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了一个“废港”,不但没有受到惩处,反而可以比规定的报酬拿到更多。审计的结果显示,多报的工程造价达626.43万元,这些虚报的工程正是那些本来应按设计标准完成却偷工减料后的工程。
除此之外,当东方中心渔港成为一帮人的“唐僧肉”后,这帮人为了摆脱建造豆腐渣工程的风险,还要违规验收。
海南省审计厅聘请的专业勘测公司的测量结果表明,港池疏浚工程在航道、港池及停泊水域均有较多浅点,但东方城投公司在没有聘请第三方单位扫海测量的情况下,将航道存在较多浅点的疏浚工程验收合格,监管不到位,前航道浅点曾造成避风渔船进港时撞坏渔船的事件,而东方城投公司未责成中基公司返修,仍继续为该公司办理工程结算。
为了掩盖豆腐渣工程的问题,防波堤的垮塌竟然被认定是台风超过了渔港的建设标准。海南省审计厅的报告将这一丑陋行为披露无遗。
2011年10月,东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邀请海南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局、中船九院海南分院、省船舶引航站、省港航控股有限公司、八所航务有限公司、文昌市交通运输局等有关专家,以及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对中心渔港防波堤损毁质量事故进行评估,结论竟是“防波堤破坏是由于实际波浪(‘纳沙’台风引起)破坏力超过防波堤设防标准并经随后的‘尼格’台风进一步扩大造成的。”
这些专家为了增加结论的可信度,还在结论后面附上了“省内同类工程破坏案例”,其中列举了“纳沙”、“尼格”台风期间,洋浦海南金海浆纸公司外侧防波堤、马村港二期工程北护岸和围堤、海口新埠岛防波堤、昌江核电站重型设备码头两端基床以及三亚小洲岛护岸等工程均不同程度的受损。
但审计调查显示,2009年10月,渔港验收未满一年,“纳沙”台风未至,防波堤就由于被大浪掏空四角方块及胸墙底层垫石,造成部分路面下沉开裂,表明早已存在工程质量问题;而根据国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环境检测中心站提供的《水文资料统计》,“纳沙”台风并没有达到50年一遇台风的级别,未超过防波堤设防标准,因此台风并非造成破坏的根本原因。
有关专家的认定过程更显荒谬。审计显示,渔港质量事故鉴定专家未能勘察现场、全面审查图纸、监理及施工资料,没有谨慎认真分析质量事故的内因与外因作用,而是匆忙认定为台风灾害造成破坏,“没有起到查清原因、界定责任、总结经验的目的,致使施工单位逃避工程质量事故责任。”
偷工减料之外,渔港再被大“瘦身”
查阅八所中心渔港的概算建设内容,海南省审计厅的报告还有新发现:渔港的建设不仅被大规模偷工减料,而且现场实际完成的建设内容也比批复的概算大幅减少,原本设计功能合理的渔港被强制“瘦身”。
经计算,缩减的建设内容涉及工程造价共计2710.69万元,占原有概算工程费用的54.23%,这说明一半以上经过批准的建设项目都没有建。
海南省审计厅的报告显示,原概算新建渔业码头300米,实际没有;原防波堤1205米,现场仅建设500米;原新建东护岸内坡496米,外坡592米,港内护岸400米,共计1488米,现建设港外护岸663米,港内护岸399米,共计1062米,减少了426米;原港池及航道疏浚68.535万立方米,现疏浚45.74万立方米。
不仅如此,原规划的综合办证中心986平方米、港区道路12300平方米、绿化16900平方米、配套供电工程、给水和消防工程、排水工程、通讯导航设施等配套设施内容均没有建设。
而已经完成的投资不仅多花了钱还偷工减料,审计发现,八所中心渔港目前完成的建设内容,概算投资应该为2827.01万元,现在审核的项目总投资竟达3665.57万元,超概算838.56万元,超概比率达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