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儿子哇哇落地,被诊断出重度脑瘫并伴有新生儿硬肿症。面对医生的善意规劝,她没有放弃,不仅将他养活还将他送进了学校,如今这孩子性格阳光、语言表达流畅。3年前,丈夫被确诊为恶性脑瘤,她先后三次为丈夫做手术,一次又一次延续了他的生命。无论多困难,她从不张口要救济。她,名叫王菊红,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二矿一名普通女工。
A
5分钟的路走了一个小时
【虽然成绩仅是中等,但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他已经创造了奇迹。】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很难想象,母亲接孩子放学这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在王菊红这里竟会如此艰难。
11月17日下午5时许,平顶山正下着雨。王菊红赶到平顶山市40中学时,身上的衣服几乎被雨淋透。她的自行车后座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皮垫,还加装有一个 “大号”的铁扶手。铁扶手是为了给儿子于梦泽扶,皮垫是不想硌儿子的屁股。
放学铃声响起,王菊红上了三楼。看到母亲,于梦泽顿时笑容灿烂。帮孩子整理好书包后,王菊红开始搀着孩子出教室。她一只手架着孩子,一只手拎着硕大的书包,两人走得非常缓慢,每往前一步都要耗尽全身力气。到楼梯口后,儿子松开母亲的手,自己抓着栏杆一步一步往下挪。
到楼下,同学们都已散尽。王菊红将书包放进车篮,然后把儿子抱上后座,儿子高出自己一头,她在完成这一动作时明显有点吃力,车子晃了几下差点倒下,而自己也打了几个趔趄。由于下雨,加上学校门口道路正在施工,王菊红的姐姐也赶过来帮忙。但即使是这样,他们依然走得很艰难,三个人都空不出手来撑伞,只能被雨淋着。
王菊红在沟沟壑壑的路面上寻找容易走的地儿,儿子的双手紧紧抓住后座上的“扶手”,他的姨妈则从后面推着车。遇到了一个台阶,王菊红姐妹俩不得不合力将于梦泽连车一起抬起来。
走到住处时,已经晚上6点,时间过去了整整一个小时。但实际上,住处距离学校不足1000米,记者举着雨伞步行走了一遍,用了不到5分钟,再走一遍,还是不到5分钟。
17岁的于梦泽今年才上8年级,他比班里的同学大三四岁。虽然成绩仅是中等,但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他已经创造了奇迹。因为他是个重度脑瘫患儿,在无人搀扶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行走,站立时间超不过10分钟。
“如果没有妈妈,我就是一个废人……”
【只要写出一个像样的字,王菊红都会将其挂到墙上,并在旁边贴上小红花。】
从外表上来看,于梦泽有明显残疾。但交谈中,这个大男孩丝毫没有自卑、自闭、生涩感,他性格阳光、语言表达流畅。但17年前,他差点就被扔了。
1994年8月,怀孕刚7个月的王菊红早产生子,刚出生的小梦泽身体硬得像一块木板,被诊断为重度脑瘫并伴随新生儿硬肿症。医生当时就劝她放弃,说孩子即使活下来也是个傻子。王菊红哭了:“既然生了他,就得养活他。”最终,她将儿子带回了家。除了工作,王菊红一心扑在儿子身上。刚抱回家,儿子需要用维生素E不间断地按摩全身,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王菊红每天要按摩10多个小时,也就是从那时起,她的右手开始变形,如今小拇指已经无法伸直。
在小梦泽5岁的时候,王菊红带着他到郑州大学医学院做了手术。一年之后,她又带着孩子来到郑州,对儿子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每天要花费近百元,丈夫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开始变得杯水车薪。为了省钱,王菊红在都市村庄里租了一间简陋民房。在郑州的这3年间,她没有吃过一顿肉,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省吃俭用加上过度劳累,她曾多次晕倒。几个姐妹得知这一情况后,流着泪凑钱将她送到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