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动起来!体育消费站上新风口

2025-09-05 08:47:00

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动起来!体育消费站上新风口

盛夏的乡村篮球场人声鼎沸,“村BA”释放满满活力;在南方的室内雪场中,雪板飞驰,赛事接连不断;攀岩馆内,年轻人手涂镁粉,沿岩壁向上攀爬;射击靶位前,少年们凝神屏息,不断刷新成绩……这些新兴消费场景正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共同勾勒出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壮大体育经营主体、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等方面,提出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20条重点举措。

当前,体育产业正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释放体育消费潜力?供给侧怎样有效增加优质体育产品?需求侧如何拓展多元消费场景?资本市场又应如何精准发力,为体育产业注入新动能?这些问题成为推动体育产业迈向新阶段的关键所在。

升温:政策暖风频吹

体育产业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一方面,体育制造业持续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8%,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1.1%。另一方面,体育服务业快速增长,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20年的68.7%增至2023年的72.7%。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和美团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4户外运动线上消费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户外运动线上消费人次约2亿人次,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陆地和山地运动深受消费者喜爱,消费人次占比高达48.78%,水上运动和冰雪运动紧随其后,航空运动也占到5%以上。

体育消费场景的不断创新,也让体育产业成为融合多种业态、激活综合效益的“引擎”。以体育赛事为例,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北、浙江、福建等7地一共监测了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育产业发展动能澎湃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强力支持。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将体育产业及体育消费纳入顶层设计。

体育消费作为重要的改善型消费,在落实促消费、扩大内需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8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意见》指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政策的持续发力,为体育产业明确了发展方向,推动其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田惠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融支持、资金保障等手段,为体育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政策还推动扩大体育消费,形成了“体育+”的多元发展格局,带动了文旅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关企业也受益于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滑雪领域为例,记者从热雪奇迹处获悉,2025年热雪奇迹公开赛举办期间,各雪场客流环比提升21%。同时,热雪奇迹在广州、成都等地的运营数据显示,年滑雪30次以上人数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15%。

“国家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为行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杭州乐刻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刻运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采用“月付制、无推销、24小时开放”的模式,降低大众健身门槛,凭借精细化运营实现了单店盈利,目前已拥有超1400万注册用户。未来,乐刻运动将继续拓展细分服务,满足多元化体育消费需求,培育新增长点。

潜力: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政策的确定性为创投机构指明了方向,资本正涌入智能硬件、新消费品牌、数字化服务等领域,为体育产业链注入活力。IT桔子(北京岁月桔子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9月4日,体育运动领域已披露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16起,总金额约5.59亿元;2024年全年这组数据分别为9起、约10.49亿元。

对比来看,尽管今年融资节奏加快,但相对更“小”更“散”,大多数融资集中在千万元级别,亿元级“大单”稀缺。

对于体育产业当前的融资瓶颈,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裕雄表示,从直接融资看,已上市的企业集中在体育用品制造领域,而体育服务类企业中,小企业居多,企业体量小,缺乏明显的规模效应,因此很难通过公开市场融资;从间接融资看,很多体育服务类企业属于轻资产类企业,缺乏抵押物,从银行贷款难度大。因此,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探索无形资产抵押等方式缓解融资难问题。

凯兴资本合伙人辛颖常年关注体育产业,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坦率说,这些年体育项目的财务回报一般。中国体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需求侧的运动消费文化、供给侧的商业人才、城市的场馆密度等都还在培育中,这些因素的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创投机构更关注体育服务类企业的哪些特质?辛颖给出三条判断标准:第一,体育产品的“成瘾性”,即能否产生让用户“一周不来就难受”的黏性,保证复购;第二,跑出单元(单店/场馆/场地)盈利模型;第三,可复制性,如关键人才供给、连锁模式等。

一家创投基金的体育投资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供给侧来看,企业已开始探索新领域、新模式。一方面,飞盘、桨板、攀岩、骑行等小众运动的本土新消费品牌,在研发、设计和营销上展现出活力;另一方面,国内专注于智慧场馆数字化改造、场馆运营、赛事一站式解决方案等模式的企业,也正在崛起。

头豹研究院院长李政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体育消费市场的增长,非常依赖现金流,需要各方面的融资支持,如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推出体育类REITs等,支持更多优质企业上市、鼓励头部企业开展产业并购等。

好消息是,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及时雨”已在路上。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意见》提到,“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鼓励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确保体育产业相关经营主体及时享受政策优惠”。可以说,未来资本市场支持体育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破局:“出海”与创新两手抓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国内体育产业上市公司面临着产业结构分散与国际竞争激烈的双重挑战。

目前A股和港股的体育板块上市公司,大多集中于制造业,即户外鞋服、器械装备。而更具增长潜力的赛事运营、体育培训等服务型公司,尚未成为体育产业的中坚力量。产业上游“小、散、弱”的现状,使得整个产业链的规模效应难以形成。

