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四季轮转在这里“一键切换”

2025-05-06 09:13: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四季轮转在这里“一键切换”

五月刚到,陕西西安就有了初夏的温热。但在西安市阎良区的一处大型厂房式建筑里,气温还停留在初春时节,四季轮转在这里可以做到“一键切换”。

这所建筑是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以下简称“强度所”)历时15年研发建设的大型气候环境实验室。“这就是目前世界体量最大、模拟气候种类最多、技术性能指标最优的大型气候环境实验室。”强度所某科研人员说。不久前,科技日报记者跟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国企开放日活动走进强度所大型气候环境实验室,感受中国航空强度事业非凡发展历程。

一型飞机要保证安全可靠,首飞前必须经过特定的强度试验验证。

“我们的工作就是给几乎所有的中国飞机发放‘强度合格证’。”强度所所长王彬文告诉记者,强度所的职责之一,就是通过三大类四层级的“积木式”强度验证体系,对各型飞机强度进行充分试验验证。

说起所里的工作,王彬文滔滔不绝。但要说最令他感到骄傲的,还是强度所近年来在飞机气候环境适应性评估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

气候环境是影响飞机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气候环境适应性是飞机最根本的特性之一。“飞机和人一样,面对不同气候环境变化,都有可能产生‘头疼脑热’。”王彬文说,如何让飞机在面临各种极端环境时依然能正常运行,不被“头疼脑热”影响,一直是飞机研制中的重要工作。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要对飞行器的气候环境适应性进行评估验证,只能依赖自然环境。但自然环境的不可控,导致研究工作盲区多、效能低、潜在风险大。“比如今天天气预报显示有10级大风,到了验证场所发现只有8级,大家就只能干等着。”王彬文说,要增强我国飞行器等重大装备的研制效率和水平,就必须改变气候环境适应性评估“看天吃饭”的现状,自主建设大型气候环境实验室。带着这个目标,强度所闯进了“无人区”。

“我们的最初目标就是要建世界最大、国际领先的实验室,但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这么大的空间里模拟出足够真实的气候环境。”王彬文带领团队从气候环境形成机理的源头出发,从零开始一步步向前摸索。

“太阳为自然环境提供能量,洋流及大气环流将这些能量运输扩散,水的各种形态变化形成了雨、雪、雾等天气。在这个超大的密闭空间里,我们通过解析各种环境的能量需求,提出气流载运方法,研究水、气等介质的演变规律,建立了一套‘巧夺天工’的气候环境设计理论。”王彬文介绍。

大型气候环境实验室既是“冰箱”也是“烤箱”,其最低气温可达-50℃以下,最高则到70℃以上。极大的温差让实验室面临严重的热胀冷缩等难题,需要采取多种施工措施应对。例如,实验室采用的多层地面结构可以让地面经历极端的日风雨雪雾和高低温交变后仍能保持完好,不发生冻融。

大到数千平方米地面,小到一条大门缝隙,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凝结着团队的心血。

除了要模拟出自然环境,还要在巨大空间内实现气候环境的精准调控,并确保均匀一致。“这绝非易事,不是一个设备、一个因素的问题,而是要考虑多种因素的耦合。”王彬文介绍,在缺乏参考经验的情况下,团队成员不断摸索、反复试错,最终,实验室成功实现了对12种气候环境的精准调控。

2024年11月,西安刚入冬不久,气候环境实验室里已经飘起了雪花。借助实验室模拟的降雪环境,国产大飞机C919在这里成功完成辅助动力系统扬雪适航符合性试验。这也是国内首次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的扬雪适航符合性试验。欧洲航空安全局工作人员在现场对试验进行了审查与目击,并高度认可此次试验结果。“高度认可来源于我们试验的高水准。我们这里既可以下小雪也可以下暴雪,还可以将降雪量误差控制在每立方米正负0.2克以内。”王彬文说。

如今,强度所大型气候环境实验室不仅能够为我国航空装备研制“呼风唤雨”,也在航天、兵器等多型装备产品气候环境试验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众多“大国重器”保驾护航。

  • 相关阅读
  • 夏粮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 主产区全力以赴抓好“三夏”生产

    当前,距夏粮大面积收获还有一个月左右,全国即将进入“三夏”大忙时节。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冬小麦进入灌浆期,冬油菜开始收获,玉米、水稻等作物春播进入高峰。 眼下,黄淮海地区冬小麦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河南省850...

    时间:05-06
  • 中国铁路成都局开行东北方向首趟跨省旅游列车

    人民网北京5月6日电 (记者王连香)5月5日,“熊猫专列·什邡号”旅游列车从成都西站驶出,这是中国铁路成都局自2025年春运后继“秘境翁丁”“赏花专列”等多趟主题旅游列车开行后,首趟开往东北方向的跨省旅游列车。 此趟“熊...

    时间:05-06
  • 可穿戴能源管理设备来了!

    原标题:可穿戴能源管理设备来了!当科幻照进现实,人体或将成为能量流动的智能电网。日前,记者从太原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教授孙宏斌团队提出“人体电网”创新概念,通过可穿戴技术实现个体层面的能源管理,为全球节能减排提供全新...

    时间:05-06
  • 调控记忆的“魔法”会走进现实吗

    原标题:调控记忆的“魔法”会走进现实吗在小说《哈利·波特》的世界里,轻挥魔杖即可将记忆从脑中抽出,一句咒语便能抹去至亲存在的痕迹。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记忆不是可储存的液体,也不是能轻易从人们脑海中删除的文件。 要...

    时间:05-06
  • AI技术既能“上天”又能“下地”

    原标题:AI技术既能“上天”又能“下地”当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时,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张小虎非常激动。由他带领的团队,承担了航天员运动特性数据采集软件研制任务。 “这款软件通过安装...

    时间:05-06
  • 我国已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62.8万吨

    原标题:我国已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62.8万吨科技日报北京5月5日电 (记者李禾)记者5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国家方案》)印发,为我国开展全氯氟...

    时间:05-06
  • 民营企业家该如何答好这两个时代命题

    原标题:今日视点:民营企业家该如何答好这两个时代命题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笔者认为,这一方面顺应了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对民营经济组...

    时间:05-06
  • 中央气象台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人民网北京5月6日电 (记者杨虞波罗)中央气象台消息,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5月6日08时至7日08时,新疆南疆盆地、甘肃东部、宁夏中部、陕西中部、河南南部和西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防御...

    时间:05-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