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第一批人形机器人,开始“整顿”职场

2025-03-29 03:46:12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开篇

  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群身着大红棉袄、扭秧歌转手绢的机器人看呆了观众,一夜之间成为“科技顶流”。

  短短一个月后,国内“机器人租赁”市场突然爆火。社交平台显示,日租金有的已经接近万元。有租赁商家称已经爆单,还有商家靠一台机器人租赁今年已收入超20万元。

提供人形机器人租赁服务的商家 电商平台截图

  人形机器人都能干些啥?

  如果你还以为机器人只是工厂里的机械臂,或者商场里的导航机器,那你就落伍了。

  最新一代的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化到几乎能以假乱真。

  人形机器人,“进化”到哪一步了?

  作为未来产业的代表之一,人形机器人会的是越来越多。

  宇树科技对外发布旗下人形机器人G1,可以完成跃起、侧身、下肢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地、站立;

  智元机器人在两周之内发布了三个新的产品。其中,灵犀X2可以完成踩滑板车、玩平衡车、骑自行车等高难度动作。

  跳舞↓↓↓

  骑车↓↓↓

  穿针引线↓↓↓

  侧空翻↓↓↓

  功夫↓↓↓

  动作更灵活的同时,人形机器人也更加聪明。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日前推出的“慧思开物”,集成了感知、决策、语言、学习、运动控制等高阶认知功能,能增强机器人执行复杂任务的效率、降低机器人开发门槛、简化开发流程。

  人形机器人,已经悄悄 “上岗”

  当ChatGPT还在和人类斗嘴、自动驾驶还在测试阶段,第一批人形机器人已经悄然走进职场,开始“整顿”人类的工作习惯。

  它们在仓库、餐馆,甚至在工厂车间,正以类似人类的适应性和智能,执行各种任务。

  它们不会摸鱼、不会抱怨加班,甚至不会在周一早晨赖床迟到。它们的存在,正在让职场规则悄然改变——效率至上,人情靠边。

  比如,身穿警服,跟着人类警察一起巡逻、与群众热情互动。

  比如,参加社区活动表演“川剧变脸”。

  甚至上一秒还在商场揽客,下一秒就秒变登山搭子!

  工作内容切换,但态度依旧负责。

  甚至它还可以在各种展会上迎宾,让跳舞就跳舞,让招手就招手。


图为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上海时装周秀场。图为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上海时装周秀场。3月27日,记者探访位于北京首钢园的2025中国科幻大会会场。图为仿真人形机器人吸引媒体记者。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

  想让它干啥就干啥,想要啥样就啥样。

  充满电,就算工钱。

  这态度,这回头率,这性价比,不得不令人心动!

3月27日,记者探访位于北京首钢园的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图为等待训练的人形机器人。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

  据悉,由于目前机器人软硬件版本还在不断迭代,机器人外出“打工”时,一般还需要操作师全程陪同操作维护,因此,除了机器人紧缺,机器人操作师也比较紧缺。

  “中国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或将成为机器人量产元年,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成熟,一台人形机器人的造价已经从2018年的300万元降到了如今的几十万元,接下来,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与市场增长都将迎来爆发期,价格也将持续下探。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网站3月26日刊发题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文章,其中提到: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已在众多领域引发根本性变革。

  预计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企业已实现机器人核心模块的自主生产,国际厂商也依赖中国产业链,至少是其中某个环节。例如全球知名的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其很大一部分零部件由中国企业供应。

  在2025年全球科技版图中,中国机器人产业将加速“出海”进程。从餐饮配送到工业制造,从医疗辅助到智能家居,从消费服务到仓储物流,中国机器人正以全方位应用场景,为全球制造、产业升级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预计,从现在到2028年,我国整机市场规模约在20至50亿元;到2035年,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500亿元;到2045年后,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中国业内普遍预计,人形机器人的产能或将在2025年得到明显提升,推动人形机器人向更泛化、更实用的阶段转变。

  人形机器人,会取代人吗?

