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过去,一些贫困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不少群众“蜗居”在破陋的茅草树皮房和土坯房里。“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是他们身处窘境的真实写照。
破旧的农村危房,成为广西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一块“硬伤”。据2008年底的统计数据,广西共有农村贫困群众危房127.5万户,其中,茅草树皮房4.2万户,边境一线9万户。
近年来,为改善民生,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广西各级政府把农村危房改造列入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之一,全力推进危机改造,至2010年,广西已经完成19.8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危改”列入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已有70多万困难群众喜迁新居
近日来连绵不断的大雨,并没有给贵港市覃塘区覃塘镇覃南村碑头屯的苏丽香带来些许担忧。而在过去,雨季一来,她一家便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年近50的苏丽香身体残疾,家中仅有的1亩多水田和几分旱地全靠丈夫一人张罗,还要养育两个孩子,家里没能攒下几个钱,一家子只能挤在祖传下来的破陋房子里。
“每逢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大家夜里不敢入睡”,苏丽香说,他们夫妻俩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住上一套安全、舒适的楼房。
去年8月,村干部帮他们申请到1.6万元的“危房”补助资金,村里的群众也纷纷伸出援手,帮他家搭建起新房。今年春节前,他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终于过上了一个温暖、惬意的春节。
2009年国家实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以来,自治区政府每年都将其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与14个设区市签订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责任状,纳入了全区绩效考核的范畴。制定了《广西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规划(2009-2014)》及年度实施方案,明确用6年时间,分试点、铺开两个阶段6期力争完成全区农村危房改造的目标。
据统计,截至2010年,广西完成了涉及14个设区市109个县(市、区)19.88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让70多万困难群众喜迁新居,改造量超过了“十五”及“十一五”前3年的总和。
像苏丽香这样的特困户,最先得到保障。广西重点帮助居住在最危险房屋中、最贫困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家庭和农村特困户解决最基本住房安全需求,将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等最贫困群体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户均2.5万元左右。2009-2010年,共完成11150户分散供养五保户、40360户低保户、16172户残疾人家庭、33700户茅草树皮房的危房改造。
边境地区群众也充分享受到“危改”带来的温暖。2009—2010年,全区共完成边境10县42265户农村“危改”任务,大多数建起了砖瓦或砖混结构的楼房,不仅改善了边境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树立了良好的国门形象。
“危改”,还促进了农村就业,有效扩大了农村对钢铁、水泥、家电等相关行业的消费需求,拉动了农村投资和消费。
专家测算,2009-2010年,农村“危改”直接拉动农民44.47亿元的投资。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严世明说,为扩大受益面,今年广西将改造农村危房20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