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百三:1999年我国的M2为11.9万亿;2011年4月,M2约为75.8万亿(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存款为1200亿元,现在为30万亿元)。1999年,复旦附近的房价为4000元m2,现在为3万元m2,房价走势与M2增长的幅度完全同步。而这也是为通胀的顽强到来,埋下了祸根。
此外,至今,美国的M2仅为其GDP的60%;而我国此数据一直大大高于美国。1999年我国GDP为8.9万亿,M2/GDP=1.33倍。2007年GDP为26.5万亿,M2为40.33万亿,M2/GDP=1.5倍。2010年底,我国GDP统计为39万亿,但各省加总为43万亿;而现在我国的M2已达75万亿,则M2/GDP为1.74倍。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通胀总有一天会被顽强地不可抗拒的爆发出来。早些年,由于大中城市的房地产调控不力,不停地上涨,吸纳了大量流动资金。因此,通胀问题被掩盖起来了。而现在房价被严厉调控,大量的钱——货币就从CPI的管道冒了出来,成为显性的了,这就是第五、六次通胀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存准年内或再上调
《华商楼市通》:5月18日,央行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大型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基本上已经达到21%,在房地产调控的前提下,这次的再次上调对房地产资金链会不会造成影响?
谢百三:肯定会有影响,以至于会不会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产生影响,那主要看房地产企业的规模了,大型房地产企业由于资金充足,自主造血、输血的本领强的就不会有啥影响,但对于中小房地产企业就不好说了。而且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完全是针对房地产来的,主要是针对通胀来的。
《华商楼市通》:还有上调的可能吗?
谢百三:我估计准备金还可以调一次到两次,调到22%就不会再调了,其实别的国家还有更高的,但是我估计我们国家到22%就不会再高了。
名词解释:
M0、M1、M2、M3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
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政府债券;
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活期存款(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华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