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批25家“拓荒者”,到如今589家行业“领头羊”集聚,2019年7月22日鸣锣开市的科创板,在六年的实践中,发挥改革“试验田”功能,助力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培育了一批突破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升级的“硬科技”企业,成为中国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业内人士表示,六年来,科创板有效发挥改革“试验田”功能,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重点服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推动构建以行业“链主”为引领、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矩阵式产业集群。
支持“硬科技”上市
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硬科技”企业,建立了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制度、灵活便捷的股权激励制度和市场导向的并购重组制度,板块定位和制度设计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特别是“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新上市16家公司,IPO募集资金149亿元,覆盖半导体、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新兴领域,其中12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上市后成长性良好,以2019年为基数,近5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9%和9%。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中,已有22家未盈利企业在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
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已有19家第五套公司自研的45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其余1家公司产品上市申请已获受理;16家公司营收超过1亿元,其中4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2018年以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推出的1类新药数量约占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日益成长为我国医药创新的中坚力量。
2019年至今科创板公司家数及IPO募资规模。 来源:上交所
中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亮认为,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以鲜明的“硬科技”底色为锚点、以与时俱进的监管理念为指引、以持续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支撑,正稳步引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向深向实推进。
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六年来,科创板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大创新要素投入力度,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680亿元,是板块净利润的3倍。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其中107家公司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35家科创板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排名全球第一,124家公司排名全国第一,196家公司排名全球或全国前五。
截至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3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65家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0家公司主营产品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合计占板块公司总数71%。138家(81家)科创板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公司发明专利达到216项。三成科创板公司的产品或在研项目在行业内具有首创性;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9年—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情况。 来源:上交所
中信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佑君表示,科创板推动制度创新与市场活力相互融合,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将继续锚定新质生产力培育方向,积极服务科创板“1+6”政策落地实施,推动优质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助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畅通“科技—产业—资本”循环
优化服务科创的市场生态环境
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既要维持投资与融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平衡,又要促进科技、产业、资本、人才的优化配置和良性循环。科创板的推出,对于畅通“科技—产业—资本”循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来看,在吸引人才方面,科创板激发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热情。超六成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三成公司实际控制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近三成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近四成科创板上市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在引导资金方面,科创板带动形成了“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风气,约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
在二级市场投资方面,科创板已形成了由宽基、主题、策略等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目前指数数量已达到29条,境内外跟踪科创板指数的产品达到161只,合计规模近2600亿元。其中科创50指数跟踪产品规模超1800亿元。
在增强投资者回报方面,今年有509家科创板公司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占比近九成。超六成公司推出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年度累计分红总额388亿元,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2024年中期分红111家。2024年以来,470家次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近380亿元;91家次公司利用专项贷款实施回购、增持,合计金额上限近120亿元。
2019年—2024年科创板公司分红情况。 来源:上交所
申万宏源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健对此表示,科创板作为中国优质科技资产的承载地,为投资者分享中国科技红利创造机遇。科创板对同股不同权企业、红筹企业设立了专门的上市标准,为中概股企业回归A股打开新通道。未来随着科创板制度的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优质科技创新企业直接选择在境内上市或境内境外多地上市,让我国投资者直接分享中国科技创新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