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是前几年拿到项目开发的中小型企业,还有一些其他行业进入房地产初战告捷的企业,刚赚了第一桶金,这些企业的共性是资金充裕,在房地产市场不长,没有经过严酷的下跌周期。在调控的暴风雨中,这些舵手正在乘风破浪。
主持人:现在的房企,包括万科[简介 最新动态]、中海[简介 最新动态]、雅居乐[简介 最新动态]、保利等,都在强调快速开发,这是否意味着,在调控的背景下,开发商的盈利模式要发生变化?
赵卓文: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已经全面进入到高成本时代:包括土地成本、资金成本,还有税费、建筑费用、人工成本都在上升。国内的开发商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民营的,第二类是外资背景的,第三类是带有国有背景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这几类企业发展模式有非常大的差别和差异。过去几年发展最快是民营开发商,采取的策略就是快速开发、快速拿地、快速销售、回笼资金。这些企业成立时资本都很少,借着人家的母鸡,就要赶紧把自己的蛋给孵出来,好把母鸡给还了。比如富力,以前一年销售额3亿元,现在一年300多亿元。外资房企主要是香港企业,他们的特点是有一定资本积累,也有开发经验。他们首先认为,土地是升值的,中心区的物业会增值,所以他们愿意持有物业,做的是母鸡型物业。第三类企业是带有国资背景的开发企业,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效率不会太快。
胡刚:中央对房地产会长期调控,房地产企业可以考虑在这几个方面进行转型。第一,开发郊区;第二、开发商进入大区城市,比如说沈阳、长沙、武汉等;第三,开发城市综合体,例如在地铁旁边开发上班、住宿、购物的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