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人形机器人正在成为“打工人”

2025-08-08 15:09: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从春晚舞台上扭秧歌,到马拉松跑道上一决高下,再到格斗赛场上对抗比拼……2025年人形机器人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首次提及“具身智能”。作为“具身智能”的典型代表,人形机器人正进入到生产、服务领域,工作起来“有模有样”,加速向“打工人”方向进化。

制造业“前线”的“新工人”

凌晨三点,极氪汽车一家工厂的总装车间依旧灯火通明。

42℃高温中,数台身高1.76米的人形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搬运物料箱。当电量告急时,其中一台机器人行走至换电站,自主完成插拔电池,短短3分钟后,便“满血”回归产线。

Walker S2人形机器人能实现3分钟自主换电。受访者供图

这套由优必选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自主换电系统,能让人形机器人在高温或极寒的工厂环境中连轴运转,实现7×24小时不间断作业。在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看来,面对产业工人供需矛盾,人形机器人或将成为“破局”关键。

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正在开发工业应用场景。近期,赛博格机器人推出了专为高危工业场景设计的全尺寸仿生人形机器人Cyborg-R01;上海电气发布的首款自研人形机器人“溯元”,能够胜任搬运、装配等高强度工作任务;而灵宝CASBOT旗下的首款双足人形机器人“CASBOT 01”,已经被送进工厂打螺丝,装配笔记本电脑……

据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透露出的消息,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已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36个行业中类。

“真干活”“干真活”的“服务员”

“加冰的芬达订单,现在开始为您制作。”随着饮料机传出温和的回应声,XMAN-F1人形机器人一手拿着饮料杯,一手缓缓推动开关,夏日冰饮稳稳注入杯中。

就在附近,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另一台人形机器人手中的爆米花杯。左手持杯、右手拿铲……经过一番丝滑操作,机器人端出了“新鲜出炉”的爆米花。

XMAN-F1人形机器人正在制作爆米花。受访者供图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机器人技能大舞台”展区,擎朗智能带领旗下机器人“打工天团”,亮出了“真干活”“干真活”的口号。

“今年和去年有很大的不同,之前是一堆机器人‘杵’在那里,今年大家都在找场景、找应用,先干起来,实实在在去解决商业落地问题。”擎朗智能CEO李通介绍。

围绕经济社会的服务需求,不少国内企业公布了新场景新应用。银河通用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GALBOT G1,实现了在无人药店商品的拣选;智元机器人对外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扫描快递条码、抓取包裹并分拣至不同区域的情形……

据了解,近年来,服务机器人在家用服务、仓储物流、商用服务、养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的渗透率提升显著。

人形机器人“整活”“打工”,离不开“具身智能”的不断创新与成熟。该领域已成为多地紧盯的布局目标。北京提出,到2027年,围绕具身大小脑模型等方面突破不少于100项关键技术,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上海则提出,到2027年,要实现“三百”,即集聚百家行业骨干企业、落地百大创新应用场景、推广百件国际领先产品,并推动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有分析指出,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核心载体,政策支持、技术成熟、需求激增与供给竞争正在共同驱动行业发展。伴随产品成熟度的不断提升,人形机器人的身影将会在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之中“亮相”。

实现“打工赚钱”梦仍需时间

当前,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通用机器人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市场的竞争焦点。中关村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刘玉书认为,开发好、应用好人形机器人,将会深刻影响中国经济民生的发展前景。从经济层面看,这一产业将成为新增长引擎;从民生层面看,将能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减缓人口老龄化冲击。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预计,从2024年底到2028年,我国整机市场规模约在20至50亿元;到2035年,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500亿元;到2045年后,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中国电子学会透露,在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我国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性、灵巧性等方面已实现重大突破,整体水平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与此同时,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要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商用落地,还需要时间。李通就指出,与功能单一的展示、清洁、送餐等专用机器人不同,人形机器人所要应付的场景更多、更复杂。谭旻也透露,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的工业化应用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实训”,目前还未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不过,“实训”需求增速很快。

通过分析近几年机器人应用的增长原因,李通说,人工智能是核心推动力,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将主要取决于“大脑”的智能水平。因此,无论是公众还是资本,都要对技术迭代充满耐心与信心。“机器人数量超过人的数量,这是必将发生的事情。”(实习生李悦佳参与采写)

“奋楫笃行”2025年中经济系列报道:

关税战之后,义乌更火了

看!新能源车正“驶入”新农村

店里的“老外”越来越多了

好房子 暖心窝

  • 相关阅读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让群众和企业更加有感有得

    在长三角地区,一家主营智能装备制造的企业曾面临诸多难题。过去,由于区域间市场分割,企业在不同省份拓展业务时,遭遇资质认定不互认、地方保护等障碍,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限制了市场拓展速度。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

    时间:08-08
  • 行进中国|小种子 大产业

    安徽南陵素有“芜湖米市 南陵粮仓”的美誉,这里河湖交织、水网密布,是常规水稻、紫云英良种的重要繁育基地。在科技赋能下,近年来南陵县种业发展迅速,有27个水稻品种通过了国家、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

    时间:08-08
  • 智能体与产业加速融合 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 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

    时间:08-08
  • 我国货运物流正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

    人民网北京8月8日电 (记者乔雪峰)当前,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力推动绿色发展的时代浪潮下,货运物流这一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正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货运物流的绿色低碳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

    时间:08-08
  • 物流业稳中有进、质效双升 助力经济发展

    7月22日,两列满载元明粉、钛精矿的“北向班列”分别从四川成都、攀枝花鸣笛启程,驶向山东青岛、淄博;同一时间,一列满载电子设备、汽车零配件等货物的“北向班列”回程列车从青岛驶向成都。 新开“北向班列”贯通川鲁—京...

    时间:08-08
  • 林下经济拓宽致富路

    原标题:林下经济拓宽致富路  盛夏时节,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三道川乡黑龙山林场,一垄垄菌床整齐铺设在林木之间,一株株赤松茸破土而出。近年来,赤城县以赤松茸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生态优势向产业动能转化,走出一条生态保护...

    时间:08-08
  • 绿色金融“工具箱”扩容增效

    原标题:绿色金融“工具箱”扩容增效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绿色贷款增加较多。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2.39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4.4%,上半年增加5.35...

    时间:08-08
  • 粤港澳大湾区物流畅客流旺

    原标题:粤港澳大湾区物流畅客流旺   繁忙的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资料图片)   近日出炉的2025年广东经济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4.55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创历年同期新高。广东外贸展现的强大动能与韧性...

    时间:08-08
  • 浙江舟山建起移动海洋牧场

    原标题:浙江舟山建起移动海洋牧场   图为“浙岱渔养60001”船。(资料图片)   近日,河北秦皇岛山海关一船厂码头汽笛长鸣,随着“浙岱渔养60001”船头上的红绸缓缓落下,这艘黑红相间的巨轮正式命名交付。这是全球首艘大型...

    时间:08-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