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肖云 周雯)12月10日,寒冬里的柞水县干佑镇梨园村显得格外寂静,靠路边的村卫生室却很热闹,咚咚的敲门声让接受采访的村医胡生元不停地穿梭在药房和后院的家之间,仅半个小时就有六七位村民上门看病。
1944年,胡生元出生于山阳县一个医学世家。八九岁时,他就跟父亲学把脉、扎针,初中毕业后进入中医学校学习深造。一次,胡生元到柞水探亲,治好了一个当地姑娘的病,这家大人看他为人老实忠厚,医术又好,执意把女儿嫁给他。从此胡生元就定居在了柞水梨园村。
当时各地都在搞农业学大寨,胡生元和当地村民一起开山凿坡,常常被一些人“欺生”。为了照顾他,再加上当时村医稀缺,公社安排他去七坪卫生所当调剂师,后来又被调往梨园村卫生室当乡医。因看病看得好,胡生元得到村民的信任和尊重,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
胡生元说,过去很多人都住在高山上,半夜常有人让他去看病。有一次晚上11点多了,一位村民找到家中,说六队有一家失火,人被烧了。胡生元赶紧从床上爬起来,走了40多分钟山路赶到现场,看到被火烧得漆黑已昏迷的伤者时,胡生元也吓了一跳,他尝试着扎针唤醒伤者,再将药敷在烧伤的皮肤上,等情况稳定后才摸黑走回去,到家时已半夜三点多了。“还有一回,一个村民上山让熊咬了,流了很多血,又没钱住院,我看他可怜,就挖草药给他抹,最后人也没事了。”
胡生元的妻子回忆,十几年前的一天,同村一女人肚子疼得厉害,被家人抬着准备去县里住院,胡生元看病人疼成那样子,怕一路颠簸病人受不了,就建议把人留在他家治。“我们两口子那几天都没合过眼,日夜在跟前守着。”三天过去了,人终于治好了,夫妻俩这才松了口气。
以前日子穷,很多人买药都欠账,几十年下来,胡生元攒下了一叠厚厚的已发黄的欠条,估摸有三四千块钱,因年代久了,有很多都成了烂账。令胡生元感到欣慰的是,虽然收入少,乡亲们对他很尊重,觉得他是村里不能缺的人。
梨园村距镇上19里路,村里年轻人大多出门打工了,剩下的都是体质较弱的老人、妇女和小孩,为图方便,村民们有个头疼脑热都来卫生室看病。“现在年龄大了,身体不比从前了!”胡生元说,他想找个接班人,但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找工作,再加上村医工资很低,所以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现在他整天发愁,如果自己看不了病了,谁来给他们这些山沟里的老人和娃们看病啊?他多次和学医的儿子沟通,希望儿子能回家接他的班,令他欣慰的是,儿子目前已答应他,同意年后就回来接他的班,继续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服务。