (记者 戴小橦)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17日刊发《2024年上市委员会报告》,回顾上市委员会2024年的工作并展望2025年及以后的政...

    时间:03-17
  • (经济观察)多个“加快”显示中国经济开年平稳起步

      中新社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 王恩博)“加快”,成为中国2025年开年首份经济成绩单中的高频词。  官方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指标同比增速均快于去年全年。国家统计局给出...

    时间:03-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