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中集集团:锚定数智升级 220秒造一台“大冰箱”

2025-09-26 11:42: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冷藏箱,可以看作是一个移动的特大号“冰箱”,运输过程中要经受风吹日晒,对冷藏、保温性能要求非常高。因此,除了需要专用温控设备进行温度调节外,还需特殊材料进行隔热保温。

造一台这样的“大冰箱”冷藏箱,需要多久?

答案是220秒。

正在保鲜运输货物的“大冰箱”冷藏箱。 受访者供图

在中集集团旗下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冷箱”),发泡工程师庄兴民告诉记者,保温层的发泡工艺是冷藏箱中最核心的技术。钢质冷藏箱由内外两层钢板,加上中间聚氨酯发泡料组成“三明治结构”,整个发泡过程是闭式浇筑。

过去,庄兴民需要拿着小木棒敲打冷藏箱,“闻声辨病”,观测发泡工艺的重要参数。不仅耗时,准确度也依赖于经验。后来,青岛冷箱通过在生产线上部署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采集整个发泡工艺过程中各项参数。这些设备可以与生产设备和系统进行实时连接,并传输动态数据到云平台。工程师们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和参数。

当数据积累到了可观量级之后,青岛冷箱进一步推动工艺智能化升级。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来推动工艺改善,预测给定生产条件下的不良品概率。例如,通过自动学习和识别复杂的条件变化,可预测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为不良品,然后反向优化工艺参数,变“事后分析”为“事前控制”。

青岛冷箱生产线正在制造“大冰箱”。 受访者供图

中集青岛冷箱数字化工厂办公室主任耿峰告诉记者,青岛冷箱在涂装车间搭建了数字孪生平台,通过物联网平台与产线设备互联,建立产线仿真、工艺仿真。一比一还原真实产线,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故障预测和优化调整,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发泡液用量持续降低,单张顶板用量从126公斤降至116公斤,实现了发泡板材料成本降低8%。保压时间从开始的35分钟降至目前的28分钟,效率累计提升20%。人工效率从之前的9人天/台,降到现在的4.5人天/台。按照产能最高负荷计算,以前一天只能生产240台冷藏箱,现在可以轻松生产300台,相当于220秒造出1台“大冰箱”。

基于新兴技术打造的智能制造工厂,是中集集团在“十四五”期间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新型工业化转型的重要实践。

丰富的实践也让越来越多的数字智能化、工业机器人和物联网技术融入现有制造体系和产品中,实现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转型——走进中集环科智能工厂,数字技术正重塑传统制造:数字孪生/仿真模拟在建新车间实时动态,连RGV是否走最优路径都能预警。射线检测室内,AI辅助工程师进行焊缝无损检测评片。在危化品区域,AI如同严格的“安全教官”,发现未完成静电释放者会“点名”警告。这样的智能场景像精密咬合的齿轮,通过物联网、大数据、AI、5G等技术,实现交期缩短30%、一次性装配合格率提升10%,检验效率提升50%。

中集环科打造的罐箱行业首条全自动粉末喷涂线,替代传统的油漆工艺,实现VOCs近零排放,年减排量78吨,相当于种植约1.4万棵树。 受访者供图

“中集集团各业务板块聚焦自动化升级,如集装箱‘龙腾计划’、车辆‘超级麦哲伦计划’、能化‘梦六、梦七计划’等,通过两化深度融合,结合精益的积累,利用数据驱动改善。”中集集团CIO潘进杰表示,从2018年开始,中集集团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和智能制造,聚焦以数字化示范企业作为牵引的核心企业,赋能制造转型和绿色发展,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五层架构,深入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决策式AI等技术,在能源节约、关键工艺、员工安全、质量检测等方面取得重大改善;利用数字孪生+AI,优化机器人集群协作,降低人机配比;利用生成式AI,打造AI数字员工,全面提升企业员工效率,尤其是蓝领员工人效的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集集团已经打造25家省级、3家国家级智能制造工厂(含2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了工业3.0的跨越。在5G应用领域,中集集团亦引领发展。2024年4月,旗下青岛冷箱成功获评国家级5G工厂,成为继宁波中集之后集团内第二家获此殊荣的工厂,体现了其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融合方面的积极成效。

  • 相关阅读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四次出舱活动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赵竹青)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9月26日1时35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

    时间:09-26
  • 今年前8月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11%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获悉,今年1至8月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403.98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金额385.9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进口金额18亿美元,同比增长2.84%。出口金额远...

    时间:09-26
  • 财米油盐|连年丰收! 实地揭秘1.4万亿斤粮食怎么“数”

    1.4万亿斤!去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二十一连丰”。今年,夏粮稳产丰收,早稻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夺取新一季丰收有基础、有条件。 “中国饭碗端得更稳”的背后,离不开广大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也...

    时间:09-26
  • 邮储银行:逐“绿”而行 护航实体经济

    在甘肃平凉,新型节能设备正在庄浪县一家特种水泥制品车间里平稳运转,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这家曾受困于“高耗能”标签的水泥企业,如今凭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发放的“产品碳减...

    时间:09-26
  • 业界: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杜燕飞)近年来,电力行业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促进了社会经济清洁低碳转型。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双高峰特性日益突出,对电力系统安全和保障能力提出了更...

    时间:09-26
  • 申万宏源:服务新质生产力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胜业电气、天工股份、灵鸽股份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资本赋能下打开新的发展局面,TCL科技完成重组交割和配套融资发行,华鲲振宇、华丰科技、银河机器人、白鲸航线、无问芯穹等硬科技创业项目持续获得投资…...

    时间:09-26
  • AI CRM系统研究报告发布 行业探索以智能标准驱动增长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孙阳)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动能重塑企业运营模式。在此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作为企业与客户连接的核心枢纽,迎来了智能化升级新机遇。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牵...

    时间:09-26
  • 天山南北好“风光” 绿电书写“新”华章

    初秋时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哈密石城子光伏电站,40多万块光伏板在戈壁滩上泛起波光,宛如一片蓝色“海洋”;在辽阔草原与天山怀抱之间的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一排排白色大风车迎风转动,绿电从这里走进千家万户…… 新疆...

    时间:09-26
  • 皓元医药:让药物筛选告别 “大海捞针”

    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智能化革命”,AI 技术就像为药物研发装上了“望远镜”与“显微镜”,让科研人员更精准地锁定靶点、设计候选分子。 但对于很多药企而言,AI 与研发的融合像“隔着一层窗户纸”—— 要么缺乏海量...

    时间:09-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