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复旦大学最新研究敲警钟 雾霾致国民健康亮红灯

复旦大学最新研究敲警钟 雾霾致国民健康亮红灯

2013-10-25 10:30: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25日电 秋冬来临,雾霾持续肆虐给国人健康带来严重隐患,近日,内地首个防治PM2.5伤害研究项目成果在广州公布。研究证实,通过药物可有效降低PM2.5对大鼠肺部的侵蚀伤害,这一成果使通过药物防治PM2.5引发的人体肺部疾病成为可能。

  时下,雾霾横扫中国北方地区,中央持续加大整治政策力度。随着国务院颁布“史上最严”大气污染治理的“大气国十条”,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等政策相继出台,相关媒体预测中国将用10年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

  雾霾治理可以等十年,但国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已无法坐以待病再等十年。日前,由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与广药集团旗下企业白云山潘高寿共同合作完成的防治PM2.5伤害研究项目成果公众于世,该成果提供的药效学实验依据直接推进了我国防治PM2.5人体伤害的研究进展。

  项目组历时5个月,使用大流量采样器在上海徐汇区非工业区采用玻璃纤维滤纸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2.5制成颗粒物悬浊液,对实验大鼠气管滴注PM2.5悬浊液,建立肺损伤模型并观测不同对照组的体征、肺重比、各项关键生化指标以及鼠肺损伤程度。

  PM2.5可致肺癌

  研究发现,PM2.5进入肺组织后不仅影响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且会影响肺上皮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造成细胞内容物漏出,导致细胞死亡。同时,PM2.5会引起肺组织生化成分的改变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诱发炎症,严重而持久的炎症会引起组织增生纤维化,导致肺部疾病乃至肺癌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出,有充足证据显示,暴露于户外空气污染中会致肺癌,接触颗粒物和大气污染的程度越深,罹患肺癌的风险越大。

  中国每分钟6人患癌

  “肺癌”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癌中之王”, 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2010年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22.3万人因大气污染患癌。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而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过去30年间,我国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成为上升速度最快的癌症,并且已取代肝癌成为我国首位肿瘤死因。

  6天“鲜肺”变“黑肺” 且无法逆转

  研究通过大鼠解剖后发现, PM2.5对照组大鼠经过隔天滴注总计6天后,肺组织变硬,缺乏弹性,呈暗红色,边缘色泽灰白,肺组织有明显可见的黑色颗粒物弥散,俗称“黑肺”。

  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宋伟民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PM2.5颗粒对肺的损伤一旦形成,治疗的药物成本和时间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如果形成“黑肺”,彻底消除的难度大大增加,几乎无逆转可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曾在2013年两会期间向记者表示,PM2.5作为颗粒物本身还是一种载体,可以携带二氧化硫甚至病毒,进入人体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从而永远留在那里。

  药物效果明显

  研究发现,事先经过潘高寿蜜炼川贝枇杷膏、治咳川贝枇杷露一定剂量对大鼠进行连续灌胃给药后的预防组大鼠肺部颗粒物弥散现象减弱,且色泽逐渐由灰白色偏向于鲜红色。

  通过对肺灌洗对ACP(酸性磷酸酶)、AKP(碱性磷酸酶)、LDH(乳酸脱氢酶)、TP(总蛋白)四种关键指标测试发现,在PM2.5模型组的活性均高于预防组。 ALB(白蛋白)、IL-6(白介素-6)与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释放量也显示,PM2.5模型组的炎性因子与蛋白渗出量均高于预防组。

  结果显示,两种止咳药物对PM2.5引起的呼吸道毒作用均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以抑制炎性因子与各种细胞内容物的分泌,促进细胞的愈合与生长,保护肺部组织,减少肺损伤。

  药效学实验结果的提示

  从药物实验的级别看,从低到高分别为分子生物实验,离体器官实验,整体动物实验,人体临床实验。本次研究实验属于整体动物实验,具备较高的说服力,能够提示潘高寿产品在PM2.5人体肺部伤害中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复旦大学宋伟民教授指出,“从生物机理上看,两款药物对pm2.5引起的呼吸道炎症有明显减轻的作用,并且作为已在临床使用的市场用药,结合本次实验结果,从其本身止咳润肺的功效上也可以得出其产品有此方面的功效。”

