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地房地产市场增长动力不足,土地供应激增会导致未来几年楼市供过于求的压力加剧,前期涨得太快的房价很可能被修正;但如果该地区的市场需求仍然保持强劲增长,即便土地供给明显增加,新上市楼盘的面积迅速上升,但也能被购房者消化,未来其房价就还会继续创新高。
而一个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增长动力大小,则取决于人口流向,人口流入的城市,房价上涨空间较大,人口流出地的房价则不具备上涨的前提。虽说过去十年,房产投资遵循“傻瓜逻辑”,不管在哪买,只要买了就是赚,但不可否认,买在大城市的房子,的确比买在小城市的房产要涨得多。原因就在于大城市有更强的人口集聚能力,不论是自住需求还是投资需求,大城市的空间纵深都大于小城市。
如此一来,问题开始变得更清晰了——判断未来几年某地的房价是涨是跌,很大程度上要看该城市是在吸纳新增人口,还是人口在流出。
城市发展的理论,以及国际的经验均已表明,当城镇化率处于30%-50%,城镇化是遍地开花的,农村人口普遍流入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都在吸纳流入人口,这一时期,各种规模的城市房价普涨,尽管涨幅大小有差异。但是,当城镇化率达到50%-70%阶段,城市开始进入“城市圈化”的发展阶段,人口不再是笼统地从农村涌入城市,而是围绕区域核心城市呈块状分布,每一个城市圈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口流动圈,区域核心城市开始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相应的,区域核心城市的房价继续上涨,周边小城市则因为人口流出,房价续涨的前提会被抽空。
具体看中国的情况。从统计数字上看,去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6%,理论上来说开始进入城市圈的发展阶段。从身边的现实看,中三角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辽大经济带已陆续登场,虽说目前这些经济区还带有政策主导的意味,但各区域都有自己的经济亮点。中三角经济区囊括鄂、湘、皖、赣,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长江航运资源优势,完全有可能助推长江中游城市群进入整合发展期。原先流向东部沿海的长江中游地区人口,未来被中三角经济区捕获的可能性很大。
作为中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武汉吸纳该区域人口的能力较强,房价上涨动力较强劲。如果长江中游城市群被定位为国家级城市群,武汉就会成为新的国家级中心城市,这也正是近几年湖北力推周边几省区加强经济合作的重要原因。今年年初以合肥为代表的“皖江城市带”的加入,已经让武汉向这个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但需要注意的是,湖北省除武汉之外的其他城市,尤其是经济实力偏弱的三四线甚至更小的小城镇,其人口流出的程度也很会加快。那些房价一度飞涨的小城市,短时间内自身人口已经无力释放足够的购房需求,未来一段时期其房价将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