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中国银行助推科创企业发展

2025-08-28 09:09: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服务器指示灯在算力中心里连成流动的“星河”,3D 打印喷头在生产线上逐层堆叠出精密的航空零部件,派宝机器人在商业园区的走廊里灵活穿梭配送物资……在全国各地的产业实验室与工厂里,科技创新的突围战如火如荼。

支撑这场战役的,不仅有科研人员的智慧,更有来自金融领域的澎湃动能——从国家顶层设计的政策布局,到金融机构在市场一线的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已成为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关键力量。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针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要进一步增强,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持续优化,努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在政策指引下,借以金融血脉滋养科创“沃土”。

精准滴灌 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

在安徽合肥,一家刚获“算力券”支持的AI芯片初创企业,对于当下的科技金融服务颇有感慨。

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经常因缺乏固定资产难以获批贷款。前不久中行合肥分行了解到他们的难点后,结合公司已签约的算力服务合同,为其核定了信用贷款,金额覆盖合约总价的80%,帮助公司顺利调用高性能算力资源、加速模型训练。

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科创公司,多为轻资产运营,缺乏传统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物,再加上研发周期长、风险高,不确定性较大,使得金融机构在提供信贷支持时较为谨慎。

创新金融产品、破解“轻资产、融资难”困境,成为中国银行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的落脚点。为此,中国银行推出“中银科创算力贷”,通过“政府算力券+银行算力贷”联动模式,打通政策与金融的资源壁垒。该产品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基础层、创新层、应用层三大客群,覆盖从算力供给到技术应用的全链条。

截至2025年7月,中国银行科技贷款余额约4.6万亿元,授信户数近16万户,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科技企业之中。

全链服务 护航科技企业成长之路

从西北工业大学实验室走出的铂力特,在业内被称为“科创板3D打印第一股”。在其14年的创业及发展历程中,每一个关键阶段都有金融力量的身影:初创期的基础账户服务,成长期的普惠贷款,上市前的银团融资,当下产业并购的金融支持……中国银行根据其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此外,类似的故事还在河北等多地上演。河北鹰眼智能科技,最初仅10余人团队,在中国银行连续多年的信用贷款、技术评估、资源对接支持下,如今已成长为120多人的机器视觉领域“新星”。

科技型企业一般会经历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也千差万别。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提到,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在种子期和初创期,除了“科技通宝”等信贷产品外,中国银行与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对接服务,引入社会资本助力企业起步。

进入成长期和扩展期,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规模增大,中国银行对此推出“科技金融综合授信”服务,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市场前景等因素,给予企业较高额度的综合授信,涵盖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贸易融资等多种产品。同时,利用自身全球化服务网络,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包括跨境结算、外汇交易、境外融资等。

对于成熟期的科技企业,中国银行聚焦于资本市场服务,协助企业制定上市融资计划,提供并购重组顾问等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生态共建 从“单点赋能”到“系统布局”

“中试”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隘口。跨过这一难关,技术迭代、市场拓展、人才引进、产业链协同缺一不可。碎片化的金融服务已经难以满足系统性的创新需求。

金融领域银保联动、政策贴息等多工具组合的出现,正是金融体系从单纯信贷支持向“风险共担、资源整合”深化,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尝试。

2025年7月,中国银行联合中国人保推出“中试保融通”综合服务方案,计划未来三年提供2000亿元“银行+保险”支持。舟山一家新材料公司成为首个试点——中国银行不仅提供了中试贷款,还通过保险覆盖试验失败风险,政府配套提供补贴,形成“保—贷—补”协同机制,化解了企业“不敢试、没钱试”的困境。

尝试不仅一面,中国银行自2024年8月推出“中银科创生态伙伴计划”,跳出传统银行服务框架,主动联合政府、投资机构、科研院所与产业龙头,构建开放协同的科创金融生态圈。

贴近科技创新的脉搏,融入产业转型的浪潮,金融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道路上,实现了从单一信贷到综合服务、从资金支持到生态共建的全面升级,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故事笔墨落在无数企业的成长故事中、落在金融与科创深度融合的每一个细节里。

  • 相关阅读
  • 全国大部分秋粮长势正常 多产区全力以赴打好秋粮“保卫战”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要完成今年 1.4 万亿斤左右的粮食产量目标任务,关键看秋粮。处暑已至,秋粮正值产量形成关键期,多个主产区分类施策、加强田管,全力夺取秋粮好收成。 在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12支“田保姆”...

    时间:08-28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币9月3日起陆续发行

    人民网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罗知之)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5年9月3日起陆续发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币共4枚,其...

    时间:08-28
  • 以技术向善守护用户权益

    原标题:以技术向善守护用户权益近日,某短视频平台出现利用人工智能深度伪造全红婵、孙颖莎、王楚钦等奥运冠军的声音推销土鸡蛋的现象,引发公众对技术伦理失范的讨论。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为数字经济注...

    时间:08-28
  • 差异化竞争生态有益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差异化竞争生态有益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近期,券商上半年业绩陆续出炉。结合已发布的券商中期业绩数据以及机构的预测分析,上市券商大概率将交出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中考”答卷。 上市券商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

    时间:08-28
  •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扩容至37只

    原标题: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扩容至3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持续扩容中。8月26日,中国理财网发布第九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中邮理财新增2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至此,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已支持6家理财公司成功发行3...

    时间:08-28
  • 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水平继续好转

    原标题: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水平继续好转8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9%,前7个月增长2.3%,今年以来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为企业盈利恢复创造有利条件。7月份,规模以上工...

    时间:08-28
  • 全流程智能化助力制造业转型加“数”跑

    在福建某能源石化企业生产指挥中心,一面30米长的弧形三维可视化大屏实时跳动画面,绿色能源、高端材料重大项目建设场景一览无余。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管理、决策的效率。”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通过态势感知技术,指...

    时间:08-28
  • 工信部:创新“不换卡不换号”模式 支持开展手机直连卫星应用

    人民网北京8月27日电 (记者申佳平)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为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促进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商业航天创新活力,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

    时间:08-27
  • 人民财评:有"里"有"面" 服务业方能行稳致远

    当前,服务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引擎和吸纳就业主渠道,仅灵活就业群体规模就超2亿人,其中绝大多数活跃在服务业领域。例如1000余万外卖骑手,作为经济循环的“毛细血管”,也逐渐成为服务民生的“一线力量”。 以人为本的高...

    时间:08-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