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省、市卫生部门昨日在李家村万达广场举办了宣传活动,同时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多位精神疾病和心理专家坐诊,现场为市民解答精神心理相关疑问并发放宣传资料。专家说,不少心理问题最共同的症状表现为睡眠不好,所以睡眠质量差的人群应多留神。
昨日活动中,68岁的吴女士面带愁容地坐在专家面前讲述自己的痛苦。“我每晚最多只能睡半个小时,睡不着的时候就特别想哭。”吴女士说,最近几年里,她一直受失眠折磨,也去过几个大医院就诊,但大多都是在内科救治,有时候也住院治疗,都不见好转。
吴女士告诉专家,夜里睡不着觉的时候,她就特别难过,经常不自觉地哭起来,在给医生讲述时,也不自觉地流着眼泪。她说,家里人都对她挺好,也没有啥发愁的事儿,可自己状态很差,平日里不愿意多说话,更不愿意出门走动,好像对啥事儿也都提不起兴趣。听完这些描述后,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李宝君说,从以往的就诊经验来看,吴女士这是典型的抑郁症的症状,不少精神疾病都会表现为睡眠不好,而对于吴女士,确诊还需去医院做专业的检查。
据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医务科科长张辉介绍,2012年全年西安约有15万人次在精神门诊就诊。而今年截至目前,该中心精神科门诊就已接诊了约12万人次,每天门诊接诊量约为500多人次。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约为16%,全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张辉说,社会压力增大,受心理问题困扰的不再只是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成年人,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也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集中人群。
温馨提醒
小心,孩子也会有“心病”
本报讯 因为社会环境、教育误区等原因,少年儿童精神疾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儿童精神问题常常会表现为混合的特征,比如厌学、网瘾、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其他的情绪行为问题等。专家指出,儿童患有精神疾病,大多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或和整个家庭都相关联。
孩子“心病”多与家庭有关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心理科主任钟意娟说,少年儿童精神疾病,在幼儿园期主要表现为社交困难、喜欢独处,呈现孤独症症状;小学阶段主要是注意力集中困难,呈现多动症症状;中学生主要为厌学、网瘾、对父母家人暴力等。
钟意娟说,比方说青少年沉迷网络,不少是在上学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或学习成绩较差,从而在网络中找寻成就感,比如玩游戏“打怪”,或者游戏排名第一等,可以让他们从现实的低落中转移视线。
钟意娟提醒,对于10~16岁年龄段的孩子,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和以前性格表现很不一样,且这种异常持续两周以上,最好带孩子去看心理精神门诊。值得提醒的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往往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可能需要进行家庭式治疗,即和孩子接触比较密切的家庭成员都要同时进行治疗。
青少年患者中名校学生居多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李宝君告诉记者,从他从业多年接诊情况来看,在上世纪80年代就很少见到学生出现精神疾病,而90年代每年就开始接诊几名大学生,从2000年后,每年接诊的中学生数量就逐渐增多,尤其以名校学生居多。每年中高考前夕,此类学生就会激增。
李宝君说,在多年来接诊的学生患者中,尤其以名校中学生多见,而在他接诊的小学生患者中,最小的是三年级学生,才十岁左右。由于轻度抑郁和焦虑等,大多表现为厌学,一进入学校就会有紧张、恐惧等情绪,有些严重点的孩子则表现为在家出现自虐现象,比如用掐自己或用烟头烫自己等“自杀”行为来作为反抗。记者 梁璠采写
“心”不舒服怎么办?
■倾诉。朋友不在多,在于精。一定要适当地找亲人朋友进行诉说,释放压力。
■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工作时候努力工作,生活时就尽情享受。
■给自己一个假期。每年应该给自己放一个大假,出去旅游,让心胸宽阔。
■对自己不要太苛刻,学会“宽容”地和自己相处。
■如果自己调整不好,应去精神科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和调整,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