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赵竹青)在今年丰收节来临之际,山西蒲县被子垣1500亩生态有机果园又迎来大丰收。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获悉,该所近6年来通过与蒲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蒲县试验站,以科技力量为当地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蒲县试验站站长贾晓辉介绍,自试验站建成以来,已建成2000吨现代化机械冷库1座,引进外观品质兼内在品质的分选线1套,制定了玉露香梨、黄冠、维纳斯黄金以及烟富系列苹果标准化采收标准6项,果品分等分级标准3项,贮藏保鲜技术6项,加工产品4种,实现了被子垣乃至整个蒲县贮藏、加工设施和技术的从无到有。
经过科技赋能后,当地果品贮藏期延长3-4个月,损耗率由原来的30%甚至40%下降至5%以下,果实分等分级实现了优质优价,使原来平均2.5元/斤玉露香梨,分成了特级果、优级果、等外果,其中,特级果价格可达17元/斤,优级果价格可达10元/斤,等外果进行加工成果汁、脆片等,实现了全果高附加值利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果品贮藏加工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采后保鲜贮运岗位科学家王文辉介绍,试验站先后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育种、栽培、贮藏加工、虫害防控等10余名专家,组织15次培训,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全面提升当地果农的专业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