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杜燕飞)作为我国产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基地,“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日前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该示范工程建成后,将为国家能源安全与核工业发展提供保障,也将提升我国天然铀产业国际竞争力。
“作为我国第三代铀矿采冶技术体系的实践成果,该示范工程于2024年7月12日开工建设,1年时间即生产出产品,创国内天然铀产能项目建设新速度。”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旭表示,该示范工程构建了以“绿色环保、远程管控、智能分析、高质高效”为核心的现代化铀矿山生产要素,通过采矿全流程数字化与智能化分析,实现了铀矿开采的可预测、可控制。
据介绍,该项目解决了厚含矿含水层强还原矿体、低品位高渗透矿床、溶浸流场再造等,砂岩铀矿地浸开采核心技术难题;研发“数字建井”技术,较传统成井工艺,铀浸出效率提升一倍以上;首创“数字原地浸出可视化高效采铀”体系,建立了“资源数字化管理+数字建井+可视化高效浸出”的精准高效新模式;创新“定向”成井工艺,实现对地下铀矿物的精准浸出,提高资源回收率。
“该示范工程建成了国内首个地浸铀矿山智能化远程管控中心,将传统生产运行模式升级为‘千里之外,一键采铀’的远程管控新模式,减少现场作业人员,实现集中统一高效管理,助力‘智能化、少人化’智慧矿山建设。”项目团队负责人介绍,建立地浸大数据智能分析中心,通过对海量生产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挖掘,精准分析抽注液量、铀浓度及关键元素变化趋势,预测浸出条件变化影响,并制定优化解决方案,实现了生产的精准控制和节能降耗。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的引领效应,将驱动我国天然铀产业在技术创新、装备研发、工艺优化等关键领域实现更大突破,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与国际地位。”袁旭说,下一步,“国铀一号”技术将应用、加速推广到松辽、二连、鄂尔多斯、伊犁等我国北方盆地铀资源开发,支撑建成一批新的铀矿大基地,保障核能发展对铀资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