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科技追“丰”正当时 打赢“三夏”关键仗

2025-05-21 09:12: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科技追“丰”正当时 打赢“三夏”关键仗

夏收、夏种、夏管是全年粮食生产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小满将至,正是“三夏”农忙时节,全国广袤的田野间,处处可见忙碌的“三夏”生产场景。

连日来,甘肃、河南等北方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面对严峻挑战,各地因地制宜,利用良种良法、智慧水利、水肥一体化等农业科技,在夏播夏管、防灾减灾中持续发力,为秋季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组合拳”助力抗旱保丰

“我这几年种的是洛阳市农林科学院提供的耐旱小麦品种,能够减少损失。”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韩城镇种植大户麦海伟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宜阳县属豫西旱作区,是受此次旱情影响较大的区域。早在20多年前,洛阳市农林科学院就开始为该旱作区选育适合的小麦品种。“从表面上看,耐旱小麦往往株高更高。而最大的区别藏在地下,以‘洛旱22’为例,其根系能够达到3米以上,远超普通小麦。”洛阳市农林科学院小麦所副所长吴少辉说。

如今,该院的育种团队已经是第四代,选育的“洛旱”系列小麦品种,在河南洛阳、三门峡以及陕西、山西等旱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我们针对旱情做了充足准备,对粮食生产有十足的信心。”吉林省大遐畜牧场农业公司总经理刘启雷告诉记者。他们所在的松原市乾安县地处吉林省西部,年均降雨量不足400毫米,“雨停地干、十年九旱”是当地农业生产的常态。

在乾安县大遐畜牧场的智能化田间管理控制室,记者看到,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通过电脑系统科学配比,只需轻按按钮,就能精准输送到每一株作物。

刘启雷介绍,他们采用了吉林省农科院提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借助遍布田间的各类传感器,农田时刻“做体检”,作物也能“开口说话”,玉米根系区域的土壤得以保持最佳的水分和养分状态。

“通过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浅埋滴灌等技术,我们每亩地可以节约26吨水,大大提升了水分与化肥的利用率,大幅提升了粮食产量。”刘启雷说。现在,该公司采用精密播种、水肥一体化、行走机械北斗导航等现代农业技术,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多措并举护航夏粮生产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白马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永杰托管和流转了1.8万亩土地,他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信心,“多亏了高标准农田,现在灌溉条件非常便利,我们已经浇过4遍水了。”徐永杰说。

3月以来,在河南省水利厅组织下,省属大中型水库下泄水量11.51亿立方米,全省235处大中型灌区开闸引水,累计引水23.92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1843.44万亩次,补源面积307.9万亩次。

同样遭遇旱情的还有甘肃省定西市。今年,定西市安定区累计降雨量仅44毫米,较往年同期锐减约20%。关键时刻,定西市充分发挥引洮供水工程的“生命线”作用,建立水资源精细化调度体系,将有限的水资源精准输送到最急需的农田,灌溉覆盖面积扩大至120万亩,有效缓解了农作物“干渴”危机。

此外,当地大力推进科技抗旱,“一方面利用覆膜保墒技术提升土壤保水能力;另一方面依托智慧水利工程,利用智能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土壤墒情、气象数据,精准调度水源,为科学灌溉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步青介绍。

在抗旱减灾的一线,处处都有农业科技人员的身影。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双城村,村民们在镇村干部和农技专家指导下,连夜修筑拦水坝,将蓄积的水源引入田间。由50余名农技人员组成的服务队深入一线,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从水肥一体化管理到病虫害绿色防控,全方位提升农作物抗旱能力;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坚守在麦田管理一线,结合地方技术力量,指导农户开展科学浇灌,尽量让每一滴水都能精准滴灌到麦田。

从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到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科技正成为全国抗旱保丰收的关键助力。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有效缓解了旱情影响,更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支撑。

  • 相关阅读
  •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将于6月12日到15日在湖南长沙举办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孙红丽)5月21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及中非经贸合作有关情况。 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介绍,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将于6月12日到15日在湖南长沙举办,主...

    时间:05-2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推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许维娜)近段时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这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宏观政策成效如何?后续又会出台哪些支持政策?5月20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

    时间:05-21
  • 探秘细胞再生,“生物界孙悟空”飞入太空

    原标题:探秘细胞再生,“生物界孙悟空”飞入太空前段时间成功发射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有一些“神秘乘客”——来自山东理工大学的48个涡虫片段样本。科学家利用它们在太空进行了为期6天的空间再生实验,在太空微重力和辐...

    时间:05-21
  • 为基因魔剪打造智能“快递”系统

    原标题:为基因魔剪打造智能“快递”系统在生命的蓝图中,DNA就像一本写满遗传信息的“天书”。然而,这本天书中偶尔也会出现“错别字”,导致各种遗传疾病的发生。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成为科学家手中的一把“分子剪刀”。它...

    时间:05-21
  • 陪伴机器人托起幸福“夕阳红”

    原标题:陪伴机器人托起幸福“夕阳红”在北京市朝阳区68岁退休教师刘阿姨家中,机器人小丽一天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准时叫刘阿姨起床;为洗漱的刘阿姨播报新闻、天气;播放八段锦视频,陪她一起健身……这个约一米高的小机器人为...

    时间:05-21
  • 5月份LPR下调10个基点 年内仍有下行空间

    原标题:5月份LPR下调10个基点 年内仍有下行空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迎来年内首降。5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5月20日1年期LPR为3%,5年期以上LPR为3.5%。两个品种LPR均较前值...

    时间:05-21
  • 低空经济正向万亿元级新蓝海挺进

    原标题:低空经济正向万亿元级新蓝海挺进近年来,低空经济犹如一颗璀璨新星,迸发出惊人的发展活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5月19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4月份,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时间:05-21
  • 世界寻找确定性 中国资产向上重估共识不断扩大

    原标题:世界寻找确定性 中国资产向上重估共识不断扩大在全球经济格局风云变幻的当下,中国资产正日益成为全球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一个‘稳稳的中国’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投资兴业的沃土,中国资产向上重估成为全球...

    时间:05-21
  • 用地、财政、金融齐发力 城市更新迎来系统性支持

    原标题:用地、财政、金融齐发力 城市更新迎来系统性支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作出了系统全面的部署。 5月20日,住房和城...

    时间:05-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