在王裕雄看来,目前在体育用品制造领域,户外运动、冰雪经济、材料创新和数字技术等领域的新兴企业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部分企业已具备“独角兽”企业的规模;在体育服务业方面,互联网健身、线上体育服务,以及借助数字化智能技术将制造与服务融合的企业也值得期待。

头部企业寻求破局的途径之一是“出海”。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多家公司通过国际化布局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例如,有的公司在海外设厂,实现产能“出海”。专注于健身器材的江苏康力源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马来西亚工厂即将投产,将更便于公司拓展国际市场。

也有公司采取“品牌与模式”战略。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采取OEM/ODM(原始设备制造商/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为国际健身器材品牌代加工健身器材,并开拓自主品牌的国际业务,目前自主品牌IMPULSE已打入欧洲等多个国际市场。

对于聚焦本土市场的企业而言,破局之道在于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创造新消费需求。

例如,户外用品公司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25年秋冬订货会上重磅发布下肢外骨骼等4款户外智能装备。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推出户外智能装备产品,通过“户外+芯片”双主业发展战略的内生增长和外延式扩张方式,进行数字化赋能和多产业融合。

事实上,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正呈现出多元化、精细化的特征。对于户外功能面料、器械装备等中游制造企业,核心在于技术突破与品牌升级;对于连锁健身房、体育旅游平台等下游服务企业,关键在于模式创新与生态构建。

田惠敏建议,未来,体育企业仍需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同时,资本市场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股权融资为体育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为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注入持续动力,最终实现整个产业链的现代化升级。

另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消费者正不断拓展运动偏好,解锁运动“新”方式,需求正呈现多元化、精细化趋势。但整体来看,体育消费普遍面临着“场地少、价格高、资源不均”的现实难题。

家住北京的徐女士表示,希望运动场所能够更加社区化、普惠化,成为家门口的基础设施,如将健身房纳入小区配套,增加免费或低价运动空间,开放学校场馆资源等。

专业指导与优质赛事也成为消费者的新期待。家住北京的彭先生表示,自己喜欢的搏击和攀岩项目都很难约课,不仅场馆少、专业教练少,而且相关运动赛事的门票也是一票难求,期待未来赛事运营增强公共性和可及性。

乐刻运动相关负责人提到,未来公司将通过构建开放平台,连接用户、教练、场馆、课程研发机构、设备供应商等各方资源,建立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王裕雄表示,可通过供给侧创新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如加强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领域的转型升级;加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在体育用品中的应用,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向服务业领域拓展延伸。

  • 相关阅读
  • 国铁集团进一步优化儿童等旅客购票优惠措施

    人民网北京9月5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国铁集团对儿童、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残疾消防救援人员等旅客购票优惠措施进一步优化,动车组列车优惠(待)票价计算基础由公布票...

    时间:09-05
  • 财政部、水利部下达中央水利救灾资金7.326亿元

    人民网北京9月5日电 (记者王仁宏)据水利部消息,7月以来,受多个台风和强对流天气影响,北京、河北、内蒙古、吉林、福建、山东、四川、甘肃等8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9月5日,财...

    时间:09-05
  • 铁路部门大力开行旅游列车激活消费潜能

    人民网北京9月5日电 (记者王连香)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官网消息,今年以来,铁路部门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基础保障力度,精心组织开行亲子游、研学游、红色游、康养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和银发专列,为...

    时间:09-05
  • 政策加码助力楼市“金九银十”

    原标题:政策加码助力楼市“金九银十”“金九银十”历来是房地产行业的销售黄金期。近期,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助力“金九银十”销售窗口,巩固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势头。 自8月下旬起,上海、苏州、长春等城市陆续推出楼市新...

    时间:09-05
  • 脑机接口领域投融资活跃 应用场景拓展

    原标题:脑机接口领域投融资活跃应用场景拓展本报记者 郭冀川 近期,脑机接口领域投融资活跃度显著提升。 9月初,上海脑韵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几乎同时,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其控股子公司参股...

    时间:09-05
  • 具身智能技术助力 工业质检加速范式跃迁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 (记者孙阳)在工业智能化全面提速的浪潮下,具身智能技术正加快从“舞台上动起来”向“工厂里用起来”转变。今年以来,工信部明确部署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的全流程、重点行业、重点产...

    时间:09-04
  • 两部门:到2026年,75英寸及以上彩电国内市场渗透率超40%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 (记者申佳平)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6年,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

    时间:09-04
  • 财政部拟第二次续发行2025年记账式附息国债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 (记者王震)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拟第二次续发行2025年记账式附息(十三期)国债。 根据通知,本次续发行国债为1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1570亿元,进行甲类成员追加投标;面利率与之前发行的...

    时间:09-04
  • 国家林草局召开“三北”工程建设质量约谈整改会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 (记者杨曦)据国家林草局消息,近日,国家林草局召开“三北”工程建设质量约谈整改会,约谈有关省区林草主管部门和地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通报暗访发现问题,安排部署整改工作,对工程建设质量提出进一步要求。...

    时间:09-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