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关于刻不容缓制定全国〈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的提案》提交了全国政协。2011年1月9日,应是中国政府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履约日,其中包括“防止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接触烟草烟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金大鹏教授递交了这个提案,他说:国内外成功的控烟实践表明,实施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立法,是保护公众免受被动吸烟危害的惟一有效措施,更是政府和公众履行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实际行动。
2003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中国政府签署加入;2005年中国全国人大批准在我国实施该公约要求,在2011年1月9日(即在履约的5年内),我国所有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必须100%禁烟,以保护非吸烟者免受被动吸烟的危害。但是今天,我国337个大中型城市中,只有45.7%颁布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全国还没有一部涵盖所有室内工作场所及公共场所的禁烟法规。
金大鹏教授特别划出了世卫组织“公约”的第八条实施准则:100%无烟环境之外的任何措施,包括通风、空气过滤和指定吸烟区,无论是否有专门的通风系统,都被证明是无效的。金大鹏教授说:已有确凿证据表明,通风换气和设置吸烟区等方法,都不能防止人们接触烟雾,把“二手烟”的危害降低到安全水平。通风换气等技术,只能排除烟雾中的大颗粒,不可能消除小颗粒。划分“吸烟区(室)”和“禁烟区”,达不到室内完全禁烟的标准。只有“完全无烟环境”,才是惟一能够有效保护所有人免受“二手烟”危害的手段。
1998年,北京市是中国第一个实施公共场所禁烟规定的城市;2008年,北京市政府又发布《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禁烟扩大到包括出租车、餐馆等,“无烟奥运”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目标与骄傲。时任北京市卫生局局长的金大鹏,也为公共场所禁烟而积极努力。现在,作为北京医学会会长,金大鹏教授特别提出: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知水平。我国现有吸烟者3.5亿人,被动吸烟者日高达5.4亿人,每年因吸烟导致100万人死亡,而归于“二手烟”的死亡人数达10万人以上,因此造成的直接医疗成本高达140亿元。他还在给全国政协的提案上列出了世卫组织“公约”第四条:“宜使人人了解烟草消费和接触烟草烟雾造成的健康后果,成瘾性和致命威胁。”
金大鹏教授说,中国政府签署了这个“公约”,就是表示中国政府完全认同“烟草的广泛流行是一个对公众健康具有严重后果的全球性问题。”“决心优先考虑保护公众健康的权利。”今天,北京正向“世界城市”迈进,世界城市的标准,首先应是卫生城市、健康城市、安全城市。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已是刻不容缓。
她用生命认识了“二手烟”
希瑟?洛娃(HeatherCrowe)在加拿大家喻户晓,她用生命唤醒了人们保护自己不受“二手烟”危害的意识。
洛娃高中毕业后就在温哥华一家餐厅做服务员,2002年她50多岁时,发现脖子上长了肿块,去医院进行X光检查,医生发现她的肺部有一个拳头大小的肿块,初步诊断为肺癌。这个结果让她难以置信,她从来不吸烟啊!
但那时,加拿大的餐厅大都允许吸烟,洛娃每天工作很长时间。医生推测,这是长期暴露于工作场所环境性烟雾引起的;而从她肺部肿块的活检病理,医生最终断定是得了非小细胞肺癌,这是由“二手烟”引起的,不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