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好书推荐

张学良的思想人生与百年孤独:飞沙不解流星泪

张学良的思想人生与百年孤独:飞沙不解流星泪

2016-01-29 14:16:25

来源:新华悦读

  人是万物之灵,传奇人物又是与常人不同的另类,多数另类人物都是充满悖论的综合矛盾体。人生的亮点常常与污点相含相连,激情常常与懦弱交替相杂,尊严常常与耻辱相纠相缠,它比自然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要复杂不知多少倍。

  因此,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在谈到我们称之为“人生密码”,他称之为“包裹物”时说:“对任何思索它的人来说,它是令人惊奇的,不可思议的,神奇的,甚至更甚。”

  无疑,张学良是位带有鲜明传奇色彩的人物。正如徐庆全先生所说:“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张学良被称之为‘传奇人物’,这绝不是浪得虚名。” (注:徐庆全:《张学良怕伤害谁》,《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30期。)他在世时,不断有传奇传出,他人走了,又丢下一串谜团。这一串谜团中,有的像遮山的雾,有的像高天的云。这雾,引起人们的好奇,谁都想走近,因为谁都想知道这雾遮的是啥;这云,引发许多人的疑虑、不安,甚至是惊惧,因为不知道这云会带来什么风雨,尤其是不知道这云中的雷电会炸到谁。

  他轻轻地走了,身后留下一串神秘莫测的数字和一堆难解的谜。

 

  生在马车上:飘泊百年

  张学良不是像今天的人们出生在医院里,也不像与他同时代出生的东北农村娃们生在自家的炕头上。“我们东北有三个马、两个马、五个马、六个马拉的大车。我妈正在逃难哪。她把我生在大马车上了。所以我是在咣当咣当行进中的大马车上下生的小孩。”

  这是不是预示着他一生的颠沛流离?

  他自从1930年离开东北,一直再未回过东北;1933年离开北平,1935年离开武汉,1936年离开西安,1937年离开南京,一路永别。此后,在幽居的岁月之中,更是永别一路,一直到1946年告别大陆,永别大陆。他于1993年离开台湾,也再未回过台湾,一直到终老夏威夷。可谓漂泊一生。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