  人形机器人离我们越来越近,也让一些人产生担忧,机器人是否会抢走人类的工作机会?

  关于这个问题,deepseek给出如下结论:

  机器人会取代部分工作,但人类在创造力、情感、道德等领域的优势不可替代。未来的关键不是“是否被取代”,而是如何利用技术提升自身价值。

  短期来看,机器人更适合规则明确、重复性高的工作,比如数据录入、基础客服、流水线操作等。但在需要创造力、情感交流、复杂决策的领域,人类仍然占据优势。

  长期来看,人机协作才是趋势:

  机器人负责效率型任务(数据处理、流程执行);

  人类专注创造型任务(战略规划、创意设计)。

  就像计算机没有让会计失业,而是让他们从算账转向分析一样,机器人不会完全替代人类,但会重新定义职场分工。

3月26日,记者探访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主会场。图为一组机器人列队从会场里走过。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第一批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 “整顿” 职场,这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必然变革。

  我们不能忽视这一趋势,而应该积极应对,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新的职场生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为,未来的职场,属于那些能够与科技和谐共生的人。

  无可厚非的是,人形机器人,正在加速从科幻奔向现实。

  作者:梁静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 相关阅读
  • 报告解析前沿科技趋势 涉具身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

      中新网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 张素)《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前沿趋势报告》(下称《报告》)28日在北京发布。  《报告》集中分析了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十个领域的发展现状、核心趋势及典型...

    时间:03-29
  • 湖南祁阳智能育秧“黑科技” 让春耕跑出“加速度”

      中新网祁阳3月29日电(冯骎 曾莉莉 陈瑾莹)在湖南省祁阳市肖家镇的育秧基地里,智能化育秧播种流水线高速运转,工人们配合流水线摆放秧盘、倒入稻种,后续的装盘、浇水、播种、覆土等工序均由机器完成,精准又高效。  ...

    时间:03-29
  • 减轻办税负担,促进数字化转型

      征求意见稿确立电子凭证、电子资料法律效力  减轻办税负担,促进数字化转型(政策解读)  3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电子”“信息”等字眼反复出现,例...

    时间:03-29
  • 银行理财、险资可直接“打新” 上交所修订发行承销业务细则

      3月28日晚,上交所修订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2项发行承销业务规则。  主要内容为,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

    时间:03-29
  • 中国政府决定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

      中新社北京3月29日电 3月29日,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李明应询表示,缅甸发生强震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缅甸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派出两支...

    时间:03-29
  • 广西南宁打造老友粉产业园 支持企业智能化转型

      中新网南宁3月29日电(林浩)3月28日,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杨剑介绍,当地立足园区产业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南宁老友粉产业园,有序开展厂房建设、企业引进、产业培育等工作,支持企业更新设备和数...

    时间:03-29
  • 新疆多元储能何以跑出“加速度”?

      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29日电 (胡嘉琛 于志勇 李希)近年来,新疆能源转型“绿潮涌动”,新能源及储能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昔日荒凉的沙漠戈壁荒漠,正悄然转变为“绿能海洋”,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劲赋能。  聚焦绿...

    时间:03-29
  • 全国首个绿色营商环境专题报告在天津发布

      中新网天津3月29日电 (记者 王君妍)全国首个绿色营商环境专题报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营商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8日在天津发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营商环境报告》日前发布。 (天津经开...

    时间:03-29
  • A系目录开始征求意见 商业健康保险药品目录建设取得新进展

      3月28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就商业健康保险药品目录-A 系(以下简称商保药品目录-A 系)初稿面向各健康险专委会常委单位征求意见,商保药品目录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今年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部分保险公司召开主...

    时间:03-29
  • (聚焦博鳌)世界局势变乱交织 不同文明如何共建“互信未来”?

      中新网博鳌3月29日电 (宫宏宇)“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坚持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不同文明包容共存,加强文明交流对话,是应对全球性挑战、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要求。”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加强...

    时间:03-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