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科技金融新命题:银行要变成“好裁缝”

2025-09-17 09:09:00

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科技金融新命题:银行要变成“好裁缝”

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神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州医疗”)的医疗大模型正深入分析着上千页医学文献;在北京昌平实验室,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元合成”)的合成生物技术正悄然革新生物制造方式;在山东裕龙岛上,善热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善热科技”)的产品正为裕龙石化提供高效热回收解决方案,每年可减少蒸汽消耗1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万吨。

《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上述科技企业具备以下共同特点:掌握核心硬核技术、拥有专业团队、展现出高成长性。然而,这些企业也普遍面临轻资产、无抵押物的传统融资难题。如今,商业银行正不断深入推进科技金融领域的相关工作,通过一系列量体裁衣式的创新实践,为这些企业提供最契合的金融支持,助力科技企业走出“实验室”,成功落地“产业链”。

价值重估

从“看报表”到“看技术”

“我们并不缺乏创新与技术,关键是如何获得银行的授信认可,尤其是像我们这种专注于研发原始性、创新性产品的公司。”北京华视诺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视诺维”)医学合作与大客户部总监夏朝阳道出了众多科技企业的共同心声。这家企业拥有近百项中外专利授权和多项国家级奖项,尽管技术实力雄厚,却一度面临融资难题。

中信银行推出的“科技成果转化贷”成功打破了这一困境。该产品不再以传统财务报表为核心依据,而是通过观察企业技术来源、产业契合度、专利价值及落地预期等多个维度,构建起“看技术、看专利、看团队”的科技企业定制式评价体系。

“在产品设计之初,我们就决定要跳出传统授信逻辑。”中信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正是这一转变,使华视诺维获得了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用于推动三款创新医疗器械的注册与临床试验。

通常而言,在传统授信模式下,银行一般要求企业具备稳定的还本付息能力。然而,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处于初创和成长期的企业,往往面临着发展不确定性高、轻资产运营、研发投入周期较长等挑战。

对于充满“不确定性”但也充满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银行一方面肩负着支持企业创新成长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要严控风险、保障稳健经营。如何平衡这两者?关键在于打破传统风控的“路径依赖”,锻造出精准识别、特色服务的能力,这也正是对银行的专业水平与战略远见的考验。

今年5月份,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政策举措》),明确提出“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科技领域项目融资特点,进一步理顺内部贷款开展机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银行已普遍形成共识:与传统金融相比,科技金融更需要具备“前瞻”的视野,即更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银行需根据企业特点提供“裁缝定制式”的支持,而这无疑对银行的专业团队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对接银行的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相关业务人员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性和靠前服务能力,他们既了解国家政策,又对我们行业发展有着透彻的了解,且业务灵活度高。”微元合成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与民生银行建立了银企合作关系,并获得民生银行总额度5000万元的贷款支持。同时,公司还享受昌平区政府对科技企业的补贴政策,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成本。

据民生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该行围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医药医疗以及传统产业升级改造“6+1”主线,绘制科技金融产业图谱,并建立了行业专家智库,加强产业前瞻性研究,让懂金融的同时更懂技术。

生态协同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赋能

科技金融并非简单的借贷关系,而是基于数据智能的深度协同。目前,银行正从单一产品供给转向系统赋能,成为企业成长路上的“合伙人”。

善热科技是北京市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注于节能换热器、能源梯度利用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0项实用新型专利。如今,企业营收迅速增长,技术成果效率大幅提升。公司总经理郭兴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得益于浙商银行北京分行深入了解公司技术优势和经营模式,一直以来及时提供金融支持。

“通过调研,基于实控人情况、企业专利技术、订单情况及绿色产业属性,我们迅速为善热科技发放了首笔‘小微科创贷’贷款。”浙商银行金融顾问、北京城市副中心分行小企业一部总经理张晓杰表示。

据介绍,浙商银行在业内首倡“金融顾问制度”,实现1+N赋能,通过金融顾问连接担保机构、券商、保险、创投、基金、律所、知产、创业孵化等各类专业机构,形成服务科创企业的合力,助力解决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生态圈,而非单打独斗。”一位银行人士表示。事实上,这不仅是银行的共识,更是众多科技企业的诉求。

“其实,整个产业链可以合作起来。目前我们业务涉及的很多是精密器械和精密仪器,在寻找上下游供应链过程中,研发人员投入了大量精力,需不断筛选合适供应商,这个过程类似爱迪生寻找灯丝,需反复尝试。”华视诺维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希望能够顺利整合这些资源,构建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同时,期待金融机构在产业链层面提供更多支持,帮助企业实现系统化布局,而非仅限于现阶段细分领域的持续扩展。

“当前,国家金融政策对科技企业非常友好,银行授信支持与政府扶持助力公司经营更上一层楼。随着业务规模扩大,未来我们亟需更多的金融支持,这不仅包括业务层面的援助,还期待更深层次的资本化支持。”神州医疗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中信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看来,科技企业的成长是“接力长跑”,需金融机构保持战略定力、陪伴穿越周期、实现共同成长。在成果转化的“全周期”支持路径中,中信银行协同联动中信股权投资联盟单位,为科技企业提供“投贷联动+债券融资+产业撮合”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推动资本、金融与技术在早期阶段实现深层对接。

民生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该行目前在资金供给端推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矩阵:通过“股债联动”的强大合力,为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破解融资难题,陪伴企业稳步成长。此外,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固定贷款、行业贷款,以及与供应链、园区深度结合的相关产品,全方位覆盖科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多样资金需求。

银行要做好科技金融,就应如“好裁缝”一般,既精准量体又细致裁衣——不仅依靠自身资金实力、智能风控与产业认知,更要主动协同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本、保险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构筑赋能创新的金融生态。唯有如此,才能助力更多科技企业突破传统融资壁垒,将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写得更加精准、更加开阔、更有活力。

  • 相关阅读
  •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硬实力”明显提升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杨曦)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9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国资央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全面践行新型举国体制,以更大的力度集聚创新...

    时间:09-17
  • 国资委: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22万亿元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杨曦)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9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国资央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保持了稳...

    时间:09-17
  • “十四五”期间9家新央企组建设立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杨曦)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9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央企业的战略性专业化重组,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大力推...

    时间:09-17
  • 中国创新实力持续增强

    原标题:中国创新实力持续增强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采用近80项指标评估全球近140个经济体的创新表现,其中涵盖研发支出、风险资本交易、高技术出口和知识产权申请等。报告显示,瑞士、瑞典...

    时间:09-17
  • 全球能源转型寻求新突破

    原标题:全球能源转型寻求新突破从目前情况看,全球能源转型的过程缓慢,且各个国家和地区转型路径分歧较大。制约能源转型发展的主要问题,首先在于投资不足;其次,地缘政治冲突严重拖累本已进展缓慢的转型之路。此外,全球70%的...

    时间:09-17
  • 政策组合拳为储能产业链打开发展空间

    原标题:政策组合拳为储能产业链打开发展空间为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

    时间:09-17
  • 国家林草局:将更多优质生态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

    人民网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欧阳易佳)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首要地位,也是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重要依托。 自然保护地在“人与生物圈计划...

    时间:09-16
  • 业界:家装行业要从“单件合格”变“全屋安心”

    人民网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了解到,“质量月”期间,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携手会员企业向家装行业从业者发出了“提质量·促消费·惠民生”的倡议。 从“单件环保”到“全屋达标” 此次倡...

    时间:09-16
  • 2025(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雄安分站暨中国互联网创新论坛举办

    人民网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许维娜)“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互联网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正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兼常...

    时间:09-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