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海报让大家认识到:原来地产中介人员跟我们一样,也要买房,也承受着生活压力。”中联地产集团常务副总裁杨告诉记者,这组海报是希望与消费者进行良好、有效的情感沟通,“这其实不仅仅是中联的形象广告,更多是整个行业的形象广告。”
眼下,陈伟民希望能带着15个同事一起度过这个地产行业的“寒冬”,让大家都能赚到钱,过上有房的生活,也希望等房价降一些后,把自己的两房换成三房,让一家人住得舒适一些。
职业转型阵痛碰上楼市阵痛
房企媒介经理:
当夜深人静在加班或周末休闲要出差的时候,就会想起朋友的调侃并以此来自我解压,“地产行业未来前景是美好的,我是来救市的。”
曾经资深的房产记者余天(化名)则在2011年年初从一个房地产行业记者转变成为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媒介经理,而直到今日他依然感觉自己处于转型的阵痛期。
余天的职业转型阵痛期正赶上了中国楼市的阵痛期,中国楼市犹如长期高烧中的患者,此前为御寒又吃了兴奋剂,此刻不得不冰镇降温。从2010年4月起,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步趋紧,限贷、限购、限价纷纷出牌,信贷收缩,房地产税悬于头上,楼市这匹向前狂奔的野马才被缰绳缚住,慢慢减速。
对这些政府政策和公司走向的紧密观察,曾经是记者余天每天的工作,“猛料但求越猛越好”,但现在,经理余天却要转攻为守,“公司的猛料越少越好”。像大多数从媒体转入企业的朋友一样,他主要负责公司的危机公关事务,主要跟以前的媒体朋友打交道,处处像一个救火队员。
因为目前是特殊时期,房地产公司领导对负面影响的报道较为敏感,余天要尝试将自己以前的媒体经验和人脉引用到公司的宣传机制,为这家公司在地产行业冬天遮风挡雨。“以前做记者写完稿就可以休息,但没有公司收入好。不过公司事情永远做不完,每天工作不停地来、不停地来,得自己找时间休息。”余天说,现在即使每天的上下班打卡也令其头痛不已。
房地产暴利、开发商无良这些冠诸于这个行业的刻板成见也在楼市这个寒冬显得格外刺眼。这还不算,由于市场走低,开发商纷纷降价求生存,对上算得上是迎合政府调控,可是对下却让前期那些高价买了房的业主们纷纷上门来追讨开发商。深圳楼市从今年10月起,随着开发商的降价,不断出现业主维权要求开发商退还差价,质疑开发商价格欺诈,虚假宣传,诱导营销的事例,而这些也会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
“地产公司难免会碰上一些棘手的报道”,余天面带苦恼的表示,这时候,他的领导会要求从网上删掉这些负面稿件,删稿子也成为他最为头痛的事情之一。在余天看来,要删除负面新闻,像恒大、万科那样财大气粗的“大牛”也颇为费劲,对于普通公司来说由于投入量大面广,费力不讨好。因此碰上负面报道,这位前媒体记者觉得,危机公关首先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回应;有错的话,要诚恳道歉认错。此外,他还要不断地写很多宣传公司的软文,安排接待媒体采访,去外地考察等工作事宜。
只有当夜深人静在加班或周末休闲要出差的时候,这个有着多年记者生涯、自由惯了的人,就会想起朋友的调侃并以此来自我解压。“地产行业未来前景是美好的,我是来救市的。”
“亲自卖楼”的副总裁:承诺“三年保值回购”
“副总参与具体项目的营销是非常之举,绿景香颂的营销要面临以前所有传统营销方法所解决不了的问题”
焦虑的不光是余天这样的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连深圳市绿景集团副总裁张梧峰这样的房企高管也感觉到了骤然而降的压力。2011年7月起,分管绿景集团品牌营销、行政人事、董事长办公室的集团高管张梧峰也要参与到绿景香颂项目的营销中来,“副总参与具体项目的营销是非常之举”,张梧峰坦言,市场环境比较严峻,而绿景香颂又是绿景集团今年重点推向市场的项目,“要参与的多一点”,此后这一项目整个的营销思路,策略定位,包括参展秋交会都伴随着这位集团副总的“深深介入”。(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