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杜燕飞)近日,作为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重点配套活动之一,2025国际消费大会在北京首钢园举行。围绕消费发展新趋势与全球合作新路径,参会嘉宾表示,全球消费市场正以跨界融合打破行业边界,通过数字技术重塑消费场景,以文化赋能激活消费潜力。建议加强产业跨界融合、对接消费领域国际规则、建设高效跨境流通体系,进一步挖掘国际消费潜力。
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理事长姜增伟表示,当前全球变局加速,经济增长面临挑战,释放消费潜力成为各国共同任务。要重视服务贸易与消费、供应链等的关联与融合,单靠一国、一企或一领域难以完成服务类生产与消费。建议从三方面强化整合协作,首先是挖掘新兴消费潜力,发展智能、绿色、健康消费,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其次是对接消费领域国际规则,完善标准互认,提升政策协同,发挥国际组织作用;三是夯实基础设施,加强金融基建,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建设高效跨境流通体系。
“传统消费模式正在向多元化、全球化转变,全球消费已非单一国家或行业的‘独角戏’,需要多国协同参与。”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说,国际消费需要聚焦多元融合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明确跨境物流与国际支付协同保障、全球数字技术共享、中外环保技术与可持续供应链合作的重要性。“聚力协同”是中外消费合作的必然选择,“融合消费”是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未来方向。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执行总裁克丽斯特尔·伊登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是推动创新与增长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在塑造全球消费及贸易格局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与服贸会开展合作,为国际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参与中国市场提供了桥梁,也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走向全球市场。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表示,当前国际消费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是全球市场规模扩大、科技进步加速共振、文化传播拓宽路径,挑战则是全球经济贸易不确定性加剧、竞争更激烈、产业升级滞后。跨界融合是关键的应对方向,能创造新消费增长点、适配技术趋势、契合政策,还蕴含创新机遇。建议从统筹基建、加强城市营销等方面为跨界融合打造良好环境,助力消费与经济发展。
洞察趋势是起点,落地实践是关键。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保障民生,提振消费,畅通城市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
会议上,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吴凤武在发布《2024年度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介绍,我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提速明显:截至2024年底,全国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5188个便民生活圈,服务1.18亿社区居民,且生活圈内商业网点累计创造732.4万个就业岗位,同比增长44.9%,有效带动就业增长。
《报告》建议,下一步需要推动便民生活圈从重点城市向有条件的县城延伸,且持续推进功能转型升级,构建覆盖全年龄段居民的多层次、多元化服务体系,重点满足“一老一小”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