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工业智能体,塑造制造业新范式

2025-10-02 08:44: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工业智能体,塑造制造业新范式

近来,人形机器人成为人工智能的关注焦点。然而,它们能走向轰鸣的车间,成为支撑实体经济的“实干家”吗?

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需要更可靠、操作更精准的机器人。当前,一场围绕“工业智能体”的深刻转型已然开启。它追求极致的效率、精度与可靠性,正在无声却有力地重构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范式。

1 “眼-脑-手”,工业智能的重构

工业智能体,并非一个单一的机器人,而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系统。赛迪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人工智能产业研究室主任王宇霞介绍,智能体泛指能够感知环境、理解信息并做出决策与行动的代理体,它具有自主性、适应性和交互能力。应用在工业场景中的工业智能体,甚至已经超越人类的“眼-脑-手”协同机制,实现感知、决策与执行的闭环。

“眼”是尖兵,感知万物。其背后是具备高推理速度、高识别准确率、全国产可控的先进视觉传感器硬件。这些“工业之眼”能够精准捕捉微小零部件的精细纹理和大型设备的整体运行状态,为整个系统提供高质量、全息化的感知数据。更重要的是,这一领域的国产化突破,为工业数据的自主可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脑”是中枢,智慧决策。核心技术是以具备原生多模态推理能力的大模型为核心的AI“工业大脑”。与传统仅处理图像或文本的模型不同,它能够融合视频、音频、图像、文本等多种数据模态,深入理解工业场景中的复杂信息。它不仅能“看见”产品表面的划痕,还能“听出”设备轴承的异响,精准预测潜在故障,实现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跨越。

“手”是干将,精准执行。最终,数字世界的决策通过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的智能执行机构,转化为物理世界的行动。无论是完成芯片引脚微米级的精准检测与焊接,还是适配不同车型的零部件灵活装配,这些“手”都将智能分析的结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提升。

“眼-脑-手”的协同,构成了工业智能体的完整技术闭环,将人工智能的算力算法,无缝对接到工业生产的流程工艺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感知-分析-决策-执行”自主运行。

2 赋能千行百业,锻造新质生产力

工业智能体的价值,不在实验室,而在千行百业的产线上。它正从试点示范走向规模化应用,成为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

在精密电子制造领域,它是追求“零缺陷”的质检专家。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技术负责人刘枢说,在高端无线耳机充电仓的检测中,工业智能体通过多光谱成像与多模态分析,能同时检测超20种缺陷类型,包括微米级的塑料压伤、脏污等,实现了关键缺陷零漏检,并将误判率控制在5%以下,在2秒内即可完成整个产品的360度无死角检测,效率与可靠性远超人工。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它是提升安全与效率的装配能手。动力电池包的生产工艺极为复杂,对安全性和一致性要求极高。一家从事新能源电池精密结构件生产的企业负责人介绍,该厂引进的工业智能体,通过高精度视觉引导和力控感知,能完成电芯的柔性插拔、线束的精准安装等复杂任务,极大提升了Pack产线的自动化率和产品一致性。

在轨道交通这一关乎公共安全的重器领域,工业智能体更是展现了其不可替代的价值。高铁转向架的焊缝质量检测长期依赖人工目视,效率低、难追溯。如今,工业智能体通过“磁粉探伤+AI视觉识别”的融合创新,可在1秒内完成缺陷识别、分类与风险评级,实现了检测流程的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效率提升70%,为大国重器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有专家表示,工业智能体赋能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将人力从重复、枯燥、高危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转向更具创造性的岗位;它推动了生产模式的革新,使小批量、定制化的柔性制造成为可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它更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促使传统工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重塑我国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的核心竞争力。

3 迈向新型工业化,开辟产业竞争新赛道

当前,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在模型算法、硬件性能与成本控制等方面,距离融入复杂严苛的工业环境仍有差距。产业的刚需,呼唤实用的智能。工业智能体的兴起,正当其时。

工业智能体绝非一项技术的单点突破,背后是我国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决心。

专家介绍,纵观全球,欧美纷纷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力图以尖端技术重掌制造业主导权。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争中,工业智能体已成为一条不容忽视的新赛道。它不仅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工具,更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韧性的战略支点。它的背后,是国产智能传感器、多模态大模型、精密机械制造一整条产业链的协同升级,是一个庞大创新生态的崛起。

同时,它也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产学研协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有专家提醒,唯有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创新链条,才能让工业智能体成为推动制造业变革的核心力量。这既需要科研界的定力,也需要产业界的耐心,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体系。

从炫目的“表演”到扎实的“实用”,工业智能体的发展路径印证了一个道理:最前沿的科技,必须扎根最厚重的产业,真正理解工业的灵魂——对精度、稳定与效率的极致追求。

  • 相关阅读
  • 国庆假期首日 长沙车展人气旺

    原标题:国庆假期首日 长沙车展人气旺   这是10月1日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拍摄的2025长沙市汽车促消费活动现场。   10月1日,2025长沙市汽车促消费活动暨芒果国际汽车博览会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启动。本次汽车促消...

    时间:10-02
  • 各地迎客流高峰 假期首日预计超3.3亿人次出行

    “今天是祖国的生日,诚邀各位旅客与我们一起唱响《歌唱祖国》,向祖国致以祝福。”10月1日,在天津开往北京南的C2218次列车上,乘务人员手持小国旗向旅客发出邀请,熟悉的旋律在车厢内奏响,瞬间点燃了全车旅客的爱国热忱。 10...

    时间:10-02
  • 报告显示: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市场规模2035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原标题:报告显示: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市场规模2035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撰写并于日前在京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5》显示,当前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处于起步期,在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和产品制造方面具有较好基...

    时间:10-02
  • 青春华章|筑牢“硬屏障” 台风“桦加沙”来袭前后的水利答卷

    台风最大风力17级以上,7个市出现特大暴雨,珠江口外海出现10米以上狂涛,30个潮位站出现超警戒潮位且有4个超历史实测最高值,11条河流14个站点发生超警戒洪水……一系列数字,记录下一场场与自然灾害的“交锋”。 夏秋时节,...

    时间:10-01
  • 推动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 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出炉

    人民网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杜燕飞)为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的《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2030年,健康保险在国家健康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团体...

    时间:10-01
  • 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表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

    人民网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杜燕飞)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30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5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顶住压力保持平稳运行,表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市场预期和交易理性有序,国际收...

    时间:10-01
  • 激活经济新动能 沈白高铁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9月28日,沈佳高铁沈白段(以下简称沈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条横贯辽宁、吉林的高速铁路,不仅实现了辽吉两省首条高铁环线的贯通,更标志着东北高铁网完成“O”型闭环,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让白山黑水间的民生出...

    时间:10-01
  • 一组数据看我国交通运输运行稳中有进

    来源:国新办就中秋国庆假期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编辑/设计:王连香...

    时间:10-01
  • 从泥泞山道到星空梦想 通途点亮希望

    人民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乔雪峰)黔贵大地,峰峦叠嶂,95%以上的土地被群山环抱。大自然以鬼斧神工勾勒出壮美的山水画卷,却也用崎岖山路筑起了一道阻碍发展的屏障。 在贵州省印江县天堂镇印朝村,18岁的小喻家的老旧木屋中,客...

    时间:09-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