  “本次研究作为药效学的研究方法具备权威说服力,作为结果的延伸,在人体临床实验中出现阳性结果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药效学实验,推进系统的人体临床实验”,广州白云山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卢其福表示。

  防霾抗癌 从我做起

  入秋以来,我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受影响地区不仅集中在北方,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自8月以来急转直下,空气质量达标率跌破7成,大气污染致癌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民生大事。

  对于口罩是否可以防霾的问题,宋伟民教授坦言:“一般的纱布口罩基本没用,比较好的防尘口罩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佩戴后呼吸阻力较大,很闷,建议尽量避免重度污染天气外出活动。”同时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可选择市场上相关的护肺产品进行药理预防。(中新网健康频道)

  • 相关阅读
  • “病人”三问诊疗情况 医生三答“你说呢?”

    (记者赵冬芹)本月22日~23日,佛山市卫生局组织开展了医疗服务体验活动,市、区、镇(街)医疗机构的11家被列为体验对象。市妇幼保健院纪检书记丁红霞建议,医生脱岗时最好在门口挂一个指引,告诉患者大概什么时候回来,方便患者安排时间。...

    时间:10-25
  • 专家:暴力伤医频发生会打击行业信心

    昨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广医二院患者暴力伤医事件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他和全市医护人员拭目以待事件处理结果。”  钟南山认为,此次事件不失为一个契机,有关部门应依法严惩伤人者、扰乱治安者,为包括医生在内的受害人伸张正义。...

    时间:10-25
  • 深圳:出现今年首例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

    (记者鲍文娟 通讯员马起山)深圳市疾控中心昨日通报,全市出现今年首例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目前患者已经痊愈出院。谢旭表示,虽已入秋,本市气温仍较高,局部地区蚊媒依然活跃,还存在登革热病例陆续增加的可能。...

    时间:10-25
  • 证据表明艾滋病儿或可治愈

    据美联社24日报道,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一名出生时感染艾滋病毒的女婴进行早期积极治疗,发现女婴在停药18个月后,体内已检测不出感染迹象。...

    时间:10-25
  • 秋季是过敏性鼻炎高发期 医生提醒要正确护理鼻腔

    (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林梢)秋燥撩人,正是过敏性鼻炎的发作高峰期,有不少孩子因为鼻痒,抠得鼻子流血。天气干燥引起的流鼻血,医生会用些麻黄素油滴鼻,家长在家可给孩子用红霉素眼膏或者鱼肝油滴鼻也可以。...

    时间:10-25
  • 时评:防“医闹”需制度化出口

    比堵更重要的是疏,通过体制机制建设,为解决“医闹”问题打造一个制度化出口。...

    时间:10-25
  • 屙血尿当“上火”耽误恶性膀胱癌 “无痛性血尿”更可怕

    ●无痛的血尿常是肿瘤信号,国内调查发现有肉眼血尿者患膀胱癌的几率为13%~34.5%对于高危人群,陈焱建议每年做一次泌尿系统B超和尿常规检查,能看出有无膀胱肿块和肉眼看不到的血尿。...

    时间:10-25
  • 流感疫苗 今年为何不见洋货(图)

    近日,一些市民在去医院接种流感疫苗时发现,医院为其接种的疫苗均系国产,进口流感疫苗则不见了踪影。东华门社区卫生服务站、八宝山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都给出了没有进口疫苗的回答,且都在使用国产的天坛生物流感疫苗。...

    时间:10-25
  • 一句“前列腺炎”挂水花了1000多 系民营医院过度治疗

    38岁的出租车司机赵师傅最近常感觉尿频、尿急、小腹坠胀疼痛,他到了一家民营的男科医院,医生一句“前列腺炎”可把他吓得不轻,光挂水就花了一千多块钱,但症状并没有明显好转。专家提醒,男性疾病患者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诊疗,自身也要多了解疾病知识,不应盲目追求“尽快治愈”、“确保不复发”的宣传。...

    时间:10-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